銀行员时代
《我的“时代记忆"一一银行员时代》陈再明 23.5.14
我的銀行员时代 银行员,乃在银行工作的业务员之谓也。我当银行员有六年之长的时间,也就是大学一毕业就在一家银行工作。而这家银行又是当时台湾最大的一家商业银行,现在也是三大银行之一,有如今天大陆的工商银行。这家银行叫做华南银行,和当时的第一银行、彰化银行合称″三巨头银行″,有如今天大陆的″工、建、中、农″四家巨头銀行一样,在台湾是很吃香的。 我进华银中山北路分行工作,六年之间跑遍了所有的部门,和换了两次分行(笫二次在圆山分行工作,圆山分行今仍为中山北路上最大的华銀分行)。当时银行业务的部门,计有出纳、存款、放款、汇兑、会计和总务等六个部门,和现在所不同的只有出纳(专收客户的存款和支付现金),采用″大出纳制″,存款和收付款(出纳)是分家。现在是采用″小出纳制″,存款与出纳完全由一人专办,这是有了电脑计算机出来以后的事,可是当时是使用算盘,用笔记帐本,出纳和存款合一是无法做到,只能分家才能济事。 我的银行职位是″业务员″,是銀行的正规行员,而″雇员″是低业务员一级,大部分是商职毕业,是升不了课长的。我进银行工作的第四年,因为已经在出纳、汇兑、会计、存款等课工作过,便升了课长,是圆山分行存款课课长,专门负责活存、定存的业务。活存又分为″甲存″(法人存款)和″乙存″(个人存款,今称"普通存款″),我存款课的最大一家客户是大同电器公司,是当时台湾最负盛名的大公司,董事长林梃生是当时台湾的首富(后来,台塑王永庆取代了他)。 在我的存款课长任上,救了一次大同电器公司的大危机,也是华银开业以来第一次的大手笔,救济了大公司的存亡。事情是这样的,大同公司遇到财务问题,付不起购进原材料的预付款,也就是发生了财务危机。林董便求华银帮忙,救他一次危机,以免大同公司破产。我便请求总行同意,把大同的甲存升级为″透支户″,也就是随便可以开支票,即使超额,銀行也見票付款,来多少支票,就付多少金额,绝不退票,超支金额(甲存存款额)竟达五十亿新台币之多。当然大同是把工厂的厂地拿来作抵押透支的。 华銀把大同公司救活了以后,林挺生董事长亲自在中山北路新开业的五星级饭店一一国宾大饭店,举办四桌酒席,招待圆山分行的全体员工。我坐在首桌和林董并席,他举杯感谢我说:″这次多亏陈课长的帮忙,否则大同早就完蛋了。我请你干一杯,感谢之情都在酒中,我先干了!″我随着他,也即席干了一杯,心中感到多么地高兴。此即″助人为乐″的盛举,于今还在窃窃私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