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成材的诗人示范:真正的血泪,没有技巧也动人---《赶时间的人·一个外卖员的诗》书评
近期读了两本诗,一本是王计兵《赶时间的人》一本是在小红书上刷到过很多次的隔花人的诗集,另一本虽然还没正式阅读,但从随手翻阅的感觉上就能明显分出不同来。不论是从笔名,书名,设计都是十足的实诚粗朴。
王计兵的封面设计得十分的朴实而直接,生锈的指针和空白的背景就像每个人这潦草、伤痕累累却无甚卓越建设的一生。里面的诗都非常好懂,比之前读阿多尼斯莫名其妙还要硬着头皮读下去的体验流畅得多,朴素的修辞技巧,都是书里教过的;都是十分容易联想到的比喻,但就他能发现升华;都是灵光一闪的想法,他却能整理,优化成诗;都是日常的用词,他组在一起就成了诗……比起那些辞藻华丽,各种隐喻和说不清的意象堆叠的诗,王计兵的诗显得无比真诚而动人,并且会让人不自觉地产生羞愧,这些教科书上的指导,练习的建议,他一个中学辍学的人比这些经过完整高等教育的人还做得好——所以他做到了——即使,文学毫无用处,写诗并不能改变他生活的困窘。
书分为了3个部分,对故乡亲人、外卖员为主题的占据的篇幅比较多,第3部分则是非常鲜活的生活和更大群体的观察。
正因为我是普通人,所以能够被他直白的叙述击中;又因为我不曾出身在农民家庭,不曾风风雨雨里赶着送外卖,我只能对他的遭遇经历以一种旁观人最大的同理心去理解和感受,但仅仅这样,我也经常被诗句里的绝望、悲伤、无助和孤独弄得凝噎。
“两位老人手拉手,把命里的苦又传递了一遍”
“以火车的速度退向父母,仿佛生活的一次退货,一个不被异乡接受的年轻人,被退回故乡”
“把依偎的身影节省下来,用想念腌制,以备我们未来 无能为力的老年时光”
他写冰天的河与河上的薄冰,写年老的脆弱——这都是我不曾经历的人生和景象,在他笔下却能够十分轻而易举的被理解;他写回不去的故乡和亲人离世的孤独、写芸芸的众生相众生苦,一种介于书面和口语的文字风格将这些感情一一跃然纸上,毫不复杂,轻飘飘地震得你内心轰隆隆。
但王计兵却坏心思的在这苦难中插入了一些聊以自慰的甜,微小的幸福,让人不自觉地跟着他哭哭笑笑,在躲开真实世界的刀光剑影,吞下命运的血泪的同时,还要感谢这世界的细小馈赠。
印象最深的是《挨刀杀的》《水开了》和《父母爱情》,前两首是自己的夫妻生活,后一首是父母爱情。谈自己的时候,小夫妻之间吵吵闹闹和男人那些和好的小心思,和对妻子的思念拉扯通过两个故事的简单叙述就被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不需要所谓结论性的归纳,每一个认真观察过真实的家庭生活的人想必都能会心一笑,感悟到这些夫妻相处之道里微妙的趣味。而父母爱情则是毫不避讳的提到了母亲被打,又与其后父亲对母亲的照顾形成了对比,我想中国很多的家庭便都是有着类似的无奈现实吧,所谓的家暴,男权女权,原生家庭并不是能简单通过一个行为,一件事来定性的,它往往十分复杂,却又十足动人,十足的令人在意,所以我们的文学才会有层出不穷的作品去描述吧。
我个人最喜欢的是第三部分对于生活中各种微小事物和人物的观察,那种巧妙的联想和细致的观察,还有透露出对世界的善意以及希望让人感到无比的熨帖,在他的诗里,无论是乞丐、保姆还是一颗发芽的土豆都有是主角,都能从中发散出思想。这种真实的观察,或许更应该被我们普通人所学习吧。
写到这里说得差不多了,希望以后闲时还拿出诗集看看,也希望每一个有追求的普通人都能找到所爱,祝王计兵的晚年不用再竞购年轻时的苦难和分别。






-
关于安然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3-05-15 22: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