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勇气,是我的蒋女士

蒋女士,是一位不喜唠叨和碎念的母亲,却在每一个平凡日子里闪耀着对生活的热情和积极的勇气。她年轻的时候是个美人,23岁便开始了爱我的一生。小学里,每次家长会都想着让她去,温柔的鹅蛋笑容和乐观的友好性格,在童年时光是我们心中无忧的底气;每个放学的下雨天,我和弟弟套着雨衣坐在她的车后,一遍遍的问着“到了么到了么”,在童年的日常嬉闹里留下了无尽的陪伴;中学里,每个日复一日的清晨,听着她上下楼的脚步声,在房门口唤上一句“起床咯”,在纯粹的学生时代是三餐的美味给了我们似乎从未留意过的生活动力。


大学之后的一段时光,蒋女士回归了家庭,一边辅助父亲一边承担起了照顾家庭的重任。于我们而言是无比幸运的,因为从那刻起,家里有了鲜花、有了复杂的时令餐食、有了精心布置的每一处温馨角落。于蒋女士而言更多的是转变,从自己的鲜花弯身成了家的港湾,哪怕暴风骤雨,哪怕一无所有,家人们回到港口依然能找到重新出发的勇气和力量。

蒋女士虽不多言,却总能用其宽大厚重的人生格局包容着一切的发生和我们成长的每一步。外出念书和工作的这些年,或许已记不清无数次的通话,但唯有和蒋女士的三次通话内容,每每想起都是人生的慰藉。第一通,学会成长。高中第一次寄宿外地学校,许是“心理断奶”的不适应,许是青春叛逆的固执,在一次因接受不了宿舍环境和蒋女士通电话中,我边哭边反驳她的劝慰,最后她的一句“好了我忙着,你得自己适应”便无情的挂了电话,周末蒋女士出现在了学校门口;第二通,读懂亲情。在我毕业落定工作的深夜,给家里通了电话,电话那头蒋女士一改往日的平静,大叹一句: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第三通,理解豁达。在成长路上最艰难无助的时刻,拨通了蒋女士的电话,是她的一句“你没受伤吧?放弃就放弃了,凡事尽力唯人心不强求,我们大度一些人生道路还很漫长。”把我从至暗慌乱中打捞了起来。 三通电话,仿佛成了我人生不想挂断的辅助线,脚步蹒跚时,为我找好重心,支撑起带着希望的原野。每时想起,就觉身体长出了羽毛。

纵然置身家庭日常的繁琐平淡,蒋女士并没有磨灭内心的坚韧和对美好生活的热情。回归家庭十年之后,她仍能跳脱囿于昼夜的厨房与琐碎,拥有走进山川湖海的勇气,将家的港湾无声延阔。如若平凡,怎能在阳光下温文繁花,又能在风雨中豁然前行。


2023年,母亲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