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夫纳拉系列图书 · 访谈 | 这样的写作让生活与精神分析互不陌生
法国当代精神分析家阿夫纳拉作品系列现已出版四种。近日,我思Cogito与译者团队围绕精神分析和文艺作品之关系进行了一场访谈。以下是访谈全文。

严和来 | 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院教师
巴黎第十三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访问学者
姜余 |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教师
巴黎第七大学精神分析学博士
乔菁 | 首届南京中法精神分析培训班学员
法国巴黎第九大学硕士
我思:精神分析是科学还是人文学科?它和文学的关系是怎样?一个太文学化的精神分析师会不会不够理性、客观?
乔菁:对我来说,精神分析既不是科学,也不是文学,它是一种带有反思的实践。因此,像其他领域的实践那样,精神分析师带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参与到精神分析工作中的,是精神分析师的整个人,包括他或她特有的个性、学识、爱好、表达方式,甚至是外表、体型,这些方面都会进入无意识和移情的工作中。有的精神分析师显得更加理性客观,有的显得更加感性,但这不会影响分析的好坏,只会开启不同的分析路径。
严和来:与其讨论精神分析是科学还是文学,我更愿意说,精神分析是艺术,而且这是在艺术的原始意义上说的。精神分析首先是一种实践,它与实用有关,它探寻人内心之“真”,帮助人们更了解自己,解决人类个体的精神痛苦以及由精神造成的身体痛苦。相对于科学(包括生物医学),精神分析其实与人文学科,比如文学靠得更近。实际上,在没有精神分析之前,人类应该是用文学包括戏剧等,疗愈着自己。
我思:像阿夫纳拉这样旁征博引大量文艺作品的精神分析家,在法国的精神分析圈是普遍的吗?
严和来:通过文学作品理解精神分析,同时也通过精神分析理解文学作品,这个事情其实自弗洛伊德开始很多人都在做。比如,弗洛伊德分析过莎士比亚,希腊悲剧等等,俄狄浦斯情结就是这么来的,弗洛伊德也分析过达芬奇(不过不是他的画作)。
因为精神分析工作室里的话语都要保密,所以说出来的案例其实都是修改或匿名的。这样不免让人们怀疑其真实性。所以,很多精神分析家干脆用小说来讲精神分析,将小说看作个案。有些分析家,比如拉康,后来甚至几乎不讲自己的个案,但会谈大量文学作品,乔伊斯的、杜拉斯的等等,也分析了艺术作品。
但是阿夫纳拉的作品还是有他非常鲜明的特点。精神分析(偏理论)、文学艺术、我们的生活(含案例),这三部分,在别的分析家的作品里,更多的是只做了两者间的连接,其中的关系分得比较开。比如通过来访者的日常故事(案例)得出俄狄浦斯情结,又通过俄狄浦斯情结分析哈姆雷特的故事。阿夫拉纳是将三者交织在一起的。他会像讲个案一样讲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从中引出精神分析的理论(文学能普遍引起共鸣,从而说明理论的普遍性),又把文学人物的故事化成来访者个案的具体细节,讲精神分析的理论如何解释我们的具体生活。甚至他会讲作家的具体生活如何反映人格结构,作家又是如何将之融入小说。所以我的感觉是:阿夫纳拉把我们的生活用精神分析的方式融入文学,又把精神分析用文学的方式写进生活。我觉得这样的写作会让生活与精神分析互不陌生。

我思:就阿夫纳拉这套书来说,文艺作品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乔菁:站在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文艺作品提供的是关于人性的一个个精彩案例,是对精神分析的佐证。精神分析中的真实案例,由于保密原则的限制,很难得到完整呈现。而文艺作品是作者对他们真实生活和真实幻想的表达,体现的是真实人性,同时也更加广为人知,因此更容易应用。
严和来:文学家、艺术家在某种程度上,是最了解人类精神世界的。文学与艺术作品源自生活,是对生活的提炼与升华。作品虽然是虚构的,但“假语村言”背后是人类个体普遍都能感触到的基本生存价值规范与伦理道德。所以文艺作品的假,亦是真。
我思:弗洛伊德在阿夫纳拉的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当代精神分析研究中,弗洛伊德目前处于一个什么地位?
严和来:精神分析理论与实践在弗洛伊德之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精神分析界有一个基本共识,就是人类个体的早期生活对他们的精神构建至关重要,而精神分析早期对于精神分析的整个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阿夫纳拉在他的书中也讲过,精神分析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不断质疑精神分析的根基,不断询问什么是精神分析。越是精神分析的基本问题、原初问题,越会受到质疑。精神分析是弗洛伊德创立的,虽然他在创立之时也犯了很多错误,但当初提到的许多重要理论与概念,都是精神分析的基本问题与原初问题,后世的精神分析家会一次次进行溯源思考。在精神分析文献中,弗洛伊德的文献有点类似于中国儒家的五经,道家的《道德经》与《庄子》,其重要性应会永不过时。

我思:我们都知道拉康对文艺理论的影响,那么研究文艺理论和文学批评的人,可以从阿夫纳拉的作品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严和来:阿夫纳拉讨论了很多文艺作品与创作者本人经历(特别是早年经历)的关系,这一点应该是阿夫纳拉的作品直接给出的启示。拉康说,杜拉斯没有听过他的研讨班,但是他讲的杜拉斯都懂。我想拉康的意思是,好的文艺作品是要能拨动人类个体心弦的,在文学作品当中发现的“真”的东西在精神分析家这里同样可以发现,反之也成立。文学家与精神分析家一样都关注人类的境遇与内心的冲突,他们是可以相互印证、相互鼓励、携手同行的。
我思:精神分析在中国不像心理咨询那么普及,它们的差别是什么?阿夫纳拉的书对中国的精神分析师有何帮助?
乔菁:精神分析和心理咨询的区别是,精神分析是用无意识工作的。阿夫纳拉先生的书不遗余力地呈现的,就是无意识的这个维度,这对我们中国的精神分析师会形成一种冲击或警醒,因为我们在工作中很容易偏离精神分析的这个核心。阿夫纳拉先生将无意识与房子、金钱等等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元素结合起来,目的就是告诉我们,无意识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衣食住行里,我们应该在工作中,带着精神分析的耳朵去倾听分析者的日常生活,不要让分析者带来的关于无意识的宝贵信息从我们的耳边溜走。
姜余:精神分析创立了谈话疗法的基础,精神分析思想和实践开创了心理咨询。心理咨询经过许多实践者的创造,衍生出许多流派和疗法。然而,今天精神分析和心理动力学思想仍然在咨询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这一套书中,阿夫纳拉用独到的眼光,从新颖的视角帮精神分析师澄清思路。《倾听时刻:精神分析室里的孩子》中的儿童案例让人感动,《房子:当无意识在场》一书谈论了人的困境与自救,《福尔摩斯与无意识侦探》则回到弗洛伊德和柯南•道尔的释梦时代与隐喻和猜谜进行对比,《金钱》一书涉猎了我们精神分析操作中极其重要的费用问题。每一本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启发我们的工作。
我思:人们怎么判断自己应该去做心理咨询,还是去做精神分析呢?
乔菁:精神分析家弗朗索瓦兹·多尔多曾经给出过一个判断标准。心理咨询针对的是当下的、短期的困难或问题,目的是重新找回心理平衡与健康、重拾信心、重新出发,从一个无法独自走出来的状态里走出来。而精神分析会追溯生命早期,唤起已经忘却的记忆,重现分析者的爱、恨、信任、怀疑,它企图触及那些被近期矛盾所掩盖的长久以来形成的结构,它更加深入,需要勇气、时间和金钱,但是它给人带来的获益也是无法估量的。
姜余:可以都试试。许多咨询师都有精神分析的背景,在来访者的立场上不用特别区分。相反,心理咨询师和精神分析师会根据几次初始访谈的情况为来访者提供合适的治疗方案,他们会给出合适的建议。所以你选择的应该是合适的治疗师,而不是某个流派,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严和来:我觉得不必严格区分心理咨询与精神分析。有时,人们并不一定能明确区分心理咨询与精神分析。我更愿意说这两者都是关于心理工作的,也许你一开始只是想做心理咨询,但当你在解决短期问题时,意识到了长久问题的重要性,说不定你做着做着,就做成了精神分析。而你想做精神分析,可能也会因身边境况的变化,在内心的某个问题得到理解或者消除之后,也会停下来。说不定以后会再开始,也说不定今生就不会再开始了。因为心灵的问题是无止境的,弗洛伊德说,我们只能到达能到达的地方。

我思:可以说这四本书分别涉及了精神分析的四类案例吗?
姜余:这四本书并不是涉及四类案例,但它触及了精神分析的许多重要方面。《倾听时刻:精神分析室里的孩子》主要谈儿童精神分析,但儿童精神分析不仅涉及儿童。所有人都有童年,所以所有人内心都住着一个孩子。《房子:当无意识在场》属于对人与环境、人自身境遇的思考。《福尔摩斯与无意识侦探》把精神分析学和侦探学进行比较,作者想借大众对福尔摩斯、对破案与猜谜的热情,把无意识、精神分析的概念形象化,从而更好地把精神分析介绍给大众。《金钱:从左拉到精神分析》则讲述了精神分析在商品社会诞生的必然,讲到了精神分析的基本伦理与设置。
我思:一个普通读者通过阅读这套书,可以发现自己在心理方面的问题根源,或者通过阅读找到解决方法吗?
乔菁:发现自己在心理方面的问题根源,在我看来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道阻且长。但是读者从阅读这套书开始,就已经在和自己的内心对话了。比如,很多读者告诉我,他们在读《房子:当无意识在场》这本书的时候,都想起了自己曾经住过的那些房子,以及在那些房子里发生过的事情。有的读者朋友还拜访了自己的祖宅,这就是一种对“根源”的寻找。问题可能不在于找到“解决方法”,首先是一种觉醒、回忆和体验。
姜余:阅读可以帮助我们对现实和生命有更多认识,但并不能从源头上解决心理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两码事。如果有心理问题请联系心理咨询师或精神分析师。
严和来:相信每一个读者能从中有所感悟,阅读也应该是一种疗愈,尽管这种疗愈并不能取代精神分析工作室里的工作。我觉得阿夫纳拉在每一本书里都表达了一个意思:我们应该努力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与身体问题。如果在解决时碰到了困境,就应该走进精神分析师或者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室。我觉得阿夫纳拉希望人们能通过阅读他的书明白这个道理。

我思:如果推荐心理学、文学和哲学专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来读这套书,您分别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姜余:不要对书本做强烈的预设,不要带着一定收获成果的心态阅读。阿夫纳拉的笔触像是一只优雅的仙鹤,轻盈地起飞,带我们穿越不同时代和地点。做个冷静的观察者。
严和来:对于任何学科都要有自己的理解,这些理解与大家的理解不应该是一模一样的,但也不应该是相互违背的,更多的是相互补充与丰富。要学会用自己的话语讲出对自己感兴趣学科的理解,在这方面,阿夫纳拉的作品是一个极好的例子。


推荐阅读:《倾听时刻:精神分析室里的孩子》《房子:当无意识在场》《福尔摩斯与无意识侦探》《金钱:从左拉到精神分析》
-
Cinéphilie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5-04 15:43:46
-
King Drama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0-28 20:44:04
-
麒麟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5-12 16:40:49
我思Cogito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赠📖)弗洛伊德诞辰167周年联合书单|在荒原上重新发现理性 (103人喜欢)
- 四月,纪念一位天才哲学家的诞辰与逝世 (4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