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圈文化的语言
笔记
摘自 “饭圈文化”的语言与圈层属性- 秦琴
饭圈,粉丝之间交流表达的圈子,或大或小,或隐含或直接的粉丝群体;在这个圈子里,所有的生产内容都根据粉丝们共同喜爱的内容延伸,用拆解、重组、魔改、二次赋能等多种形式,与粉丝自己的无限想象力结合,演变成各种形式、形象和新内容。
饭圈思维
饭圈思维是指在粉丝圈层中,爱豆大于一切,追求爱豆丽仪最大化。外界对追星的质疑也是因为一些饭圈事件的出圈,圈外人不能理解部分追星女孩的种种行为而导致饭圈污名化,同事俄存在片面的信息传播,不能以偏概全。
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有些意思相近的声音不断重复,有扭曲有夸张,或者改词变义等不同形式,使处于相对封闭环境你的人相信看到的就是全部事实。在相对封闭的追星小圈子里,粉丝接受到的信息和想法将会被加强,如果听到想法信息类似的内容,便会认为自己的想法是对的,与大众主流的想法相匹配。
1. 互称姐妹
2. 非黑即白
饭圈思维中的立场与偏见。立场是把一个群体等同于一个个个体,个体被忽视,统一观点;偏见是一个群体对另一个群体的片面刻板印象,非我同圈皆是敌人。
NOTE: 对家 概念。
3. 战斗(杠精)思维
擅长嘴炮吵架,语言犀利刻薄,和爱豆油管的任何评论必须争输赢,以此戾气无限恶循环,自成一派,只要爱豆没发声,我们表达的就是对的。
HL: 上述情况并非粉圈独有,饭圈思维对个人粉丝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个人会不自觉地划分自己的属性。把爱豆当做不可诋毁的精神寄托,每天话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同事缺乏良性的判断性思维,盲从心理,不知不觉变成了大粉或者职业粉丝的腿毛,列入 打榜, 控评, 反黑 等,不做任何思考,盲目跟从。
粉丝属性--- 心理认同
1)粉籍
2) 群体归属感
粉丝对爱豆的欣赏一般分为两个过程,从颜控开始的表层浅在心上,仅以欣赏爱豆的外貌、身材、气质、穿着打扮等外在特征为主,进而随着更深层次的了解后,升华自己的人格,以欣赏爱豆的内涵特征为主,从价值观到人格魅力的崇拜。
粉丝对爱豆或者与自己喜欢的爱豆油管的事与物所变现出来的狂热行为,是想通过狂热行为实现粉丝自我身份的划分和自我价值的体现。通过寻找志同道合的人,以线上沟通,展示粉丝号、超话互粉等不拘泥任一形式,主动简历或加入粉丝社群组织来找到群体归属感。
在粉丝圈子里,个人想方便快速地融入粉丝圈子里会更大胆暴露自己的粉丝属性,使自己快速同质化和统一标签化,群体中隔热的思想被集体的思想取代,粉丝盲目跟从,形成 我不跟从 就是不爱爱豆 的现象。
下 “回音室效应”视角下的中国社交平台“饭圈”文化, 徐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