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探索编辑部》观后
《宇宙探索编辑部》拍得挺好的啊,为什么好多人批呢?我本来以为手持镜头的摄影会让俺晕死,结果还真没有,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男主的女儿在自杀前问的问题:我们人类在宇宙中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觉得金庸的儿子在自杀前应该也在问同样的问题,中国电影里认真触及到这个终极之问的,这是到目前为止唯一的一部吧。
影片最后长达三四分钟的无限宇宙镜头,也是中国电影中第一次的呈现,十分难得的,也让极其喜欢这种场景的俺十分激动,这个镜头最后把宇宙拉成了一个双螺旋,我觉得这就是前面那个问题的回答:生命存在的意义在于生命本身。影片最后结束于一场婚礼,也是有此寓意,个体来来去去,生命生生不息。
介于这部影片的监制里有郭帆,并且他本人还在本片中露了一小脸,这让俺担心流浪3里会出现外星人,哈哈哈。
另外,影片中红框的杂志完全脱胎于老牌杂志《飞碟探索》,我整个高中阶段及大一,都是它的忠实读者,大一在南京实习时,在一个卖旧书的地摊扛回一堆《飞碟探索》的旧刊,其中包括难得的创刊号,当然这个颇具行为艺术的举动是在同学们诧异不解的目光中完成的。所以我看这部电影可能有着与众不同的共情。
毫不夸张的说,是这本杂志让俺从平凡庸常的生活中抬头望向天际,在飘渺无边的星云中探寻认知的极限,当然,可能是以不太科学的方式,但对于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这就已经足够了,当初标定的那点点星光,至今还在心底深处熠熠闪烁。
不过不得不说的是,该片在拍摄逻辑上有一个大BUG,就是贯穿始终的拍摄者是谁?因为采取了伪纪录片的形式,拍摄者本身也是影片场景的组成部分之一,并且影片中有数处角色故意望向镜头的场景,就更说明拍摄者在影片故事中是有存在的,但故事本身又没有安排这样一个角色,尤其是影片最后男主目睹飞升的时候,拍摄者本身就更没有存在的理由,也许是导演想用这种小成本的拍摄手法出彩,但没有顾忌到叙事逻辑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