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观点丨高层贫民窟VS乡村大别墅,未来住宅设计走向何方?
以下文章来源于建道筑格 ArchiDogs ,作者Gloria


作者|Gloria




香港新市镇开发建设是建立在自给自足、均衡发展的基础上,第三代新市镇开发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设,除将军澳外还有天水围、东涌等,最初通过填海引入公共屋,再到隧道通车、工业村落成、地铁线通车,较为成熟的市镇搭建计划逐渐落地。居民可住进商品房或由政府资助的房屋。即便如此,面对已经高度饱和的土地资源,房屋只能步步上移到山腰,城市和自然分野已然如此明显。随着这种高密住宅引发的宜居困扰,“寄生居住计划”应运而生。
加泰罗尼亚高级建筑院的毕业生设计了一种网络结构建筑单体——寄生豆荚(Flux Haus),用以作为笼式房屋更有尊严的替代方案,他们的建议基于香港深水埗地区生活成本高,迫使当地人定居在笼屋等不合标准的住宅中的现实,在提案中,每个吊舱都将悬挂在同一个网格构架上而这种单体的建造者将是以昆虫生物研究为蓝本的群体机器人。生活舱面积都超过六平方米。居民将从现有的建筑入口进入结构,然后被运送到可用的对接空间。

图5:Flux Haus寄生居住计划,用单人吊舱容纳下香港的五座塔楼。©Institute for Advanced Architecture of Catalonia's (IAAC) Future House studio 图片来源:https://www.dezeen.com




图8:为了悬挂在建筑外体上,通常使用轻质吊舱,每个吊舱都有一个木制睡眠平台和折叠式座椅,将固定在英国首都现有建筑物的外墙上,以创建一系列过夜避难所。图片来源:https://www.dezeen.com

未来主义建筑概念旨在适应其居民随着时间的推移的需求,而不是保持静态结构。在这种范式下,存储在建筑物内的模块可以移动、重新组合、修改和回收,防止浪费并确保空间得到有效利用。




图9-图12:未来主义模块化建筑高层©Haseef Rafiei 图片来源:https://www.dezeen.com

村屋焕新变别墅
人生重启房屋也可以重建
非建筑背景出身的一批年轻人,将老家破败的村屋推倒重建,用自己对“家”的理解,建造了一个小叠墅,从外立面到室内精装都突破了大众对农村自建房的刻板印象。逆城市化的居住选择,使他们将《星露谷物语》的游戏的故事设定搬到了现实。




图15:上海平凉路筒子楼。©Cestboncw
在浙江青山村、成都铁牛村、云南大墨雨村已经聚集了不少这样的“新村民”。共居实验“DALI+”选择远离喧嚣的大理古城,落位在洱海边的一个安静祥和的小村落——西城尾村。这里吸引来一批有着鲜明时代标签的人们,如年轻的嬉皮士、科技艺术圈的年轻人,他们在这里可以安静读书也可以夜谈畅聊。

图16:“如果没有直接共同体作为纽带,无论人们如何探索宏大的命题,如何冒险创新,以获得更大的收益,人势必将是空虚的。”——杜威 图片来源:大理+公众号 ©DALI+
无论是找到另一条出路的回乡人,还是追寻求索现有条件下容纳率最大化的大胆建筑设想,都试图解决一个根本矛盾——城市公民从居住环境中得到的幸福感与归属感,以及自己当下生活方式的价值认同感和城市容量的矛盾,生活的压力不是来自于城市还是农村,而是要权衡好自己的内心,“你焦虑的话,焦虑的原因是什么?去解决它,去做。到哪里生活,不是解决问题的终点。”“回农村,不应该是逃离城市回农村,如果是这样,你也会有一天,逃离农村回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