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 Ciao 的过程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去年 11 月份,我去沙溪古镇,香格里拉,还有雨崩徒步,一个读者朋友告诉我,是不是认识 Ciao,因为我们俩的行程很类似,她前脚去过这些地方,我后面都走走了一遍,而且也有很多相似的经历。我说,不认识。不过,既然这样,那就认识一下吧。在大理,认识人的方式总是千奇百怪,怎么都可以。后来我们俩加上了微信,但也没太聊天,隔着网络,我很难熟络起来。也一直说,有机会线下面基。春节过后,我回大理,终于在大理古城叶榆路一家咖啡厅相见。后来我们又在集市,咖啡馆偶遇,见面之后,网上的交流也变多了,我时常向她请教一些问题。大理人物故事系列挑选人物的其中之一标准是,需要在大理旅居满 1 年,前几期都写男性为主,这期刚好想选个女性人物,Ciao 来大理一年了,于是有了这篇人物稿。Ciao,名字里有个巧,因为在新西兰工作时,外国同事总是念不明白 Qiao,于是 Ciao 把自己的英文名改成 Ciao(读翘),意大利语中是,“你好,再见”的意思。2 次癌症后,从世界 500 强辞职,去新西兰打工度假Ciao 出生于一个重男轻女的福建家庭,随着自己的成长,Ciao 慢慢意识到在那样的环境里,周围人对自己的期待和认知,不一定要成为自己对自己的期待和认识。20 岁的时候,Ciao 检查出甲状腺癌,切除之后,好像又能活蹦乱跳。22 岁术后复查体检时,发现扩散到剩下仅存的半颗甲状腺和周围的淋巴,情况比想的还更严重。Ciao 想,为什么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我身上,而且是 2 次。于是她一边治病手术康复,一边开始想关于自己生命的大问题:自己的人生不要过得跟别人一样,自己要活出自己的精彩。既然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为什么不从现在,就开始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过自己想要过的生活。她开始大量研究关于疾病,关于生命的问题,也从那个时候开始,意识觉醒,做各种探索。Ciao 在大学读的英语专业,大学期间,她在学校的外文学院附近贴小广告,用好几种语言(用翻译软件翻的)说,自己能教外国人中文,这样就陆续有了客户。在教老外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极大地提升了她的英语以及表达能力。厦门举办展销会期间,她知道很多参展的公司需要翻译服务,于是就给 1000 家参展的公司发邮件,说自己是英语专业的学生,擅长翻译,还可以在厦门这边做地接,组织活动与策划等,按照 1000 元/天的标准收费,最终在那 1000 多家公司里有 3~4 家公司来找她,她也成功的为其中一家公司服务了几年。就这样她半工半读,除了赚到自己的生活费,还拿到了学校的奖学金并通过英文专业八级的考试。在大学学习英语的过程中,Ciao 的思维方式也开始变的很“西方”,所以毕业后在中国工作期间,和中国同事好像不太能种打成一片,反而和公司的外国员工聊得比较投缘,身边的朋友也有很多来自全球各地。这些西方视角,能让她开始思考并想要跳出传统中国女性读书,工作,结婚,买房,生子的既定预期和规训,活出自己的人生。这样的视角也让她后来出国去新西兰打工度假,留学读书,工作变得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26 岁的她,当时正在一家世界 500 强公司工作,听起来很光鲜亮丽,但 Ciao 内心并没有那么喜欢。一个朋友提起去新西兰打工度假(Working Holiday),这样的经历马上打动了她。当时离截止申请日期还不到一个月,她什么手续都没准备,但还是想试一试。办理 WHV( 打工度假签证)需要雅思成绩。一般的人思维是,赶紧看看最近哪里可以考雅思,飞过去考一个。但是当时她的时间紧迫,根本来不及重新考一个雅思提交签证了,于是她拿着自己过期的雅思成绩去申请,给签证官写了一封邮件,阐明自己的英文能力足够在新西兰沟通交流,实在不行可以随时打电话给她确认。当时的 WHV 名字本已满员,但因为有人申请了又不去了,多出的零星名额就刚好给 Ciao“捡”上了。Ciao 的脑回路好像跟平常人有点不太一样,头脑里的限制性信念没有那么多,想到什么就想办法去做,而非被一些客观条件吓跑。心想事成的第一步,是“敢想”,其次才是付诸自己的实践行动,很多人在第一步想的过程中,就退缩了。去新西兰后,从一开始的打工度假,Ciao 一共在新西兰待了 8 年。在这 8 年里她干过很多活,比如在农场里开拖拉机割草,摘果子,还养过草泥马(羊驼),小马,鹅,打理农场的各种动物。再后来做了一段时间外贸,就去读书了。Ciao 当时没有遵循各类移民留学中介的建议去读大家都在读的商科,而是选择了一个她自己喜欢的活动策划与传媒专业,一方面是自己喜欢,另外一方面是为了方便后期找工作拿绿卡。结果读完书以后,通过她的努力和实习,她最终留在了母校负责做招生和各类市场推广活动。她的这一路看起来轻轻松松,却是用了不少“巧劲”,才能进入学校工作。在学校工作了两三年后,她了去新西兰政府机构工作,成了传说中的公务员。Ciao 说她当时工作的机构是新西兰的创新局,可以理解为小型版本的中国中科院,她在里面负责宣传相关的工作,帮助政府宣传他们扶持发明创造,科技创新的资金和项目,凡是符合条件的企业或者机构,都可以来申请孵化和扶持,政府会给钱给资源。Ciao 是当时他们市场推广部门的第一位华人员工。在新西兰工作 8 年,我问 Ciao,她给你最触动的事情是什么?Ciao 提到了两件很小的事:她觉着新西兰是一个温柔,包容,“把人当人看”的国家,Ciao 去新西兰,有一种很被接纳的感觉。在新西兰的公司和政府单位面试,HR 不会问你有没有结婚,要不要生小孩等等,因为问这些问题都是违法的,更不会有男女不平等的职场歧视。Ciao 觉得,在那样的允许自己做自己的环境里,环境在给自己赋能,也没有人给你太多的评判,自己更容易敞开做自己。Ciao 还提到她在高速公路上,遇到在高速公路上修剪草的工人,发现他们的工作区域被保护的非常好,工人身边一般都有巨型的车子,前后周边很长的安全距离,设置好非常明显的路障,隔离防护带,用于保证剪草工人有一个很大很安全的空间来工作。对“底层”工人这种用心的保护,让 Ciao 很触动。Ciao 还提到在新西兰工作的时候遇到一个任务,就是布置办公室的格局空间。她当时没有这方面的工作经验,于是想当然得按照自己在中国工作的经验想象来设计。她把两张桌子拼起来的位置,放了一个工位,Ciao 认为,这样工作的人可以很方便的把两条腿伸进桌子底下。当她把方案给上级看的时候,老板就震惊了。这样不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工位设计在新西兰,是完全不可以接受的。在新西兰每个工位都会要请专门的人,给你做安全评估。椅子桌子的高度需要按照人体工学设计去调节,可能会给你配地凳,如果你因为长期用鼠标,得了腱鞘炎,也会给你配一个专门的鼠标,而定期会有护士来检查,保证你的工位是适合你工作并且安全的。而每每一到周五下午,无论是公司还是政府机构,大家就都不怎么工作,喝点小酒,吃下午茶,准备迎接周末,新西兰还有一些公司是实行四天工作制但是发 5 天工资的。当 Ciao 在这种工作环境工作的时候,逐渐意识到生活和工作可以是这样一个平衡的状态,人是可以这样舒展自在的活着。在新西兰政府机构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Ciao 还是离开了这份在外人看来相当理想的工作。在公司和政府机构呆了将近 10 年后,Ciao 的内心其实十分向往自由,她的内心一直希望可以一边旅行,一边工作。并且她了解到有个词叫做数字游民(digital nomade)就是形容这类人和生活状态。她想尝试看,成为一名数字游民,并用自己热爱的工作来实现这种生活方式,体验生命的丰富。这时 Ciao 跟前男友已经相识 2 年多,也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然而恋爱的过程中,有很多节点都让双方都觉得,彼此并不是那么合适。但是因为年纪到了,双方都有一些年龄及生育 焦虑,所以这种时候似乎爱不爱并不那么重要,俩人条件适配,能够一起搭伙过日子才是重要的。Ciao 意识到对方似乎并不了解她到底是谁,想要过一种怎么样的生活。深入沟通后发现彼此想要的生活状态,生活方式,截然不同。这样的故事,在 30 多岁左右的中国适婚人群中,真是太普遍了。然而在各种焦虑的促使下,他们还是订婚了,因为在外界看来他们真的很“合适”结婚过日子。他们为了准备婚礼,在在泰国订了婚庆服务,机票,酒店,把结婚请柬发给了亲朋好友同事,还收到了很多祝福。可是,婚期临近,Ciao 就越焦虑,她听朋友提到奥克兰有内观禅修 Vipassana 的课程,可以让人平静不焦虑,于是就去了。Vipassana 内观禅修,意思是如实地观察事物的本来面貌。是印度人葛印卡老师传承佛陀时代的修行方法,并且在全世界推广,在世界各地有很多内观中心可以参加。对于完全不理解的人,可以暂时用“正念”,“冥想”替换去理解,虽然实质上差别很大。我在国内也参加过十日内观课程,虽然大家修习的是同一套方法,课程设计也基本一样,但是几乎每个人的体验都不一样。大家每天早上 4:30 起来打坐 2 小时,吃饭,上午 2 座(2 次打坐),中午吃饭,下午 2 座,晚上 1 座,然后开示讲解,这样一直到晚上 9:30 左右结束。简单来说,就是每天大家不说话(除非跟老师问实修的问题),不用眼神交流,不能看手机,有志愿者会准时安排 2 餐,或者 3 餐,然后 10 天里,你按照课程录音,每天打坐 10 多个小时,系统修习内观。一开始学习 Vipassana, Ciao 还是很焦虑,进入不了状态,内心的杂念很多,但后来随着深入练习,Ciao 体验到了一种巨大的平静与喜乐。内观给 Ciao 带了深深的宁静,也让她升起了对自己的觉察。本来来参加这个课程是为了缓解婚前焦虑的,最后在内观中,她看透了自己,决定不这样无意识地走下去。内观回来后,她和对方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商量退婚并分手,让各自都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她怀着忐忑地心情去跟父母解释,一开始她还担心父母会受不了。但她最终说出口的时候,父母还是给与了理解与支持,因为父母最大的心愿,也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过得幸福。Ciao 说她还记得当时在火车站给父亲打电话说,“爸,我跟你说一个事情,我其实想退婚……”然后她解释了一下自己怎么想的以及具体原因。父亲说:“啊,就这事啊?行,我知道了。你要结婚,是为了让你开心幸福,不是为了演戏做给我们看的,如果你真的觉得不合适,那就不结了…你如果觉得跟亲戚朋友不好交代,爸爸替你去说。”当时的 Ciao 听到这些话,本来紧张焦虑的心一下子放下了,她在火车站泪流雨下,原先所有的担心都化成了对家人支持的感激。 她以为家人会非常生气她这个“任性的决定”。退婚后去巴厘岛度假后来 Ciao 说她的催眠师讲过一句话给了她很大的启发,“你看见自己内心的深度,决定对方很你交互的深度。”,这句话,也适合与父母相处,当我们拿出自己的深度,真诚与父母沟通时,父母才可能回应相应的深度。
life coach 数字游民之路
做完内观后,Ciao 退婚,并开始职业转型,准备离开稳定的政府工作,踏上一条充满不确定的自由职业之路。而接触到 life Coach 这个职业 ,是因为 Ciao 在经历逃婚时接受过 life Coaching 的服务。但是她虽然有内观加持,清楚地自己真正想要的。但在具体操作上还是有一些困惑,于是机缘巧合下遇到了一位 life Coach,接受了 coaching 服务。
在亲自体验这种教练技术和对话后,Ciao 觉得效果特别好,在整个过程中教练并没有给什么建议,但是 Ciao 的答案都了然于心。
Ciao 记得当时教练帮她梳理清楚了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以及生命中真正想要的东西是什么,同时还帮她找到了一种更加平衡的沟通方式,让她可以更加平静中正的去面对当时退婚中种种复杂的情况。
这次 life coaching 的体验 ,在 Ciao 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觉得这东西很有效果,可以尝试学习。于是她先是自学,上一些小课程,后来越学越喜欢,她也开始慢慢的用学到的东西去帮助身边的朋友。因为之前在学校工作过,就有一些学生找过来做咨询,随着找的人多了以后,Ciao 在想,是否可以拿这门技术来挣一些钱?
命运之手一步一步把 Ciao 在教练这条路上推着向前。开始一两年的时候,她的客户量并不太多,但现在基本每月的咨询客户在月初就会排满。相对很多人而言,Ciao 的自由职业之路,算是比较顺遂,没走太多的弯路。
很多读者可能并不清楚 life coach 是一个怎么的职业,简单来说,可以翻译成“生命教练”,“人生教练”,“生活教练”,它结合很多工具技术,以积极倾听和深度提问的形式,去陪伴,引导,把教练当做一面镜子,照见来访者,成为更好的自己。
与很多教练不同的是,life coach 不直接给出建议和答案,更没有所谓的解决方案,咨询中以倾听和提问为主。life coach 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区别在于心理咨询可以帮助客户处理过去的创伤,支持客户实现从负到零的过程,恢复正常的生活;而 life coaching 更专注于当下和未来,帮助客户走出目前的卡点,创造属于自己的更精彩的人生。
Ciao 分享了一个有趣的案例,说她之前有一个 HR(人力资源)客户过来找她,说是想要做一些面试教练,因为他要找一份全职的 HR 工作,找了几个月工作都没找到。
但在电话沟通中,Ciao 隐约感觉到,这个客户并不是真的想做一份全职的 HR 工作,但这些都是猜测,作为 life coach,需要时刻提醒,这种猜测可能是错的,需要跟客户确认。
Ciao 连续问了他好几个问题,比如为什么想做 HR,最喜欢 HR 工作中的什么部分,有过什么经验等等,客户都有些结巴,答不上来。Ciao 就意识到这个客户可能真正需要的不是面试教练,而是更全面深入的自我探索,于是她就建议客户做一个阶段性的探索,可那个客户说,我就想要面试教练,如果你提供不了,我就去找别的教练。
Ciao 就建议对方去找别的教练,也给了一些其他教练的联系方式。
过来一段时间,那个客户想了想,又回来找 Ciao,这次这位客户决定要进行更深入的自我探索。
后来在教练过程中,Ciao 了解到这名客户之所以坚持要找一份全职的工作,是他认为社会及家庭对他有很高的期待,他其实并不喜欢做 HR,但是为了满足家人和伴侣的期待,他不得不这样做,在做了 6 次阶段性的 coaching 服务后,客户基本明晰自己要干什么以及内心的恐惧是什么。在 3 个月之后,他成立了一家塔罗牌工作室,一开始也没办法做到收支平衡,于是他只能一边做点送餐的兼职,一边做塔罗咨询,后来渐渐收支平衡,可以通过塔罗牌来养活自己,再后来慢慢的在当地塔罗圈也算小有名气。
最后这名客户把领英网上的个人介绍全部改成了塔罗师,他开始活出自我,全然接纳自己。
很多人会认为自己人生迷茫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欢什么,但是 Ciao 发现,大部分来找她做 life coach 的客户,其实是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热爱什么的,他们的真正问题,往往是“我喜欢 XXX,但我如何依靠自己的兴趣养活自己,过一个体面的生活呢?”
很多人在想到这一步的时候就停止了探索然后说,“好吧,我没办法凭自己的兴趣养活自己,那我就继续做原来(不喜欢)的工作吧。”
Ciao 的工作很多时候是来帮助客户解除他们的限制性信念,盘点一下客户目前的资源,有什么可以马上行动的,先行动,再反馈,不断迭代。因为停留在想象中,只会不断制造问题,在行动中不断落地,可以不停的迭代更新。如何做成自己的第一个产品,如果找到自己的客户群体,要给自己贴上怎么的标签,如何去营销,都要在做的过程中慢慢清晰。
所有的这些教练咨询,都是有系统的方法论的。Ciao 现在持有美国 ICF 教练联盟协会的专业证书,她认为有系统完整的受训,工作起来,会比较高效也可以更好的支持到客户及自己。因为习得了很多前辈们的经验,并且能够在一些细微的点上,既保护自己,又保护客户,就像心理咨询中,有伦理委员会保护患者的权益。且在 ICF 监督下,客户如果觉得教练违反了一些行业道德标准,可以向其申请仲裁。
Ciao 也提到并不是所有的 life coaching 服务都会引导向巨大转变。
她提到之前有一个客户很羡慕 Ciao 的生活状态,他说,我想变成你这样,想像你这样去工作去生活。
但是聊完六次之后,他觉得自己现在的生活和生活其实也很不错,最后客户还是决定留在现有岗位,但是调整了工作内容。因为在工作中,有一部分内容是他喜欢的,还有一部分是不喜欢的,他并不是完全讨厌他的工作,也不用一直向外找,只是需要做一个调整,让生活和工作可以更加平衡,并学会在工作中加入自己喜欢的元素。
他原先一直以为,要怎么样怎么样,才能足够自由足够幸福,后来发现,其实并非如此,心安就在此时此地。
有一次,跟 Ciao 聊天,我数了一下在大理认识超过 10 个人做 life coach,我好奇的问这个职业已经变得这么普遍了吗?我看他们也并非都适合这个职业呀,我是否可以不做导游也改行做 life coach 了。
Ciao 说,你以为做 life coach 就是每天 2 小时,跟客户做 Coaching,然后其余时间就去玩吗?
无论是做 life coach,心理咨询,自媒体或者其他自由职业,工作起来可能并不上班轻松,任何想做自由职业的人,本质上是“一个人的企业”,在专业分工越来越细的时代,自由职业者,需要一个人把所有流程走通。
Ciao 走这条路,虽然算顺遂,但也并不轻松,现在的状态算相对的自由。
为了从事 life coach,Ciao 花了一两年时间去接受培训,拿 ICF 证书,积累小时数,从同事朋友学生开始,做些免费的咨询,后面慢慢积累客户,做付费咨询。随着口碑的积累,一些短期客户会转成长期包年客户,她还在一些国外的教练平台上接单。平时她也要写公众号,接受一些播客的采访,参与一些活动,做课程设计,写宣传文案,做咨询,写合同……
自由职业意味着要求自主,自律,恰当地处理工作与生活的边界。
Ciao 大部分时间在家里接线上咨询,一天 2~3 个客户,一次 1 小时左右。这个工作比较烧脑,所以一天没办法接太多客户。 不同于咨询行业,Life coach 不能直接给客户建议和方案,life Coach 甚至不能问带有倾向性的问题。
比如一个客户说,我想比如辞职转行,但是我家里人可能不同意,这对于我而言,是一个很大的障碍。一般的咨询师,可能顺着客户的话,就会直接问客户,那你应该如何与家里人沟通这件事呢? 这是一个很正常的思维。但在教练的专业领域里,这已经是“leading question”---是一个有倾向性的问题,因为当你问出这个问题时,你已经在限制客户的可能性了。
在上述的问题中,life coach 假设了客户的解决方案就是跟家里人谈,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客户可能不需要跟家里人谈,或许客户可以找别人,或者其他地方资源得到帮助并解决;客户也可以选择不谈,等先做出一点眉目再说等等……
Ciao 平时还得做设计宣传文案,课程,开工作坊,闲暇时间约朋友一起吃饭,喝咖啡,偶尔去其他地方旅行,出差。日子过得自在又充实。
Ciao 对自己目前的状态很知足,很感恩,她说在这样的年纪,可以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拿着不低的报酬,经过 3~4 年的探索,已经有相对稳定的客户,能够相对比较好地维持自己喜欢的工作生活状态,可以自由选择工作地点。当给客户打开心结,看见客户的成长时,自己也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家里人也比较支持她目前的工作。虽然他们可能并不完全理解 Ciao 的工作具体是做什么的。她的母亲从一开始的不太了解到现在还挺自豪的说,我女儿是靠跟别人聊天挣钱的。
也许很多人看完 Ciao 的故事以后,也想了解一下这个有点酷的新行业life coach,我就顺口问了一句,“Ciao,请问什么样的人适合做 life coach ?”
Ciao 回答道,“首先是你真的很想帮助别人,你享受通过和人聊天对话来帮助别人打开心结,厘清自己的内在声音,扩展他人的可能性,你可以从这件事中获得巨大的成就感。同时你可以抑制住自己对别人的评判和想给建议的冲动。
另外,这个问题应该调整一下,因为问题中隐含着一种限制---有些人可以做,有些人不可以。在我看来任何人都可以做 life coach,关键看你有没有很享受这件事。而提问的技巧和一些教练实操中的方法论,都是可以慢慢学习训练的。
还有就是不着急的人。因为做 life coach 头两年,并不能给你带来多少报酬。如果你急着挣钱,那可能会比较辛苦。你需要一个一步一步慢慢建立口碑,会有一个积累客户的过程。如果你因为金钱上的压力,在做 coaching 的时候,可能会利用这个技术去达成订单,比如贩卖焦虑,这在本质上是操纵,偏离了做一个 life coach 的初衷, 也无法真正帮助到客户。
最后,做 life Coach 本质是一个商业行为,你除了要具备对话教练的技能,还要有一定商业思维,运营能力,营销,客服,审美与设计能力,是一个综合能力相对要求较高的职业,当然大部分自由职业也是如此。”
两次癌症的经历,给 Ciao 带了长期且深远的影响。最近两年有一些患癌症的朋友/客户,找到 Ciao 做教练,她看到很多人在生病后会真的体验到生命的无常,那是真真切切的体会。因此会产生一种紧迫感,想要快点去完成生命中真正想做的事情,活出自己想要的那个生命状态。
这种生命大事件可能是生命对自己的一次呼唤,帮助自己向内看,更清楚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看到自己想过怎样的人生,然后会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开始显化,比如工作,比如爱人,生活状态等。更加回归自己,外界的声音则会越来遇弱。
如果你读了 Ciao 的故事,也想认识一下她,甚至想找她做你的 life coach,可以添加她下面的微信,备注大理鹿先生,可能打骨折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