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忘书——太平庄旧事(五)
文章摘自《笑忘书》梁左
往期回顾:笑忘书——太平庄旧事(四)
【零 八】
关奶奶在场院摔了一跤之后,立即被抬往大队医疗站抢救。此时,地主贾老大正坐在旁边的大队部里,接受大队党支部副书记赵小贞的提审。
地主跟地主不一样,相比之下,贾老大更加别具一格。
首先是他当过共产党的干部。抗战时期,日本人烧了他家五间大瓦房,再加上兵荒马乱,二百多亩地都收不上租子来,全家人衣食无着,流离失所,老父亲惊恐万状,一命呜呼。当时的贾老大血气方刚,毅然辍耕从军,参加了基干民兵。因为他作战勇敢,再加上略识几字,可称得文武双全,不久就被提拔到区上当了助理员。这段历史,贾老大现在提起来还颇为自得。据他说,那时担任几个村联合支部书记的齐爷,其公开身份也不过是太平庄的村长,正在他的领导之下。
而现在的大队书记徐贵,当时不过是个跑腿的村丁,逢到该他支应的日子,如果正好贾老大带着公务员来村里检查工作,那个巴结劲儿就甭提啦!这话传到徐贵耳中,立刻上挂下联地加以批判,一会说是“鼓吹和平民主新阶段,替刘少奇翻案”,一会又说是“妄图复辟资本主义,为林彪招魂”,一会又成了“宣扬继绝世、举逸民,和孔老二如出一辙”,一会又变作“拼凑反革命还乡团,配合邓小平反攻倒算”——反正每变一次贾老大都要挨一次批,批到最后连他也忘了自己当初到底说的是什么了。

贾老大的与众不同还在于他当过生产队的队长。抗战胜利后,区上精简干部,贾老大衣锦还乡。因为他不通庶务,疏于治家,渐渐就露出那下世光景。也是因祸得福,到土改时,他家仅仅被定为上中农,成了团结对象。互助组,合作社,贾老大不前不后,倒也相安无事。1962年天灾人祸,选了多少队长都撂挑子不干,贾老大却忍不住跳了出来,自告奋勇地干起了一队队长。因为成分高,十几年没当过官,他确实心痒难熬,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简直把个太平庄一队折腾得昏天黑地。到了1965年“四清”,贾老大刚被请上楼,一队社员的民愤便如火山爆发,大家纷纷找到工作队揭发检举,日必数起,应接不暇。最后,贾老大不仅被赶下台,而且还戴上了“漏划地主”的帽子,交群众监督管制。
贾老大被管制了十几年,却从未低头认罪,总在不停地为自己鸣冤叫屈,这又是他与其他地主的不同之处。因为他知道自己民愤极大,指着贫下中农给自己摘帽子简直就别想;再加上老徐贵又好抓阶级斗争,也是断断不肯放弃他这个活靶子的,不如干脆破罐破摔,老子就一硬到底啦!
今天上午,当赵小贞用广播喇叭把贾老大从菜园子叫到大队部提审时,他的心里一点都不紧张:老子连老徐贵都不怕,还怕你个赵小贞?他大腿压二腿地坐在小贞对面,一边抽烟一边心里盘算:多耗一会儿,耗到中午就省得再回菜园子干活了;后晌再来个批判会,一天的工分就算混到手。本着这一原则,他有的没的为自己编出不少反动言论,有时还要求“小贞姑娘,我上岁数的人啦,您得容工夫让我想想……”一心一意只为耗时间。
这时,门外突然传来一片嘈杂,关奶奶被众人抬着送来大队医疗站。小贞听外面声音不对,立刻站了起来,合上记录本:“今天就到这儿,您先回去干活吧!”贾老大忙说:“这会儿也快收工了,要不我家去再考虑考虑,中不中?”小贞想了想,点头说:“那好,您考虑完了,后晌再参加过批判会,黑夜一总写个思想汇报,明天早起交到大队来!”贾老大听说还要点灯熬夜地写汇报,暗骂自己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早知如此,不如去菜园子比画一会儿算啦——但事已至此,也只得点头答应而去。
支走了贾老大,赵小贞立刻来到医疗站,一边指挥抢救,一边打听这老太太到底是怎么摔的。

说起来,关奶奶今天这一跤摔得也实在冤枉。她今天早晨照例是第一个出来听万有派活儿的。她知道自己每天都是场院的活儿,但仍然坚持每天都出来问活儿,所谓“以常见,实已知,每事问,为人法”。关奶奶因为高龄的缘故,视力、听力都有所退化,当万有手舞足蹈地要求上场院的人都要带一盆防火水的时候,她竟没有听清——试想:如果她听清了这一要求,并且打算认真执行的话,他儿子老关自然会加以阻拦,或者代她把水端到场院,那么下面的事就不会发生了。
关奶奶来到场院后,发现每人都端着一脸盆水码在房檐下,本来也没很介意,因为正好挨着邻居小玲的妈妈,便信口问了一句:“老三媳妇,他们往场上端水做啥啊?”小玲妈自然如实禀告了这“防火水”的来历——试想:关奶奶平时干活是很少与人闲聊的,除了“代沟”(村里人都比她小一辈以上)之外,主要因为她耳聋眼花,也实在聊不出个名堂。这次因为是近邻,就随便聊了这么一句,还偏偏就问清了这“防火水”的来历,否则,下面的事情也不会发生了。
关奶奶上进心强,平日总在队上混工分心里就不过意,今天又没按队长的要求端来防火水,心里更加不自在,因为劳动已经开始,便暗自决定到打歇时再行补救。她历来打歇都是不离开场院也不停止工作的,这回队长刚喊“抽袋吧”她便张罗回家,三婶因为要给小玲的小弟弟喂奶,便搀了她老人家一道走。路上问她回家干啥,她只说是“弄水”,三婶只当她要回家弄口水喝,况且自己也惦着吃奶的孩子,便也没再细问——试想:倘若关奶奶说清了或者三婶问清了,那么三婶无论如何也不会看着九十岁的老太太自己往场院端水的,那么下面的事情仍然不会发生。
关奶奶回到家,慢慢地开门、找盆、倒水、锁门,早已累得有些喘了,于是她又坐到院里的石阶上喘息片刻,这才端着一盆水走出家门。这时打歇的时间已过,三婶和其他回家喂奶的妇女们都已返回场院,所以关奶奶在路上竟没有遇到一个帮手。齐爷本来是常常坐在饲养场门口吸烟的,偏偏他今天为考虑下午的发言,临时改在炕上吸烟,使关奶奶失去了这一机会。大队的广播喇叭此时正在呼唤着贾老大的名字,如果他在南地干活,这里正是前往大队部的必经之路,偏偏他今天借口腰腿疼,让万有给换了菜园子的轻活儿,从东面就可以直接绕到大队部,使关奶奶又失去了一个机会。

关奶奶家旁边的养猪场有四个劳力在垒院墙,打歇时按说他们为躲避猪场的异味应当出来吸烟,偏偏他们今天是包活儿,所以竟放弃了打歇,使关奶奶失去了第三个机会。关奶奶家对门有个小伙子今天被派去给五保户干活,如果他按照万有的要求干完活就回来,此时也刚好到家,偏偏他干完活还不肯走,坐在人家炕上谈天说地,使关奶奶失去了最后一个机会——试想:如果这些机会中有一个没有失去,那么任何人都会主动帮关奶奶一把的,那么下面的事情还是不会发生。
关奶奶端着一盆水走到场院,眼看大功就要告成,心里难免有些激动。这时开始劳动的众人也发现了她老人家,在场上的队长忙大声喊着“谁快过去接一把”,小玲应声向前跑去。关奶奶又怕耽误小玲干活,急得连连摆手,谁知一盆水就这样“哗”地洒在地上,老太太心一慌,也跟着趴下了——试想:如果队长不喊那句话,小玲不跑上去,老太太也不心慌,也不洒水,也不趴下,那么这件事情也仍然是可以避免的。
如此看来,关奶奶这次摔跤是纯属偶然了。不过有一位第一流的学者兼第一流的作家曾经告诉过我们: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偶然,所有的偶然都是披了外衣的必然——而关奶奶这次摔跤的必然性,大概要追溯到她年过九十仍然坚持出工这件事的本身了。
老关头在山上听到消息,立刻疯了一般地跑回村来,路上经人指点,直接奔了大队的医疗站。医疗站里中西结合,一个老中医本是卖大力丸的半路改行,一个小西医在县里培训过三天半刚刚学会了用注射器,关奶奶刚被送到时两人全都傻了眼。好在老中医有卖大力丸的功底,自称最善“正骨”,胡乱捏过一阵之后老太太居然不那么疼了。这时老关头闯进来号啕大哭,大骂自己没本事养不活妈让妈九十高龄了还要出工受累等等,客观上又更加分散了关奶奶对疼痛的注意力。所以当赵小贞安排好拖拉机准备送关奶奶去县城看病时,老太太竟死活不肯。那老中医对自己的正骨手段十分自信,也在一旁劝道:“我好容易给大妈把骨头接上,回头一颠再颠散了架,不如先回家养些日子吧!”听人劝,吃饱饭,老关头便先用小车把老太太推回了家。

回家的路上,关奶奶一劲儿念叨:“我可是打歇往后才摔的,你回头问问队长,这前晌的工分还给不给我记了?”老关头刚说了一句“您现在还惦记这俩工分”,猛然想起这工分里面大有文章可做,把母亲推回家后,自己便直奔万有家而来。
老关头的企图是把他妈算成工伤,这样不仅医药费全部由队里报销,而且养伤期间工分照记,如果生活不能自理,队上还要派人照料——例如关奶奶这种情况,通常会派关大娘照顾婆婆,工分也是照记。特别是九十高龄的关奶奶,这伤兴许一辈子也养不好了,那么她活一天就能挣一天工分,死了也是工伤死亡,要由队上出钱发送,家里还要定为“社属”,与烈军属同等待遇,逢年过节都要慰问,招工招生也要优先……本来老关头让他妈出来挣分就明摆着是占队里的便宜,如今越发蹬鼻子上脸,万有越想越气,一口回绝:
“啥工伤啊?工伤可得是给队上干活时出了事儿才算,大妈是上场的道儿上自个儿摔的吧?也是,虚龄九十一的啦,咋还能出来挣分呢?”
“话不是这么说,我妈出工她是爱社如家,谁也管不着!她今天咋摔的?还不是往场上端防火水摔的?她端水为谁?为队上!这不是工伤是啥?”
“人人都往场上端水,咋就大妈摔了呢?”
“她岁数大了,又是小脚……”
“她岁数大能怨队上吗?小脚能怨队上吗?谁让她出工了?”
“我让她去的!我没本事!养不活她!”
“你养不活她能怨队上吗?”
万有义正词严,老关头被问得一愣一愣的,突然,他自己抽起自己的嘴巴来:“不怨队上呀!……就怨我呀!……我没本事呀!……我没能耐呀!……我连个老妈都养不活呀!……我不是人呀!……我是个老王八蛋呀!……”
万有见状慌了神,劝也不是,不劝也不是,最后只好松了口:“这事儿光我说了也不算呀……要不这么着,回头我们几个队长再研究研究吧!”
长江新世纪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来,下一位》丨肛肠科医生诊室盲盒实录 (1人喜欢)
- 五月与敬一丹共赴冰城之约丨你我一起走过哈尔滨 (1人喜欢)
- 劳动节特供:熊猫兄弟摸鱼VS奋斗实录 (6人喜欢)
- 《走过》:探寻时间、空间与生命交织的旅程 (2人喜欢)
- 世界读书日 | 翻开一页,遇见另一种人生可能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