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记录】2023.5.16 开篇及总结
一直没怎么记录带娃,总觉得拍拍照片和视频就够了。但是上小学后,猛然觉得很多事情的规划和逻辑必须要捋一捋。于是在豆瓣写写吧。
网名昵称:吴子琪 性别:女 民族:某少数民族
这是她自己起的名字,说想在家里换名字玩玩,起了一堆都不好听,想到自己喜欢下棋,说自己叫吴棋,哎,还不如加一个字,五子棋。行!那我书面就落在吴子琪好了,简称子琪或者琪琪。
整体状况:
去年刚入学的一年级小豆包,升学走学区,无小升初压力。家庭整体氛围还是玩乐不鸡血的风格,喜欢旅游,平时不阻拦孩子玩电子游戏,只控制时间。
去年入学时的状态及学前教育总结:
学前只做了中英文的亲子阅读,幼儿园搞过一些幼小衔接内容,我个人觉得这样容易学得不扎实,一直对娃的要求不高,就是了解即可,我还是希望第一轮的正式学习放在学校(如果能选,我宁愿语文数学方面,幼儿园就教教读绘本和简单的数数就好)。
·语文:拼音只认识个别的,识字约500左右,写字因为是左撇子,纠结了好久决定不改,所以很担心上学后老师嫌弃字不好看从而强行改,因此学前的暑假突击了左手的练字和笔顺,找了简单的字搭配新华字典APP看笔顺自学写字——写字是学前唯一重点抓过的事情。
·数学:10以内加减法基本可以。平时有意锻练两个两个数数,佛系对待20以内加减法(在我这数学答得顺溜才叫会了,20以内慢慢给答案暂时归为不会)。思维方面做过摩比数学,逻辑狗。
·英语:幼儿园有全天外教,学过些简单的日常口语,基本熟练26个字母及字母音,发音比较标准。学前半年有意指读,牛津树泛读到LV5,指读到LV2。此外玩过三个级别的叽里呱啦,用玩这个词,确实是基本在玩(但本人不反感,知道这样用处不大,但没关系,预期也不高)
·兴趣班:没上过早教。第一个兴趣班是3岁的乐高。后面广撒网学过舞蹈,创意美术,国画,编程,围棋等等。
在入学前固定下来的兴趣班是:
①围棋(已学半年多,最开始很佛,大班下学期5月疫情在家突然捡愈发喜欢),一直在YD上网课,体验不错,小学开学正好=围棋网课第一阶段结束。
②舞蹈,这个比较复杂,简而言之就是娃之前在幼儿园学,要上小学了所以转到外面,试听了中国舞和芭蕾舞后,坚决要两个都报。行吧那就报着,体验下以后再砍掉一个。
没了。此外喜欢画画,本来幼儿园的外聘国画老师很不错,但她去进修了,我本来想问问她在哪开班我就去哪,那既然如此国画就不着急学了。
兴趣班这边我都写得比较详细,因为后面都有较大变化的后续。
一年级接近尾声,近一年的学习总结:
·语文:一年级还是比较轻松的,最大的难点在拼音,每周芭蕾课前会有段时间在麦当劳坐着,通常用这个时间多读拼音,基本到后面没啥问题。但是经过一个寒假后,开学后拼音忘了一半,断断续续加强巩固到4月底基本告一段落。后面搭配日常的妈妈牌练习册巩固。
第二大难点在笔顺,还是左撇子的问题。也是各种同步盯,易错的尤其是左手习惯易错的反复写。
日常的背诵等都是孩子自己在学校完成。
阅读比较重视,一直在读,寒假期间第一次看全文字配拼音的书。到今天5.16可以看感兴趣的非拼音书,比如好奇号的部分文章。
·数学:数学也是比较简单,平时主要抓抓有坑的题目和扩展题。寒假看一看高思课本。口算基本每天做一些,有时候是纸上写,有时候用天天练的口算大冒险。
另外语文数学都有妈妈牌教辅,一上多买了几套,主要也是试试水。一下只买了实验班语数+涂重点语文。
·英语:吃老本。主要还是语文的拼音不够扎实,怕英语搞起来容易混淆,所以基本就是吃老本+课本读熟抓一抓。课内音频和课外音频每天选一种听听。别的就没做了。
·兴趣班:
①围棋:在YD的初级课学完,考完了5级,换成小班课,种种原因我不太满意,也试听了线下机构,我倒是比较满意,但琪琪一直不太同意,但后来YD的界面非常伤眼,只能加大劝说,终于在11月底在我的坚持下同意转线下,转之前在网上考完4级。
于是线下进入冲3级班,业5的男老师带班。由于疫情孩子长期缺少玩伴(小学同学不熟,幼儿园同学不是课多没时间就是住的远了),索性上了围棋班开的线下集训课(虽然后几节在12月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转了网课),这期间对围棋有了更多认识,有了社交后孩子也开心很多,虽然课程比以前在YD难度上升相当大,但娃的热情依然不错,基本确定这是个可以保持下去的爱好。
但有2个问题,一是之前网课机构比这家线下机构的课程简单,考级也略水,但孩子棋力还可以,所以还是继续留在这个班。有些知识点还要自学巩固下,后面的几个月断断续续在补漏;二是网棋和面棋有差异,之前没接触过面棋,下不习惯,心态也不好,当面下不过网上比自己低2K的孩子,因此在2月的4-3升级赛中失利,得分很低,后面老师和我们自己都在调整,近期老师说有了比较明显的改善。估计6月还会冲一次3级,就算失败也没关系。
(认真学围棋来算的话,到现在正好一年,真的比不了网上看到的各种孩子,但其中的收获真的非常丰厚,自己的心态、习惯都有了很大进步)
平均每周耗时:上课2小时+下棋累计1.5小时+做题累计1.5小时=5小时
妥妥的第一兴趣了,赶上集训课的话耗时还要多。好在下棋基本都是在愉快的一边下棋一边吃冰棒中度过的,基本属于娱乐时间,只是会对目前琪琪技术要点的缺陷进行一些要求(及早打入,注意保护断点等)
②舞蹈:芭蕾+中国舞一直上到11月疫情。后面两门课都要上网课,我是拒绝的,因为还是优先保课内,然后围棋,用眼时间没那没多啊。寒假后娃拒绝继续上芭蕾,但同意把之前学过的芭蕾基训平时练一练,主要为了体态调整。
随后退掉芭蕾。只上中国舞,但激情不如其他兴趣课,尤其表演热情不高,重复训练演出剧目不太开心,但琪琪也不想放弃,演出完学新舞又开心了。这个有待观察,也许之后还会有变化。
平均每周耗时:上课1.5小时+作业/芭蕾基训半小时=约2小时
另:仍然喜欢看芭蕾演出。4月去看了中芭的《吉赛尔》,6月将要去看俄罗斯舞团的《天鹅湖》。
③绘画:前面提到喜欢绘画,幼儿园期间的国画老师不错但没能继续学。在12月老师联系我,说个人开了一对一网课问我有没有兴趣,那可以呀。于是差不多从寒假开始加了一周一次的线上国画,每次1小时,只听课不画画,课后再画。
平均每周耗时:1上课+2创作=3小时。
兴趣班用时偏长,我一直想做减法,但孩子还没有完全成型。只能持续观察。想做减法是为了给将来万一再想干点什么事情留空间,比如这几个月对科学兴趣非常高,目前是通过阅读和科普片来满足,以及学校自己免费的科学手工课。不排除以后在这方面还要多花时间。
另:一年级没有参加任何学科类培训,网课也没有。
先这些,第一篇是总结,比较长,以后按时效性简短写写,包括日常的感悟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