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星期吃乐山之——钵钵鸡
在乐山专门吃一个星期是一次“意外”之旅。
2022年的11月,放开前的最后一个月,也是成都疫情越来越严重的时候。我离开成都来到乐山,原本打算只待两三天就回深圳,忽然之间,成都上了深圳的闭环转运+居家隔离5天的名单。不想在深圳居家隔离的我干脆决定在乐山“洗码”,吃个够,吃满7天,直到成都从我的行程卡上消失。

当时觉得,能在乐山吃上一周,怎么着也应该对乐山的美食有了相当的了解吧!结果非常遗憾,乐山的好吃的太多了,我只能说有了一丁点儿发言权。
“乐山”和“钵钵鸡”在外地人印象中经常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一周时间里我吃了四家共五次钵钵鸡,有一家因为好吃而二刷。乐山的钵钵鸡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跟外地的钵钵鸡一样的改良版,即食客们先在一个大冰柜前取想要的食材,交给店家后,店家把食材泡进汤料里端给食客享用;另一类则是原生版,食材是一直泡在汤料里的,不管你吃不吃,店家整盆端给你,你再在其中挑想吃的内容,剩下的还给店家。通常后一类可以吃到的食材种类少于前一类,而两种都是筷子别伸进汤里,汤是要重复利用的。
❤️赛滋味钵钵鸡
这家就是被我二刷的钵钵鸡。它位于实验小学附近,奥兰多购物中心旁边的街道上,是一个架着塑料布的大棚子,也就是广东人说的大排档。它价格很便宜,6毛钱一根签,有些食材比如鸭舌是三根签,大部分都是一根签。
赛滋味的环境正是非常完美的白钟元老师的街头美食style,味道更是一绝,红油和白芝麻的配合打得堪称完美,香到流泪。长时间浸泡后食材十分入味,而其中鸡脚筋的口感堪称完美,我仔细研究了一下,一个鸡爪大概被店家细致地分成了三份鸡脚筋和一个掌中宝,不管吃哪个部分都特别的弹而不会过于韧。不像鸭肠那样需要牙齿跟它纠缠好一会,鸡脚筋的弹带着一点点脆,牙齿咬下去正好咬断表皮,从而让筋暴露出来,筋比表皮再硬一点点,但也只是一点点,因为骨头都被仔细剔掉了,所以全程不需要舌头参与,这种大嚼特嚼让吃鸡脚筋成为有两个层次的至尊口感享受。里面也有鸭脚,但鸭脚的皮有些“平”,不像鸡脚的皮有一定的厚度,因此弹度有相当的差距。
我一边拼命在盆里寻找鸡脚筋,一边感叹地发了一条朋友圈:“我要坐在这里一直不停不停吃鸡jio筋,直到全乐山的鸡都失去jiojio!!”
赛滋味的西米露也棒极了,水果西米露8块,很大一碗,不输甜品店的出品。一顿三十几块就很满足很撑了。

街边摊的环境



❤️ 纪老四钵钵鸡
纪老四与赛滋味相距非常近,店面很大,地面一层厚厚的油,走着有点粘鞋底。因为疫情和我去的时候时间尚早的原因,店里没有其他客人。纪老四属于第一类钵钵鸡,即在大冰柜挑食材的那种,食材应有尽有。如果说现在回想有什么食材拿少了呢,那就必须是贡菜!
中国的各个菜系都有一个共性,这个共性跟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菜系有非常大的不同,那就是对口感的追求。为什么中国人会被吐槽什么都吃呢?比如鸡脚鸭掌,各种内脏,乃至鸭脖子,那都是因为我们沉迷于唇舌齿的配合(有时还要加上手),食材反馈给我们的口感时常让我们不能自拔。就如同宜家的瑞典肉丸和西式汉堡和潮汕肉丸、中式肉饼的区别,一个追求包裹住肉汁,要juicy,而一个不仅要juicy,更要“弹”,最好弹到能当乒乓球打。
回到贡菜。贡菜最大的吃头也是口感,那种咬下去“咯吱”一声的口感,在蔬菜中绝无仅有。新鲜蔬菜水分充足,而贡菜的这种口感恰恰因为它经过了脱水工序,没有新鲜蔬菜那么多水分。其他经过脱水的菜,比如豆角干梅干菜都太硬了,没有大量肥猪肉的油渗透的话非常难于下口。而其他腌制的菜品比如泡菜榨菜则只有脆,不会像贡菜那样,“咯吱,咯吱”。更不要说贡菜还带着一丝丝特别的甜味。害,拿少了,时间倒回去的话,再拿十串。
纪老四的汤汁调味是我最喜欢的,喜欢这种偏甜的味道。红油和白芝麻在纪老四家也是出神入化,但可惜,纪老四没有包装好的汤料包卖。


💣 叶婆婆钵钵鸡
去了叶婆婆的总店。不是很喜欢。藤椒的汤汁竟然是温热的,我的快乐短暂地离开了我(哭)。

💣 古真记钵钵鸡
唉,古真记倒是有料包卖,但是汤汁好咸啊!虽然是第二类久泡型钵钵鸡,但是入味方面还是差一些,除了咸味突出以外。
我去的是老公园店,不知道其他分店会不会好一些。不过,老公园旁边的小街很可爱,挤得满满的小店和摊位,卖着小女生喜欢的饰品,冬天了,也卖织帽子围巾的材料。很多女孩子在老板娘的指导下,就站在店门口给围巾起头。


-
天空的城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3-07-17 03:3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