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哪些记录生活的独特方式?
查看话题 >2023.5.14周记
目录
01 本周回顾
02 反思
03 人际
04 想法
05 读书会
06 自我认知
07 读《影响经济的50本书》感悟
08 摘抄
01 本周回顾
1.周一上午看书,下午发周记、研究训练营,晚上打王者。
2.周二上午看书,下午策划训练营,晚上打王者。
3.周三上午发活动推文,下午打王者,晚上keep。
4.周四上午看书,中午和老弟老舅聊天,下午发周记、小憩15m、keep。晚上写答辩记录。
5.周五上午看书,午觉30m,下午打王者、逛广八路,晚上体验直播。
6.周六上午刷视频,下午看书、午觉30m。晚上和书友聊天。
7.周日上午拍抖音、约朋友,下午和朋友吃饭、逛梦时代,很开心!

晚上研究ip相机。
8.本周读书打卡6天,运动2天,听新闻2天,吃水果3天。
9.本周发1模仿短视频,1随笔,1原则,1活动推文。
10.本周周均上床时间11:53,比上周早89分钟,总算有点进步。
11.这周在调整生活规律,极大减少了打游戏的时间,有进步!
12.下周计划:
(1)10:30之前上床。
(2)运动至少3天。
(3)吃水果至少3天。
13.本周的开心:
(1)和朋友吃饭、逛街,很开心!
02 反思
1.以后一定要坚持拍视频啊。
2.有时做着做着就忘了之前的要求和目标,没事,在实践中不断优化。
3.把每一件事当做一局游戏来玩,输赢都很正常,输了就当积累经验。
4.边做边看书的作用最大,不做只看书的话不仅容易忘书的内容,还容易想得太多。
5.以后每天出门去图书馆学习!
6.以后别睡那么久,越睡越沉。
7.以后吃不下不要硬撑!
8.输出内容多以自己为主。
9.书嘛,没有白看的,现在没起作用并不意味以后也没用。不仅要认真看,还要反复看,不要以为看过一遍就全部掌握、理解透彻了。
10.重视实践,理论说得再好,最终要在实践中去检验。
11.一些理论只有亲身经历才能彻底体会,光看而不实践作用不大。
12.一些理论具有时效性,只适用于某段时间,但不可因此否定其价值。
13.小步迭代、持续改进。
03 人际
和书友聊天收获:
1.只做能力范围内的事。
2.降低期望,接受平凡,慢慢成长。
3.少即多,极简化。
对我的启发:
1.全国性。
2.有空研究chat GPT&Bing。
04 想法
1.还是看书让我更聪明,打游戏只会让我抱着侥幸心理去赌运气。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看书就看剧打游戏去了,还不如看看书涨涨知识。
2.运动的反馈太快了,昨天做了几个卷腹,今天就肌肉酸痛
3.工作一下午就很饿很累很困,打游戏打一下午就不饿不累不困,真奇怪。
——原来打游戏没那么累是因为团队游戏,可以摸鱼,不用太耗脑。而工作是独自完成,必须全神贯注完成,所以特别耗脑。
4.每当我看到自己某方面不如别人,我就用“我还年轻”来安慰自己,哈哈哈。
5.苹果的视频做得算是界内顶流了。
6.网速不好真影响心情,瞬间烦躁。
7.为啥夏天困得这么快,10点起12点就困?
8.女生的最简单穿搭就是学男生穿搭,现在开始跟着男装学穿搭了。
05 读书会
1.纠结了很久终于去做了14天训练营,结果没人报名,没关系,失败很正常。
2.做了一下午的海报后觉得以后找不到工作去设计海报吧——不管内容咋样,这个海报的美观度必须有。
3.发朋友圈不够频繁、宣传力度不够。
06 自我认知
【6.1】优势or现有好习惯
1.复盘分析能力真强。
【6.2】劣势or现存问题
1.想的太多,看书看得太多,而实践得太少。
看书看多了总有种自己懂了、自己会了的错觉,而一到实践就全忘了。
【6.3】人际
1.和比我气场强的人走在一起会引起我的不自信。
【6.4】特质
1.喜欢运动装。
【6.5】主动的改变
1.开发了第一版的线上课程,虽然没人报名。
2.主动找朋友吃饭。
3.主动倾诉自己深藏已久的心事。
4.主动搭讪认识男生。
【6.6】无意识的变化
1.不再热衷于寻求他人的意见,最了解自己的人只有自己,他人只能帮你梳理思路。
2.不再将他人的理论思想看得太重,自己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更宝贵。
【6.7】未来的方向
1.希望有松弛感。
2.把我的书评整理出来出本书,修改一下行文格式就好。
07 读《影响经济的50本书》感悟
一
《国富论》
内容上:简要介绍了作者和他的一些思想。
印象最深的是“看不见的手”:一切行为源于利己。只顾自己利益却无意间创造公共善,即利他。
还有“斯密定理”:任何一个行业,市场规模越大,分工将越细,这叫做“分工受制于市场规模”。
格式上:4段式,数字标题。
我的书评是直接把逻辑呈现给大家,太生硬。别人的书评也内含逻辑,但表述更柔和,章节之间更连贯。
我的想法:
1.看了这本书后我觉得我也可以把我的书评整理出来出本书呀,修改一下行文格式就好。
2.书嘛,没有白看的,现在没起作用并不意味以后也没用。不仅要认真看,还要反复看,不要以为看过一遍就全部掌握、理解透彻了。
二
《资本论》
内容上介绍作者本人的篇幅远远多于书本身,包括生平和评述,对书中的内容反而是轻描淡写,由于我本身对这方面就了解不多,所以看完后对书仍是一知半解的状态。
借此机会学习行文格式也挺有意思的。
三
回顾这些经济学家,大都是出生不凡,家境优越,善于辩论,全部是男性。
看这本书还挺有意思的,总能发现一两个印象深刻的人和书籍。
印象最深的就是德鲁克,种草了《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首先要问自己,我们的业务是什么?谁是我们的顾客?他们在哪里?我们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不做什么?”
四
“竞争三部曲”:迈克尔·波特提出了3种一般性战略:总成本领先、差异化和专一化。也就是独特性和针对特定群体。
感觉“战略”这个词太大了。
还有一件小事,他创办支持的公司最后破产。说明制定和执行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事。理论说得再好,最终要在实践中去检验。
五
《追求卓越》Tom Peters:卓越公司的特质
1.采取行动:遇到问题马上成立专项小组,快速反应
2.了解顾客
《基业长青》吉姆·柯林斯:卓越领导者的特质
把成功归于外因,失败归于内因。
这两本书都是采取样本法,长期研究卓越的公司,再总结出来。
《营销管理》:Philip Kotler 1931-
对书的内容介绍得很简单,但对其评价极高,被种草了。
我的想法:
1.一些理论只有亲身经历才能彻底体会,光看而不实践作用不大。
2.一些理论有时效性,只适用于某段时间,但不可因此否定其价值。
六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
这本书很早就听过,但今天看了介绍觉得没啥兴趣,讲的理论太宏大。
《隐性冠军》:默默无闻的小巨人
没想到真正支撑德国产业经济的是那些在细分行业成为领袖的中小企业。
具有以下特点:行业太细分太生僻、属于该行业的top3以内,风格低调、专注在小市场做出大成绩、产品+营销+服务、紧跟卓越客户。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小步迭代、持续改进。
08 摘抄
来源于《影响经济的50本书》
每一种思想都有它的局限性和对立面,甚至它们的矛盾本身便是事实的基本面。
“迄今为止,哲学家们都只是从不同角度去解释世界,而关键的问题却在于改造世界。”
弗里德曼甚至曾经打趣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需要三项条件:男性、美国公民、芝加哥大学。
在德鲁克看来,管理学就本质而言,是关于人的管理和自我管理的综合艺术——“综合”是因为管理涉及基本原理、自我认知、智慧和领导力,“艺术”是因为管理是实践和应用。
企业组织的目的是创造和满足顾客,企业的基本功能是行销与创新,组织的目的是使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黑格尔认为,获得认可的欲望,是人最基本的愿望。可问题正在于,认可和欲望都很难彻底地被量化和评估。
一本伟大的教科书需要具备3个特点:
清晰而严谨的理论架构,精准的概念定义和与时俱进的迭代能力,恰巧,科特勒是这三个方面的天才。
创新不是“一招鲜,吃遍天”,而是小步迭代,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