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雨(来自2015)
半夜,雨声将我从睡眠中拉到半梦半醒之间。外面狂风暴雨,路灯让湿漉漉的地面晶莹发亮,我在黑暗中望着蚊香忽明忽暗的的火光,觉得很安全。风很大的时候,会把树叶的沙沙声和雨声混淆。
曾经的学校有一片杨树林,一到春天,整个学校都像下雪一样飘满杨絮。我喜欢站在树林中间,闭上眼睛,一刮起风,那声音就像海浪。
许多个雨夜是听着周杰伦的《雨下一整晚》度过。撑着雨伞站在路中央,伞的边缘有水珠像帘幕一样垂挂下来。雨天对昆明的温度影响尤其大些,即便在夏季,气温也骤然降低,若是有雨,一两天就仿佛到了冬季。昆明的气候随年度而十分不同。有的年度干旱,有的年度则数月间都阴雨绵绵。北方夏季的雨,像倾泻怒气似的,噼噼啪啪下一阵就了事。而昆明的雨天,态度时冷时热,得时时防备着点,夏天包里装上伞和鞋套。阴云一旦聚集起来,就可能持续一周甚至数周。
在冬天,雨后的夜晚,我常觉得那寒冷是有形态的,不是打到你身上的刺骨寒风,而是一个偷偷摸摸钻进房间的幽灵,不管关门关窗还是盖上被子都无济于事,我能想象到它从门缝里像烟雾一样冒出来,侵蚀我的肌体,让我手脚第一次生了冻疮。不过这种寒冷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到翌年的二三月份,北方还萧瑟着的时候,图书馆前的樱花就已开放。昆明实打实的夏季和冬季持续时间都很短,一年中的大多数时候都是一种在两种极端之间摇摆的干燥而温和的气候。
我想到,雨常常是歌曲的主题。和自己做游戏,我想了20首歌词里带有“雨”字的歌。
正是考试周,又逢图书馆闭馆,我只能在教学楼找教室学习。腿有些酸痛,头也昏昏沉沉的,看见座位前面的学姐在复习一本厚厚的内科学。过了一会儿,觉得需要休息。于是到了楼顶听歌,Damien Rice的Cold Water. 在雨里我望着远处朦胧的雾气。在清洁空气这一点上,昆明的雨从来不令人失望,空气中都浸入了青草气息,地面也都是湿漉漉的。雨后的清晨,常有蒙蒙的雾从山上升起,让山头只露出一个尖角。云大团大团如同棉花,不像北方只有高悬空中混沌的一团,即便在雨天,云的每一个棱角也能看得清清楚楚,风雨欲来之时,能清晰地看到黑云的分界线。无数个课间,我吸着清冷的空气在教学楼的阳台上发呆。
不知为什么,虽然没做什么具体的事,但这些发呆的时刻成为了我校园记忆的重要部分。在回宿舍的路上想着什么,但经常什么都不想。吹口哨总是那几支曲子:送别、国际歌、高高的谷堆。擦身而过的常常是熟悉的人。
那时还不太能认识到南方的寒冷。我穿着一件单衣骑车在雨中奔驰,寒风之下,伞与我若即若离,手背上沾满了水,裤子浸湿,紧紧贴在腿上。那一刻的感觉很奇怪,似乎很孤独,因为这样糟糕的天气里无人照料,又感到安心,好像小船马上要驶到岸边。到了校医院拿到药便回宿舍休息。包含在床下打游戏,嘈杂的声音依旧,只是我既不期待快速入眠也没有专注地学习,因此反而能忽略掉噪音。在被窝里戴上耳机,听郭德纲的相声,日光灯悬在我头顶上明晃晃地照着,好像回到了小时候,睡着前的慢慢等待,那真是安逸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