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篇拖更许久的“小“作文
序章:沉淀
No human is limited —— Eliud Kipchoge
长距离的划船机练习,其实有点儿类似于马拉松训练。这两者都需要耐下性子,挥洒无数汗水,重复千百回单挑乏味的动作。我的文学偶像之一,村上春树先生在训练跑马拉松时喜欢听一些蓝调和爵士乐来帮助自己“度过难关”,而我在训练划船机时偏爱听一些苦情歌。多听听忧伤的旋律,想到天底下还有那么多人在惆怅心碎,彷佛能缓解几分肌肉的酸痛感。
除开身体上的疲倦,长距离有氧锻炼还有精神上的挑战。基本上划个两三公里后,大脑就会逐渐卡壳,思绪乱成一团浆糊。前一秒还在思考加餐是吃汉堡王还是麦当劳,这一秒就在推导论文中百思不得其解的公式,可能下一秒又成了湖人能不能总冠军。等超过了七八公里,大脑基本就成了宕机状态,空空如也,可能此时手掌恰巧磨出了泡,双腿也差不多灌好了铅。身心上的双重打击,很容易就让人产生放下桨柄的冲动。
但挑战自己、超越极限、划进7分的目标,让我坚持了下来。
时钟拨回3月25日的夜晚,当时在艇库与三俩好友闲聊。我记得大家一起探讨了划船器功率与体重的换算公式,还交流了美国大学生赛艇的特招生的配速要求。不知为何,聊着聊着,自己的内心又重燃起划船机2km冲进7分钟的火焰。这个成绩其实并不算快,队史上也有接近10名同学达成过。但是7分钟彷佛是一道神圣的大门,只要打开它,就能窥探到崭新的世界。夜晚感性奔涌,当即与好友击掌为约定。第二天醒来,我又查阅了一些资料,并咨询了指导老师。理性地分析后,我发现这道神圣的大门是有机会打开的。于是乎,我在艇库的白板上一笔一画地写下了xixi要划进7分钟的目标。
虽然听起来有些“假大空”,但自从写下这一行小小的字后,我没有半途而废过任何一次的划船机训练。
5月3日2km测试的那天,其实内心是比较平静的。甚至在刚刚起航不到200米的时候,我就感觉自己这次应该能突破7分钟了。最终成绩定格在6:54,比我第一次入队测试的7:24快了整整30秒。翻出那时的日记,里面有一句碎碎念是:“累死累活,头晕目眩,可能划进7:30就是我的极限了吧。”
今昔对比,感慨万千。或许平时汗水的沉淀没有白费,或许人类真的没有极限。
第一章:失落
Second place just means you're the first loser ——Kobe Bryant
全国大学生赛艇锦标赛,可能是学生时代竞技体育的至高圣殿了。虽然唯金牌论的想法是错误的,但漫漫历史长河中,能留下痕迹的风流人物往往也都站在最高的领奖台上。加上这次的队伍兵强马壮,上下一心。我相信530俱乐部中的每一员,在出发沈阳前,都希望能带回金灿灿的奖牌。
而我们男四双,在临赛前甚至还滋生出傲慢的情绪,自负地以为只需要轻松划完两场比赛,冠军奖杯就能手到擒来。结果残酷的现实给了当头一棒,实践证明了骄兵必败。
如果说从备赛前到浑河试水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都是春夏之交,绿意盎然。那在预赛男八单起航失误后,在男四双方向舵无意间被损坏导致航向偏离时,天气在两日之间转为秋风萧瑟。复赛我们男八拼尽全力,但成绩依然距离竞争对手西交仍有明显差距,四双自己作为4号位领桨,动作却发生严重变形,直接变身成为船上内鬼。晚上在酒店回看无人机录制视频,思考决赛战略的刹那光阴,彷佛进入了冬天,刺骨寒风呼呼吹在心头。
当你真的很热爱、很想赢的时候,成为第二名真的是最大的遗憾。
第二章:专注
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 ——《汉书 董仲舒传》
虽然昨日女八单潇洒夺魁鼓舞士气,但在决赛日的第一个项目中,我们男八以3秒之差遗憾落败可敬的对手西安交通大学。再次贴合了同济赛艇的传统“阴盛阳衰”。之后在短暂的休息调整期间,不断听闻身边队友获得银牌、铜牌的播报,就是迟迟等不来第一块决赛日的金牌。明明大家都练地这么认真刻苦,为何偏偏幸运女神就不能眷顾一下呢?恺恺和祖磊是第一次测试就打开神圣大门的“种子选手”;豪哥和唯琛在预赛中的一骑绝尘;元德和溥铭是预赛成绩都足以晋级世大运,但因为兼项休息时间严重不足而无奈遗恨;还有全能替补春晓,一人身兼后勤、拍照、场务等多重工作,还保持了与我们同样高强度的训练。更别提身边最好的榜样,最好的拉拉队,最好的同济木兰。
等到我们男四双作为最后一个项目上场比赛时,心中其实压力挺大的。但听到场边队友的加油和祝福、想起昨晚妈妈爸爸安慰的话语、收到了教练最后一条锦囊妙计、感觉到身后三位队友的蓬勃力量,我也告诉自己,一定要冷静、要专注、要走好自己的“路”。过去两天中的五趟2km冲刺都已经是历史,现在要做的就是专心拉桨,赛出水平,好好享受浑河上的美丽风光。
尽管时隔多天,但我依旧清晰地记得抬船下水到起航出发时的诸多细节。例如离开岸边时因为紧张,我左桨第一桨拉得特别深,差点有点翻船迹象;右脚调试舵的时候向左偏了两次,希望好事成双(一共拿两块金牌回家);侧顺风特别特别大,浑河上波涛汹涌,到达出发点的时候,船舱里已经涌进了不少水花。
但当Attention, Go的出发指令响起后,我对全场比赛的感知却非常非常模糊,前面的1800多米,为数不多能想起来的雪泥鸿爪大概是起航后风浪很大,自己喊了好几声放慢节奏;途中1号位率先喊了一次五桨力量,我也跟着咆哮起来,后面3号位又喊了很多次加力量,但后半程真的很累很累,桨都握不紧了,说话喊口号的力气也没了;经过主席台的时候听到了岸边后援团的加油助威,在船上听见的加油声真的很响亮,也很温暖。
后来看视频,听叙述,才发现风浪最大的时刻可能是2号位别桨了,但自己完全没意识到;3号位和1号位的加力量,其实是为了赶超西交和稳固比赛优势;岸边加油声此起彼伏,是因为我们与可敬的对手一路焦灼,针锋相对。
虽然西交一直就在我们的隔壁航道紧紧追逐,但我没有左顾右盼、自乱阵脚,就是简简单单地拉好每一桨,专注自我、控制节奏,走直航向。
第三章:回忆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赤壁赋》
5月14日晚上从机场坐大巴回学校的路上,发票圈无意间发现了嘉园杯龙舟赛也是在今天举办,看着“小粉红”龙舟协会再次夺魁,看见杰安的票圈说自己两年前还是学弟,今年已经是大四毕业的老人了,一瞬间也挺有触动。21年5月25日,自己本科龙舟生涯的谢幕之战,也是嘉园杯龙舟赛,也是粉红色的香蕉人,也是顺利冠军。翻着手机里相册的滴滴点点,看着那一幅幅熟悉的面孔,不禁有些泪眼。今日虽相隔天南地北,但往昔我们曾并肩作战、笑对灿烂晚霞。
说来也挺巧合的,大四那年的龙舟赛,我坐在最后一排,紧跟前面的节奏,输送十足的马力。而我研二这年的赛艇锦标赛,我是第一排,感受三位学弟作为引擎的隆隆声响。
下个学期,我们这条男四双因为不同的求学道路,大概率也会去往不同的远方。这次的锦标赛之旅,或许就是青春时代的绝唱。
时钟上的指针走了一圈,又回到了最初的起点。我很幸运,能在不同的求学阶段,有这样两段故事不同,但甜美相同的美好回忆。
第四章:欣喜
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坛经》
重温锦标赛冲线前的一百米,耳朵中的声音是桨柄交织在一起,迸发出悦耳的奏鸣曲;肌肤上的触觉是温柔和和风、与轻快的桨叶,共同亲吻了我的指尖;双眼里的画面是两支相互竞争、渴望胜利的队伍在场上争分夺秒、公平竞争;在场下挥洒汗水、同舟共济。
决战紫荆之巅之所以精彩,正是因为西门吹雪和叶孤城实力超群、同时又拼劲全力。期待下次与西安交通大学赛艇队再次相会,你们是可敬的队友、也是真诚的朋友!
终章:礼物
这块金牌是礼物,送给数百次530与朝霞一同醒来的自己。
这块金牌是礼物,送给14号恰好在过节的,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我的母亲。
这块金牌是礼物,送给4位最优秀的领队和教练,和26位风雨同舟的队友。
看见五星红旗,在国际赛场上冉冉升起,应该是每个专业运动员的最高荣耀。而作为学生运动员,能身披刻画着同济大学的比赛服走入赛场,将校旗放在领奖台的正中央,也应该是最光荣与自豪的时刻了吧。
虽然自己平日里也吐槽过母校不尽如人意的方面,可天底下哪有地方是十全十美的呢?在同济求学也快6年时间了,酸甜苦辣算是都尝了个遍。不过大部分时光都是甜蜜蜜的,毕竟食堂里的番茄炒蛋都是放糖的。
也很感谢学校能提供这么好的平台,让每一个普通学生都有机会体验到东西方水上运动的两颗明珠——龙舟和赛艇。在运动中,享受最简单与纯粹的欢乐。
我是一个口齿笨拙的人,不太会表达心中的感情。但在今天这个特别的节日里,正好也是你的116岁生日,我想把这份礼物,也送给亲爱的同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