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的夏日生活
查看话题 >巴黎 | 缓了半年的文化休克

去年从墨西哥回国之前,顺道办了欧盟的旅行签证;规划行程之后决定放弃去马德里朝圣,转而在巴黎呆两天再走荷兰回国,半年之后再回顾我的2022年,最难以忘怀的竟然还是巴黎——它甜美、壮阔、稍纵即逝,就像无可再续的夏日初恋,时隔多年仍会带来沁人心脾的香气。 飞机落地戴高乐机场,在忐忑过关之后,我坐上了去酒店的出租车。看着窗外的蓝天白云,担心自己在做梦,忍不住和开车的黑人大姐确认:“我真的在巴黎了嘛?”她疑惑而冷漠有礼的点头说,yes, welcome to paris.

顺着Y学弟给的地址,尝试着从酒店坐地铁去往他所在的中心城区,在赶地铁的时候甚至把脚扭伤了,地铁上的白人夫妇同样疑惑的看着我这个面容扭曲的亚洲人揉脚踝,我没好气的自言自语:“看什么看,没看过东亚帅哥是吧”;
巴黎地铁,正如所有人的印象一样,混合着屎尿屁和劣质香水的味道,如果不是为了安全回国恰好戴着口罩,我可能也会窒息,随着乘客逐渐塞满车厢,我也想起把背包护在胸前,感受着提心吊胆的味道。

Y在地铁口等着我,好久不见但仍倍感亲切,我一拐一拐的上前拥抱了他。他说要带我看最原汁原味的巴黎——从地铁口出来的时候我就有些兴奋,就在完美将要抵达河边的时候,巴黎的夜幕刚好挂起了晚灯,我开始感觉自己精神上呼吸困难,他问我你怎么不说话,我说我完全处于文化休克的状态——我像是巴尔扎克笔下,从小城进到巴黎之后被迷得颠三倒四的外乡人。

看到河两边得巍巍楼宇全在深蓝的暮色里闪着金光,又刚好赶上巴黎的博物馆夜游活动,如果说这几天最大的遗憾,那一定是当晚没有带相机,只用破烂的手机匆匆拍了一组,尽管如此,我还是在休克十分钟之后,在朋友圈大叫起来——天啊,我真的在世界文化的中心吗?

巴黎是世界文学的首都,这像是卡萨诺瓦傲慢而精准的暴论
于我而言,这更像是一段文科生梦寐的朝圣,学世界文学要摆脱西方中心主义,但我又怎么可能站在文学史的潮流里否认巴黎呢?古典主义的恢弘高贵、现实主义的精雕细琢、浪漫主义的汹涌悲壮唤醒了一些读书的回忆,我脑海中闪现了包塞昂夫人夜会情夫的马车、左拉笔下妓女们寻欢作乐的香气、于连翻过夜幕和马蒂尔德做爱的卧室……

这天夜里已经和Y走过塞纳河最精华的一段,然后我们又掉头回到亮着灯的卢浮宫,往《歌剧魅影》中的巴黎歌剧院走去——巴黎真是随处可见的路标,新来的异乡人不知道下一个出现在眼前的小巷,是文学的描写还是电影的镜头先在眼前铺开。

经历了这短短几个小时的休克之后,栗子同学也从荷兰到了巴黎,我们匆匆规划了后来两天的行程,抱着尽可能多的打卡地标的心态,把不多的两天分成了city walk+卢浮宫看展:走马观花的旅游、囫囵吞枣的欣赏,好像没有太多着墨的必要,反而给我留下一种还会再去的不真实感。
第一天从修复中的圣母院开始——去了平替的Sainte-Chapelle教堂——塞纳河畔——杜勒里花园——小皇宫——香榭丽舍大道——凯旋门——埃菲尔铁塔;第二天则专门去了卢浮宫,卢浮宫实在太大,而且每个展厅都有艺术史教材中的作品,最后我停在了一些19世纪欧洲风景画的展厅,感受到了在外漂泊的时候最想要的安稳和平静……








第一次去欧洲就去了巴黎,就像吃西瓜时吃掉了最甜的一口就扔掉。这段两天两夜的旅程,让我忘了的墨西哥城那些也算得上宏伟精美的新古典主义建筑,只记得卢浮宫前,夜晚的塞纳河泛着明灯倒影;而新手光环让我们免于被偷盗、抢劫或者再次感染,内存卡丢失的悲剧也是在荷兰之后才发现……








或许以后还有机会踏上巴黎时,迎接我的不再是全新的冲击。 也许它也并没有我印象中那么美好,就像艾米莉在巴黎那种浮夸的、付钱肤浅的日常一般,但它确实如同夏日幻梦,因为第一次就如此完美,成为了此后我衡量每座城市的标尺。
-
kk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4-05-30 02:54:03
-
一苇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3-07-13 16:56:16
-
豆友hIN3-5VLNw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3-06-13 22:37:33
-
芃芃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3-05-22 00:27:57
-
伊利昂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3-05-21 22:3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