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七
《《资本论》理论分析(七) 》陈再明23.5.27
十三,《资本论》一 产业预备军 资本积累的结果,若有机构成不起变化,可变资本便会在总资本中大大地比例的增加。做为可变资本的工人数,需要超过供给,工人的工资就会腾贵,工人的生活也就多少可得改变。这样,可变资本也就会有增加的趋势。 但是,积累越加进行,劳动的生产力也会增大。必然的资本的有机构成,便会高度化。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也从最初的一比一,变为二比一、、五比一,可变资本的比例慢慢小起来。可是,资本的总额也急速地增大。因此,对工人的需要便会相对地减少,而造成工人的过剩人口。马克思把可变资本的相对的减少所造成的失业者,叫做产业预备军。 此外,资本主义社会,有周期性的不景气,若遇恐慌或不况时期,大概是十年一次,也就会发生大量的失业群,也就会造成过剩工人人口的所谓产业预备军。
十四,《资本论》一 利润与利润率 资本主义社会,所生产的商品价值,就是使用在生产的不变资本的价值、可变资本的价值及由可变资本所附加的剩余价值,这三种价值来构成。这些价值的总和,就等于生产这些商品所投下的总费用。只有在生产上所消费的资本的价值,才叫做生产费。所以,商品的价格总额减去费用价格,所剩下的价值不叫它为剩余价值,而叫它为利润。 并且,资本家所谓的利润,不仅是可由可变资本生产出来,并且可从他运用的全体资本所产生。也就是说,从工人的无偿劳动所生产的剩余价值,只被认为是资本所生产的利润的形式而已。把利润看作从全资本所生产的,这个利润和总资本的比例,就叫做利润率。这是用来表示,资本家的价值增殖程度的标准。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