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摘要和笔记(20230515)
在作为表象的世界中已为意志举起了一面反映它的镜子,意志在这面镜子得以愈益明晰和完整的程度认识到它自己。明晰和完整程度最高的就是人,不过人的本质要由他行为的有连贯性的系列才能获得完全的表现,行为上自身意识的联贯才使那让人常在抽象中概观全局的理性有可能。
纯粹就其自身来看的意志是没有认识的,只是不能遏止的盲目冲动。我们在无机自然界,在植物繁生的自然界,在这两种自然界的规律中,以及在我们自己生命成长发育的那些部分中所看到的意志现象都是这种冲动。这意志从后加的、为它服务而开展的表象世界才得以认识它的欲求,认识它所要的是什么;还认识这所要的并不是别的而就是这世界,就是如此存在着的生命。因此,我们曾把这显现着的世界称为反映世界的镜子,称为意志的客体性。并且意志所要的既然总是生命,又正因为生命不是别的而只是这欲求在表象上的表现;那么,如果我们不直截了当说意志而说生命意志,两者就是一回事了,只是名词加上同义的定于的用词法罢了。【这是本书第一次直接不回避的指出意志就是一种不能遏止的冲动,那么产生这种冲动的主体是什么?是自然界、各种动植物、人类,或者说就是整个表象的世界,所有这些都会产生冲动。这冲动的内容是什么?这个并没有说清楚,只是说冲动的结果就是意志的客体性,就是这显现着的世界。然后又指出表象世界正是为意志服务而后加的、展开的,那么表象世界与意志是一种什么关系?是意志的客体性,还是服务于意志的附属物,好像两者都是。】
意志既然是自在之物,是这世界内在的涵蕴和本质的东西;而生命,这可见的世界,现象,又都只是反映意志的镜子;那么现象就会不可分离的随伴意志,如影不离形;并且是哪儿有一只,哪儿就会有生命,有世界。
个体必然有生有灭,这是和“个体化”而俱来的。在生命意志的显现中,个体就好比只是个别的样品或标本。生命意志不是生灭所得触及的,正如整个自然不因个体的死亡而有所损失是一样的。这是因为大自然所关心的不是个体而仅仅只是物种的族类。……大自然本身就很率直的透露了这一重大的真理:只有理念而不是个体才真正有真实性;即是说只有理念才是意志的恰如其分的客体性。
所以要把生殖和死亡看作是属于生命的东西,看作意志的这一现象的本质上的东西,也是由于这两者在我们看来都只是其他一切生命所由构成的加强表现。这始终不是别的生命,而是形式恒存之下的物质变换,这就正是种族永生之下的个体生灭。
意志显现为现象的形式,亦即生命或实在的形式,真正说起来只是现在,而不是未来,也不是过去。……没有一个人曾是在过去中生活的,也绝不会有一个人将是在未来中生活的;唯有现在是一切生命、生活的形式,不过也是生命稳有的占有物,绝不能被剥夺的。现在和它的内容一起,是常在的,双方都站得稳,并无动摇,犹如彩虹在瀑布上一样。这是因为生命为意志所稳有,所确保,而现在则为生命所稳有,所确保。
意志作为自在之物,它不服从根据律也不弱于认识的主体;而认识的主体在某种观点下最后还是意志自身或其表出。并且,和生命、意志自己的这一显现,是意志所稳有的一样,现在,生命的这唯一形式,也是意志所稳有的。因此,我们既无须探讨生前的过去,也无须探讨死后的将来。更应该做的倒是我们要把现在当作意志在其中显现的唯一形式来认识。
教条更替而我们的知识也失真,但是大自然却不会错。它的步伐是稳定的,它也不隐瞒自己的行径。每一事物都完全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也完全在每一事物之中。在每一动物中大自然有着它的中心;动物既已妥当的找到进入生存之路,正如它还将妥当的找到走出生存之路一样。……在大自然的强大气势之前,反省思维的能为是微小的。在人和在不思维的动物一样,都有一种内在的意识;意识着他即自然,即是世界本身。从这一意识中所产生的安全感,在人和动物都是常态而占着压倒的优势。因为有这一安全感,所以没有一个人在想到必然要来的,为期也绝不太远的死亡时,就会怎么显著的使他不安;反而是每一个人都是这么活下去,好像他必须永远活下去似的。【大自然作为表象世界的一部分,自然是意志的客体化展现,与作为主体的人,既存在意志又有反省思维,所以很难说大自然在人与动物面前到底谁占据着优势。】
意志作为自在之物看,和认识的纯粹主体这永恒的造物之眼一样,既说不上什么恒存,也说不上什么消逝;因为恒存与消逝都只是在时间上有意义的规定,而作为自在之物的意志和纯粹的主体都是超乎时间以外的。……对于世界本质的这种哲学上的认识本身,既已达到我们这考察现在所达到的这一点,不过还没再向前进的时候,站在这立场上就足以克服死的恐怖了。至于克服到什么程度,则随反省的思维在既定个体中对于直接的感受能占有多大的优势而定。——“第四篇 世界作为意志再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