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知中的SCI是个什么呢?
接上篇,咱们继续。
ISI这个机构是不是收录了世界上所有文章之间的引用关系呢?
答案是否定的,至少听说现在还有别的数据库比Web of Science收录得更多。但ISI在早期把这些引用关系进行了排名,基于“谁被引用得多,谁的质量就高”这种想法,创立了一个概念叫“影响因子”,然后把引用量最高的期刊分不同学科做了一个排行榜,这就形成了“核心期刊”的概念,你经常听到的“SCI核心期刊”就是在Web of Science中,理工科领域被引用次数最多的一些期刊(注意是期刊不是文章)。
本来这只是评价期刊的一个指标,后来南京大学有一个老师就在国内大力推崇这种评价体系,导致后来发SCI期刊文章成了评职称的重要甚至唯一指标,用着用着被妖魔化了,出了好多技巧专门研究怎么发SCI论文,有相当一部分违背了科学研究的本意。现在国外早已不再使用SCI为单一指标来评价学术,还会考虑比如社交媒体的影响力。
总结一下:
1)文献与文献之间存在相互引用的关系;
2)Web of Science基于这种关系做了一个数据库,可以从深、新、广三个维度查文献,SCI是其中一个理工科集合;
3)在这个数据库里按引用量做了一个排行榜,产生了“核心期刊”的概念,这个概念被中国学术界广泛和过度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