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半的琐碎生活
今天看到一个大学朋友在小红书上发了一些对中年生活的感慨,关于他们公司通知解散、照顾病毒感染的小朋友自己也疲惫不堪等等,也看到一个朋友转发梁建章等一批专家们粗略估计的养育成本。虽然中年当父母后生活都是相似的,但还是想要记录一下三十不惑之后的琐碎生活。
1. 关于住所
去年一整年,和郑先生一起蹭住在爸妈家,住久了两代人总会有这样那样互相看不上眼的,于是我们又开始怀念独立搬出去。二来Kiwi未来上托班和读书的事情也逐渐提上日程,也要开始考量学区问题了。
和郑同学商量着,趁一二手房市场低迷,价格倒挂又厉害,清掉了手上原先那套老破小,换到了打新的资格。盘算来盘算去,未来还是需要长辈们来照应Kiwi,外加以后他们年级大了,我们也要能及时响应,还是应该腾挪到相距长辈们都不远的地方。经过大半年,加了不少看房群,大费周章准备了好几次材料,一度还逼着HR想尽办法在封控期间盖章,最后锁定几个目标,试了三次,但不是因为之前relocation太久导致社保分数略低,就是摇号运气不佳,拖到今年也没落定。
去年12月一波迅雷不及掩耳的疫情,以及最近Kiwi病毒感冒之后,全家相继倒下,就开始纠结是不是干脆搬到远一点的别墅得了,好歹可以自动隔出几间隔离房来,还可以免受邻居装修或者老烟枪的干扰。而且郑先生总觉得几十年后,市区里的高层就会成为无法轻易改造又居住体验极差的遗留问题,于是更是对别墅青睐有加。
总之在买与不买,要不要学区,离两边的父母多远,要居住体验还是地段便利,愿不愿意帮银行常年打工这堆问题上,不知纠结了多少回,现在也还无定论。
2. 关于上班
这两年的萧条行情之下,国内外都是一片裁员,身边认识受波及的朋友人数也多起来了,就更人心惶惶。同事们也变得更加敏感、爱表现,原来还被平氛围掩盖了一些的有毒元素,也都露出水面。
我在这个大体系里,也苟了近5年,有很多理念和方式上的不认同,但也尚存着那么一点情怀。每当不想再苟的时候,我就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抓住每个可以自我洗脑的意义。不过,撇开不算太精进的行业专精,也许对现在的我来说,最大的动力还是给了将近3年的WFH自由。
除此以外,我也早已在脑中模拟了N遍如果哪天被HR谈话,之后想完成的事。它们在待办清单上躺很久了,所以说不定真的遇上这样一个推力,我反而还挺开心的:
1)体检,理疗,完成那些能良好恢复没啥风险的小手术;2)学做咖啡;3)专心陪宝宝,学辅食,考察幼儿园;4)看房;5)组几场很久没见的老朋友们的见面;6)长途旅行;7)把印尼快烂掉的那些贵重行李拿回来
历史经验证明我的空档期和休假总能比上班排得更满。
3. 关于宝宝
要宝宝这个事,我身边朋友们的选择和态度千差万别。其中感觉最辛苦的是高龄妈妈,这两年认识几个前同事姐姐,有遭遇流产的,有遇上妊糖的,也有试管双胞胎偏小住院好几个月的。相比之下,最开心的是那些小朋友已经上幼儿园或上学,而自己家境殷实选择创业的,以及夫妇俩一致认同决定丁克的。
我和郑先生虽然想好了要宝宝,但即便只是个昵称,一家人从她出生前一直到她半岁多,都还没讨论出个所以然,叫了大半年宝宝。后来发现她超爱吃酸酸的猕猴桃,又正好我们当年结婚蜜月就在新西兰,于是就顺势决定她的小名就叫Kiwi。
“一胎照书养”说的一点没错,育儿类的书我大概就看了不下三四本,过敏性鼻炎、腺样体肥大、湿疹等等各种医生分享更是看了无数遍。不过这一年半的实证总算也有点小心得了。
感觉这过程有点像走平衡木,医生说要多出门裸露皮肤晒太阳补钙,又说不能暴晒要避免蚊虫叮咬;医生说吃手不用干预,但Kiwi小手摸完各种脏东西一停下就往嘴里塞的开心。总之矛盾的事例数不胜数,很多事要做的完美,基本上就得全家上阵,一整天耗在准备辅食和清洁卫生上。
但最近有一点感慨很深,就是小朋友有他们自己大脑发育的速度,成熟到了一定的程度,自然就会开窍。技能可以潜移默化影响,给她各种机会选择和尝试,但确实欲速不达。
比如郑先生在Kiwi快1岁时买了一堆乐高,她基本看一秒就走开了,我买的木头积木她也懒得理睬,最近快1岁半的时候,忽然能自己连续半个多小时安静地坐在垫子上,拆了拼拼了拆,也能把木头积木垒好几层。吃了小红书的各类安利之后,我买回来不下20本绘本,有很多书她原来只会翻开撕,但最近特别喜欢外婆买的儿歌童谣,甚至好几首都能背出来,几本故事书也能静静地坐着听我胡诌念完。我们录下来她睡觉前长达十分钟的碎碎念,每当她发脾气有点失控的时候,我们放给她听,她会挂着眼泪和鼻涕,突然开心地笑,并且重复只有她自己听得懂的语言。
Kiwi也完全继承我和郑先生的introvert及谨慎特质,到陌生的地方就会害羞紧张,上课的时候还常会不合群的到一边,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玩耍,对新鲜的食物也要很久才能接受。
我从内心里珍惜这个婴幼儿的陪伴阶段,是因为不经意间,常会发现有太多你无法理解和解释的神奇变化在他们身上发生,突然会走路、会说话、会自己用勺子,会爱上某些玩具、害怕某些东西,又分离焦虑又渴望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