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铁军|经济学角度谈俄乌战争(国内大循环的迫切)

经济学角度分析俄乌战争
我们都知道,俄乌冲突给我们一个最为直接的感觉,那就是只要进入到战争,战争机器开动起来,它就是每日每时都在增加成本,这个成本只能靠打败对方,占有了己方所要求的那些收益,这个成本才是可被支付的。
所以战争经济学意味着互相都在追加成本,谁比谁少追加了谁就是战败方。
相对于这战争双方来说,战争经济学是铁律,谁都输不起。为什么说谁都输不起?大家也都看到普京和其他俄国的政政客们都是在用核武器来表述自己输不起的。

无论是小型战术核武器还是大型的核武器,摧毁性的都是随时可以使用的。因为输不起那就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在战争机器开动起来以后,战争成本不断上推的情况下,总有一方先预感到我无法再追加成本了。
什么情况无法追加呢?就当美国为首的西方,是美国要求所有的西方国家形成一个不断推高成本的战略联盟,大家共同推高成本。
在这种情况下,俄国作为一国,明显地感到自己是不可能赶得上人家多国推高成本的速度,因此就意味着人家追加成本的那个能力比俄国一国追加成本能力高。
于是俄国不得不说,我如果被你们战败,只有核核武器作为结局。所以这个战争我为什么不乐观,原因就是已经显出一方只有使用极端手段才能克服掉己方战争成本追加不呆只有这种手段。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场战争的结局很可能是比历史上其他战争的结局更特殊的。
可能短期内是规模不会太大,因为可能先是战术核武器,但如果战术核武器没有发挥效用,对方并不因此就止步,那很可能就是战略核武器。战略核武才是才是大杀伤心武器。
所以我看,战争最后把最极端化的战争工具用上。现在的俄乌战争演化成了多国参战的客观局面。

我们无法置身事外
实际上,为了下一步在中国周边引发战争冲突,已经把中国是最近所谓援助俄国的这些企业名单都已经公布出来了,实际上就在把中国列入到下一个战争的爆发点。
所以我们能不能独善其身,置身事外呢?这恐怕就是一个值得最担忧的前景,就是我们下一步怎么应对,这应该是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
那接下来我们就要把问题做一点归结,归结到什么?归结到丢掉幻想,准备斗争。我们是心存幻想,缺乏准备的,很少有人真正相信战火会燃烧到我们这里。
因此,我们看沿海的这些,很多舆论在圣赞,去敌对势力方去招商引资,人家明明是以你为敌的,那你还要尽可能的去向人家廉价出口商品。
以旧式的所谓全球贸易试图来维持经济增长,把这叫作拼经济。这可是一个继续维持原有的所谓全球化幻想,拒绝做任何斗争准备的这种做法。

国内大循环战略迫切
在2020年,当遭遇到一系列的贸易战、科技战、生物战等等各种各样的不同作战方式后,国家已经明确提出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要害在国内的利益群体。
各种各样的利益群体并没有认真贯彻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战略,仍然是全球化阶段的国际大循环为主体的,所以发展模式没有转变。如果说这样的一个明显的战略转变都没有实际推进,那我们怎么能认为做了必要的准备呢?
矛盾发生的内部有很多解释,那我的解释?是并没有实质性地推进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战略转变。
就是看得出来,我们实际上是一个利益结构多元化,条块分割,尾大不掉,很难再有什么样的利益群体因不跟从国家的战略调整而受到惩戒。
也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我特别强调,丢掉幻想,准备斗争不是一个虚的说法,而是有针对性的很实的说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