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教育学:班主任应该是个团体治疗师+分诊台,而非华佗、耶稣
一、社会化抚养这个课题就不展开了。
恩格斯对于家庭、社会化抚养有深刻的分析。这也是马原的威力。很多人想不清楚,歌颂原生家庭,歌颂父爱母爱忠孝悌义。批判社会化抚养很多。这块儿也不展开了。
二、孩子教育需要专业心理学的支持;就像需要专业体育学、营养学、教育学的支持一样。
三、作为接触一个班孩子的第一线,理论上班主任应该是专职的、团体治疗的治疗师(欧文亚隆)+分诊台的角色,背后有一个全科医院作为支撑
实际上班主任是已经负担很重、资源很少的老师们的一项兼职。也缺乏心理学知识和修行(专业的心理医师也是很难得的)
就像资源不足不得不赤脚医生下乡,又难为这些赤脚医生成为华佗,还无私奉献。
实际上,确实很多这些“赤脚医生”班主任们,就像当年的很多赤脚医生一样,利用自己匮乏的心理学知识和资源,用自己的同情心,透支自己,蜡炬成灰泪始干。
但这不解决根本问题,反而良币消耗殆尽,劣币驱逐良币。不投入资源,单宣传优秀个人的牺牲,这是很多行业,尤其是公共行业备受诟病的负面做法。
四、为什么聊这么理想的情况
这也是马列为什么动辄讨论gong产ZY、资本论等等,就像物理学,有一些简化和假设,让人更理解一些情况的本质。
五、抛开理想说现实,说老师的客观作用:客体
老师是孩子在家庭外接触的第一批重要客体。客体关系理论、自体-客体理论(科胡特等)等很多理论可以用上。
一些孩子找到了好的客体(有承载,有爱),老师成为新的父母、偶像,治愈成就了孩子。
一些老师虽然不是非常优质的客体,但是是稳定的客体,给孩子真实的、低危害的反馈,也促进孩子的成长和分化。
一些孩子碰到不稳定的、不安全的客体,其世界更加混乱和不安。
孩子分化水平不够,也会自然的投射,教师处理投射也会有一些麻烦...教师自己也会有人格不够稳定、独立、分化水平不够、全能自恋等等问题。(就像心理医生也要处理个人问题)
等等,这是一个复杂的情况。我也并不专业,有心理学知识的人应该知道我在试图描述什么。就好像我离开小村子去了一趟协和医院、梅奥诊所,虽然我仍然不专业,但我直到专业大概是什么样子,咱起码得消毒啊。
所以说,教育学未来一定是等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和介入,等社会化抚养的介入,等社会主义的介入。
社科往前发展,绕不开马列这座高峰。
苏霍壹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幸存者,而非受害者:对于不好的人和事 (2人喜欢)
- 产业降级,相控阵白菜化(印巴冲突歼十C战绩背后) (2人喜欢)
- 市场与看人,在波动下无论看多、看空都永远正确 (1人喜欢)
- 闲谈,喝茶与蒸玉米 (4人喜欢)
- “拼多多评论区文学”和“菜市场疗愈” (4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