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演化思维看个人发展
演化思维提供给了我们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视角,每一类动物都有属于他自己的生态位,而这个生态位,并不是以在同一的单一维度最优的方式来获取的。 比如,体型最大的动物最具统治力,但它的生存度却偏低。狮子,老虎,数量大幅度减少,因为它们的食物:牛,羊,猪,获取起来难度比较高。牛羊虽然没有尖牙利嘴,但是随时随地都能找到食物,他们的生存度反而比狮子老虎高。 科莫多巨蜥,体型庞大,咬合力弱,但消化能力却超强。黑曼巴没有腿,却有致命的毒液。电鳗可以通过放电进行防御和捕获食物。各个物种基于其独特的个体特征,在长达数万年的试错中慢慢演化出了最合适自己生存的方式。 与演化思维相反的,就是上帝视角的设计思维。比如,从小家长、老师会教育儿童,长大了要当个什么,要当科学家,医生,律师,歌手,警察,等等。 这种设计思维,最大的弊病在于,一方面,在进行设计之初,设计人本身并没有充分了解儿童的个人天赋以及特点,因为人的天赋和特点需要在不同的环境中被发现的,甚至经过很长时间才能被发现。另一方面,这是假定社会是静态系统的前提下进行的设计。 在传统社会,尤其是互联网诞生之前,一份工作干一辈子是最安全的路径,但这种方式已经逐渐被瓦解了。新技术的诞生,淘汰了很多职业,也衍生了很多职业,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专业化。有的人喜欢整理东西,就可以当收纳师养活自己。有的人喜欢猫,就可以每天拍猫的照片给爱猫的人看来养活自己。有的人喜欢制造奇奇怪怪的东西,他就可以制造奇怪的东西给喜欢的人看。 设计思维,是一张有地图的旅程,设定好目的地,开车会经过哪里,哪里有饭馆哪里有景区,你提前都会知道,你按照地图走,最后走到终点。这个思维在静态社会有用,然而社会是动态系统,非静态系统。所以这一个思路是失效的。选择这个路径,一定不是对他本人来说最优的路径。 演化思维,是一个没有明确目的地的旅程。从开始起步,没有明确去什么地方,但有一点是确定的,这个地方必须好玩。于是,开车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道路上行驶。找到比较好玩的地方,就停下来,玩耍玩耍,觉得玩够了,换一下地方。直到慢慢找到最合适的,可以长时间游玩的地方,在这里住下来,多玩些日子,一旦觉得玩够了,再换另外的地方。 演化思维的好处是,它完全是基础个人天赋和特点出发的,它既能让你获得经济收益,还能让你获得心理满足。而设计思维,往往只能满足经济收益,甚至都不是最大的经济收益。演化思维,却能让你追求个人经济收益和心理满足的最大值。 从演化思维来看,获取大量信息,多了解不同的行业,多接触不同行业的人,对我们是非常有益的。人不是只有一方面的天分,人有多方面天分,而且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会有不同的追求。你三十岁想创业当企业家,可能50岁就想当美食家,70岁可能想当摄影师…… 从演化思维获得的启示是:不急于追求长期的完全确定性,而是尽量扩大自己的信息半径,不断追求当下的局部最优,在大量的探索和试错后,追求全局最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