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
江南三月如五月,绿水溶春莺燕偕;
河岸轻风风摆柳,戏水顽童追蝴蝶。
小船悠悠采莲子。远近笑声不曾歇;
小河潺潺碧如玉,临水一株歪柳树。
出水高声呼小友,我捕正黑一鲤鱼。
桃杏奈李灼灼色,樱柳杨榕绰约姿。
三两人家撒远处,袅袅炊烟如轻雾;
我抱鲤鱼叩家门,黄犬嘶嘶鸡在檐。
但见家人无喜色,不知伍长来索何;
阿姐无言止缝衣,阿母啜泣阿爷默。
家猫梁上获硕鼠,夜听虫鸣皓月圆;
元是天子欲北伐,誓复故土还旧都。
三户抽丁出一伍,计点粮饷十万兵。
明晨村头别父母,左右同行皆小友。
但听一片哭儿声,又听里正喻前程。
辗转县郡充校场,今日始识弓与戈。
征人只晓国与义,参军岂敢念桑梓?
汉家王师多益善,点将台上一大将。
将军临行激壮言,剑指西北长安天。
江山万里笼腥膻,神州陆沉七十年。
我辈当如雷霆师,力出铜驼于荆棘!
寒光寒风割铁衣,江水滔滔湿旌旗。
从此刀盾代手足,终日猎杀尽夷狄;
须渐浓稠身健壮,三见春燕五见雪。
传更声中同袍笑,明朝求饮胡虏血。
行伍岁月如飞失,家书渐少升军阶。
闲时卒忘生辰月,明日还战羌与羯。
秋风千里野狼啸,白骨积山覆白雪;
寒风之下征衫湿,短胫血污凝板结。
营外少人收臭肉,新尸旧鬼草草叠;
方圆百里无鸡鸣,茅屋寂静死人穴。
今日山前痛鏖战,匈奴小王斩作泥。
是夜将军大设宴,校官以上赤裸衣。
又令主簿传营中,今宵酒食无节制;
饕餮之中识旧友,容貌早已非早年。
次日骄阳行军急,尘埃滚滚吞马蹄;
烈日如火地如锅,阵前两军燥口舌。
监军悬金飨先登,言说前是旧都城!
凭目极望城如山,绵延森森际无边。
杀声如雷鼓如雨,健儿视死皆如归;
被箭提刀入人阵,左右血色不成人。
残肢贼颅前后遮,长戈竟然三股折。
暮时残阳似血浸,虏兵逐渐气势稀。
月下抬尸付火凹,明日整军入城门;
一夜小雨扫血腥,翌晨仍觉睡意浓。
将军跨马入城中,百姓两侧立道旁;
左右望去尽菜色,多是老弱少壮年。
房屋破烂老鸦飞,荆棘干枯缠铜驼;
将军戎装谒故陵,享殿案上献酋首。
民中相迎一老夫,泣涕垂须献酒食;
军士问其何所泪?白头才得见官军!
老夫言罢不成声,在场军民亦动容。
此后又经十数战,夏去秋来仍单衫。
伙伴昨夜说功业,转眼尸骨火中眠;
此刻领命百夫长,身在身旁头不见。
翻山渡河时九月,无数小战始临关;
王师不可半途止,下月初一复长安。
军中斗志正昂扬,我亦无心思家乡;
只是抬头望明月,不知父母可安康。
忽言朝廷天使至,锦服纱冠假节钺;
中军营里气趾高,营房烦声似鼓噪。
将军怒目掷诏书,愤曰坏汝好长城!
九月晦日天无月,阴沉冷寂万声歇。
大军逶迤班师慢,山水过眼皆旧景;
十年路程如一日,山陵故宫从此别。
将军官拜太师宰,小将赏赐各有差;
天子赐酒又嘉言,克复中原会有日。
将军日日曰故土,而我今日归故土;
当年同乡丁百千,此时止我一人还。
我自十六离家乡,今年虚岁三十三;
村郭风景似梦中,河畔碧桃皆依旧。
家门生苔院墙矮,不见家人迎归来;
徘徊村口见里正,惊而后笑呼客来。
阿姊早嫁岭南户,父母已忧十五年;
叔伯皆曰无余产,但肯匀田七亩半。
拾柴淘米又炊灶,蓬丛荠芥采切齑。
茅屋破毯不守营,好夜却不得好梦。
旦晨河边漫捕鱼,七余寸鲤得一条;
蹒跚再至当年处,又见河边歪柳树。
当时掌握如碗口,如今稚童三人抱;
耳畔飘摇传牧歌,放归鲤鱼还旧渊。
明日正午进城东,荷柴欲市布与盐;
忽闻远处嘈杂声,人声如沸似校场。
听闻左右口耳语,恩宠不得欲叛逆;
私养阴士藏甲兵,天子降旨当弃市。
时至正午将行刑,但见老翁好从容;
须发皆白面似铁,正是当年老将军。
恍惚多年如昨日,骤忆激昂战旧城;
抽身速卖布并盐,易得铜钱百又二。
提钱挪牌踏酒肆,买酒斟杯战三千。
暮时乘醉归茅屋,裹衣倒榻不覆毯。
梦里又起鼓角声,如龙如虎进长安;
日下锦衣归故里,牛羊米谷亭侯匾。
天桥上下烟火簇,御街两岸人摩肩;
鲤鱼无数飞天上,高门正堂拜慈严。
得鲤一头盈五丈,颜色亮洁蓄庭中;
父母妻儿共歌舞,终究不复再少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