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精准临摹的“弊端”
古代人在每一个笔画完成的时候,它有非常多的细节在里面,我们很多人愿意研究,一研究的话,就把这个细节一看,这有一个什么动作,这有一个什么动作,这个已经都俨然研究到这种程度,如果我们临摹时要考虑这些东西的话,只要考虑这些东西,我们顿时就进入一个坑,为什么?因为你拿着毛笔去跟这些东西的时候,你是不可能跟出来真正的这些东西的,因为这些东西是在写的过程中,就包括作者本人,他都做不出来东西,你为什么就能通过研究把它研究出来,用一个不可控的毛笔再把它弄出来,你告诉我这还是写字吗?这还是艺术吗?这还是往艺术发展的方向吗?根本已经不是了,我们可以研究这东西怎么好,它到底怎么回事儿,但是轮到我们自己跟的时候,记住了。你就永远都写不出来。但是如果你的写的方法如果对的话。你不但能够出现类似的这种结果,你还能出来比它更漂亮的,更精彩的、精妙的结果都可以。所以为什么我不谈技术这个词呢?只有把它研究那个程度,按照那个程度无限度的给他转化成那么精、细、准的东西之后。这个过程是一个技术的过程。技术的过程是一个科学的过程,是一个准确的过程,是一个完成的一种精准。而书法的精准。不是因为精准的学习了它,而是精妙的感受了它,然后在我们书写中创造出我们的精准。而不是通过对他的分析和对他的遵循而得到的精准,那种精准在书法,在艺术上没有意义。只能给大家展示一个形象,就是说我写成这样,这个样子和他的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南辕北辙完全不是一条线的,而且对你继续的发展只是一个桎梏。不是一个基础,所以我从来没有反对临摹,尤其在我们这个时代,没办法,我也从来没有说临不往像上走。但是我对这种精准临摹最后带来的后果,我感同身受,深恶痛绝。因为你白花了这么多功夫在上面,而且到今天没有一个成功的,还要怎么样?至少也得有30年了吧。我们还不检讨吗?而且有很多人甚至已经完全叫走火入魔。他们觉得自己临的已经很像了,反过头来自己就行了,等你自己一写,完全风马牛不相及不是那么回事。就跟不对了。所以临摹的过程是熟练用笔的过程,是领悟结构的过程,是把用笔和结构相互走合的过程,然后这个过程要同时伴随着,尽可能伴随着自己去书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