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需要被治愈的童年经历
查看话题 >【极简】极简虚拟空间,给大脑断舍离?
前几天,因为旅游在酒店过于无聊,于是我终于决定拿起微信读书看看,正好看到一本关于极简的书,书名叫《极简生活》。而且作者还是中国人,就准备拿起来看看。
我以前其实也读过不少类似的书,但是大部分都是国外的作家,日本的尤其多。看到中国作家的极简的书,还是蛮难得的。毕竟就算国外作家写的再好,很多时候,风俗习惯的不同,也会导致书里面很多建议无法落实。
其实一开始我没觉得这本书会给我带来什么,毕竟这种类型的书,看了不少了。但核心观点翻来覆去也就是那些东西,还能有什么创新呢?
但是到底留着些“万一…… ”的想法,却没想到这本书真的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思想的转变……
一、堆积如山的收藏夹
极简生活往往从家庭环境的物件整理开始,整理你日常生活的环境和空间,将日常的生活空间整理成最让人心动的存在。
而在这本书里,除了日常的生活空间的整理以外,作者还单独用了一章来谈论“虚拟空间”的极简。
虚拟空间,实际上就是由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电脑、平板等电子产品所组成的计算机空间,以及各种平台和软件的环境。
因为就好像是你可以从一个人对待家庭的环境的态度,看出这个人的生活态度一样。在我们日常生活的虚拟空间中,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
比如我喜欢明确和整洁的环境,还有点古里古怪的强迫症,所以我的手机上面,APP们往往根据使用频率、软件类别等,整齐排列到一个个文件夹里面。
当然,我那性格随意大大咧咧的朋友,则很喜欢把所有软件都摊开铺满整个手机页面,不过我每每看到对方的手机的时候,总会感觉血压升高,倒吸一口凉气!
而占据虚拟空间中重要一环的,莫过于是——【收藏夹!】
从知乎到豆瓣,从B站到小红书,从云盘空间到本地存储。我的收藏夹永远是琳琅满目,且绝不肯“浪费”的。里面总是堆满了各种各样,我觉得好的,觉得以后会看的东西,不过从数量和时间长度上来讲,那些几十个T空间的资料,下辈子都不一定看的完。
虽然现实生活中的我,看起来是个极简主义者,但是在我的虚拟空间中,却全然相反。
这是不是说明,看似极简生活的我,实际上,在大脑的思想观念上,其实是一个“负重前行”着的囤积癖呢?
二,为什么要做虚拟生活空间的减法
在所有谈论断舍离和极简的书中,基本上都会从心理层面分析到,人们的囤积欲望根源,实际上是与安全感紧密相关的。
【因为凡是缺少的,都要通过别样的占有来弥补。】
举个常见的例子:在我的60年代的父母那一辈人的成长的过程中,因为从小就对匮乏和稀缺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感受。所以长大以后,往往都会变得非常节俭和喜欢囤积。
在幼年缺衣少食而感受到痛苦和恐惧,在长大以后,就会想要补偿。
那么我们呢?从国家社会极度发达和丰裕的物质时代成长起来的我们,为什么还要被收藏种草那么多永远看不完的书,视频,知识,小技巧和推荐呢?
为什么?
在我看来,这同样与安全感休戚相关。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看,人除了生存需求(最基本的水、食物)外的第一需求就是——安全感(稳定,可预测,希望)。
而在科技飞速变化,ai变革的浪潮已经来临的当下,似乎只有变化才是唯一不变的东西。我们所学了那么久的知识与技能,AI过不了多久,就能完全取代。
也正因如此,而我们内在的安全感与稳定性,也随着外在环境的飞速变化而迅速的土崩瓦解。
因为安全感的缺失,即使我们身处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当下,内在也好像有一个尖锐刺耳的声音真不断叫嚣着,刺激着我们,也因而产生内在持续不断的焦虑。
这迫使我们用买买买,囤囤囤的饮鸩止渴的方式来短暂的安抚这填不满的沟壑。
Q:如何解决?
A:降低欲望,给自己的大脑做一次断舍离,从做虚拟生活的减法开始!
Q:这能重建内在稳定性和安全感的方法吗?
A:就好像生活的断舍离最简单的上手方法就是从整理环境开始一样,为什么内在重建就不能从一场大脑的SAP开始呢?
三,反思与方法论
虚拟生活的极简,只需要从问自己这两个问题开始:
- 在各种平台上,到底什么可以不收藏?
- 在各种平台上,什么样的知识有收藏的价值?
第一个问题与第二个问题互为镜像,那么就从第二个范围小的问题来思考🤔和解答。
收藏的目的,除了刹那间占有欲和囤积癖的满足。更实在的原因不过以下几种:
- 自己觉得以后可能还会用到
- 现在不想看,放着以后再看
- 觉得很好,以后还会重复看
因此,是否值得收藏,只需要一个判断标准就可以了,那就是:这个东西自己是否之后还会看?
- 如果会,分类收藏。
- 如果不会,不收藏。
- 如果拿不准,那可以先收藏,然后一周~1个月的时间来判断删除还是保留,狠下心告诉自己,放了一个月都不会看的东西,再放一年自己也不会想看的!
后记:
在写完这篇文章以后,我决定从当下就开始行动起来。去践行自己认识到的知识,知行合一,这样的知识才会内化为你的力量。
对于这个飞速变化的世界,只有活在当下的每一刻,才是真正可控的存在。
我非常喜欢苏轼曾夜游赤壁缩写的赋,送给你们,也送给我自己: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存在~仓鼠九九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方法论】如何打破信息差,从0开始学习一个领域? (2人喜欢)
- 【反思】‘我’可以不完美 (3人喜欢)
- 【干货分享】爱情大作战:除了分手,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3人喜欢)
- (含干货)打车被八卦的司机盘问一路个人隐私信息… (5人喜欢)
- 【王星事件】如何提升自我保护意识的安全科普 (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