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让你了解高考语文大题和高校研究生入学考试大试题素材的作家作品是怎样的
一个关注高考或经历过高考的人是不是对语文大题的题目出自哪位作家感兴趣?又或是作为平原人的你和向往平原的你真的了解平原的生活,知道平原的风土人情吗?今天要解读的这本书《平原的密码》的作者,他的作品就被选为高考大试题和高校研究生入学考试大试题素材,作品获多种文学奖。该书的作者是安徽省作家协会第五届主席团主席许辉先生,曾任茅盾文学奖评委,著有小说、散文、随笔、传统经典释读等著作60种,作品入选北京大学等高校教材,收入《中国新文学大系》《百年中国文学经典》等权威选本。今天我们就来解读下一个被选为高考大试题和高校研究生入学考试大试题素材的作家作品是怎样的,通过这个作品让你对平原有一个怎样的深切解读。

一、《平原的密码》整体概括
这是一本展示中国平原自然人文的散文精粹。这本书以平原为地理坐标,以四季为时间轴,从生活、人文、地理、历史、自然、农耕等多角度对平原进行了深入而细腻的描绘,全景式向读者展示了中国平原绚烂的自然人文画卷。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平原上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人们的生活场景生活习俗、农耕文明等;可以从书中汲取到丰富的科普知识;可以感受到作者细腻的文笔和准确的描述;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老庄道家思想,让人深度思考,进而探究人生的真谛。读了平原的密码,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生活的这块土地上的这些司空见惯的事物也如此有乐趣如此美好;通过作者细致的描述让我们知道了自己平时注意不到的地方,原来颜色不一样的杏花、离水远近的杏花开的早晚不同;让我们知道了一年四季中每一季中每一个月的叫法及相应的变化,特别是作者对太阳从北回归线到南回归线来回移动期间的光照变化的描述,让我们也身临其境和作者一起深切地感受那份宁静和淡然。
二、《平原的密码》结构内容解读
这本书从七个方面来解读平原,分别是平原的四季、兵车、白日梦、庄周、小麦、河流、国家,重点讲了平原的四季、兵车和庄周。

从四季维度具体讲:作者会在相应节气坐在相应的方位读一本相应的书籍,来感受这个季节的动物、植物、吃食、生活习性等,解读这些事物的时候会加入一些科普的知识,进而说的更准确更生动;在每个季节节气中来感受生命的广度和宽度,进而来体会人生。比如:立春这天作者会读一本《麦作学》,坐在东边房间面朝东,在脑袋里和一个叫周庄的古人对话。因为立春是一年春之始,太阳从东方升起,是植物和动物苏醒的起点,而东方又是浩瀚海洋的方向,让人期待。面朝东的方向能通过事物的变化看到太阳正向北回归线方向漂移,东窗早晨的太阳由窗户北部升起,阳台和飘窗里冬天太阳能照晒到的地方逐渐向南萎缩,有些地方在夏至到来以前再也照晒不到了。而小麦又是平原的主要粮食作物,民以食为天。通过庄周知道“杖藜而应门”中藜是平原上的何种作物;其实“藜”就是灰灰菜。作者从青萝卜、冬小麦、野荠菜、忍冬、柳条、飞鸟、侯虫到马车牛车、杏花、油茶油酥饼、春玉米,一个个娓娓道来。说起忍冬,就要习得忍冬的品性:忍得过严冬才可先得春气。忍不得严冬却又急于发芽抽叶,定难过春寒料峭这一关。就像一个人遇到些挫折也不完全是坏事,可以让他从挫折中顿悟开悟,最终绝处重生,不过于急躁不过于躁进。说起马车,一车两马称骈,一车三马为骖,一车四马为驷。说起杏花,在一个地区里粉红色的杏花开的早,白色杏花开的晚;离水近的开的早,离水远的开的晚。一个个鲜活的平原密码呈现在大家的眼前,跟着作者的感受体会平原上的鲜活生命。
从平原上的兵车维度讲:古代平原上战争用的兵器、战车、战马、战法、军事政治军事谋略,军事伦理到做好一个将领进而做好一个人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从哲学思想上讲:如何找到自己的人生?闲游,养心。如何度过人的一生?洗心去欲,减少你的耗费,清淡你的欲望。选择哪种生存方式立身?选在有用与无用之间的生存方式立身,游移于有用和无用之间,以平衡恰当为准则,漫游在万物育生的初始状态,把外物当作身外之物而不因物欲受制于外物。该如何养性?游世,游心。人游于天地之间是游世,心游于天地之外便是游心;入无穷之门,游无极之野。
三、个人感悟
想要了解一个人,通常会从长相,性格,学识,优缺点,成长历程等方面了解,这些方面就是解读一个人的密码。同样,了解一个地区也要从解读一个地区的密码开始。《平原的密码》这本书通过对平原上一个个鲜活密码的解读让我们从各种角度了解平原,了解我们中国平原的人文地理历史、生活习性等;让我们从这平原上产生的哲学思想来指导我们的人生。通过阅读这本书,让我们静下心来感受这世间的每一种生命,感受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能选入语文高考大题的作家作品是不是很别具一格?本书文笔优美、细腻,让我们的心灵安静下来,让我们感受语言的魅力和生活的诗与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