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政为什么不待见贾宝玉?
贾政作为父亲和儿子贾宝玉的相处模式,真的是让我惊呆和吓到了。
儿子贾宝玉好不容易要去上学,他不是要鼓励他上进,好好读书。
而是讥笑嘲讽他,你要是用功读书,那可真是要笑死我了。

儿子贾宝玉在大家面前为大观园的各个地方题名,他不是欣赏,赞叹。
而是批评指责他,太过附庸风雅,简直是贻笑大方。


作为父亲,贾政为什么这么不待见自己的儿子贾宝玉?
这其实就得说到,贾宝玉周岁的时候,选择的一样东西。
当时,一个大桌子摆了很多东西。
贾宝玉看也不看其他东西,直接选了一个胭脂。
这可跌破了贾政的眼镜。
他本来想要儿子选择毛笔,以后走赶京赴考的道路。
没想到,儿子选择这么一个东西。
这对他来说,简直就是不务正业,附庸风雅。
而他想要儿子选择的道路,其实潜藏着他对自身的道路的缺憾。
毕竟,他曾经很用功读书。
但没有中意,甚至没有考取理想的成绩。
现在的官员身份是依靠家族的庇荫,乘袭而来的。
正是因为这样,他内心惶恐不安,总是很在乎外人说闲话。
所以,身在其位,他也经常看一些官员之书。
偏偏儿子不争气,不愿意去做官,让他在外人面前很没面子。
这让我想起我的父母也是这样。
我从小就被他们教导着,要好好读书,考上好大学,这样才好找工作。
至于找的工作,他们认为体制内才是一个稳定的单位。
可看着我成绩不好,也没有考上大学,更加进不去体制内,他们就对我颇为失望。
总是觉得我不听话,甚至批评指责我所做的事情都是不务正业,甚至不会有一个好结果。
而他们对我的期望,其实也来源于他们对自身状况的缺憾。
父母身在的那个年代,要么自身没有条件读书,要么读不出来书。
所以,他们出来找到的工作总是非常的劳累,并且工资低。
关键是单位存活期也很短,导致他们不断的变换工作单位。
所以,他们统一的认为,只有体制内的单位才是稳定,才是不会被丢失的。
可时代总是变化发展的,没有什么单位是稳定可靠的。
只有提高自身的实力和技能才是可靠稳定的。
而父母自身状况的缺憾只能代表自身的存在,并不能代表孩子,更加不能够在孩子身上弥补自身的缺憾。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身对发展道路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