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生活VS婚姻中的男性/女性
人到中年家庭责任和迫不得已格外显眼,无法再同少年时心里有着山川和湖海,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也无法似老年凡是无欲无求平淡度日,中年的我还是有一些自己的憧憬,被岁月腐蚀所剩不多的“梦想”。要去规划未来,却也想要过好当下的“雄心”。
工作让我感觉到身心疲惫,改革的势在必行,这是我所在公司整个企业的命运,对于我所在的部门这几年也一直在固步自封中停沚不前,公司的改革,部门也需要同频同震。而学习力和思维转变尤其重要,这是一个不断迭代的时代,只有紧跟时代脚步方得一席之地。
昨天在办公室里发了2023年第一次火,起因不再细说,当然更多是我自己管理能力的问题,一直都用保姆式管理将小伙伴当孩子一样“哺育”那么我永远只能是个阿姨,必须在接下来的半年里完成思维的转变,下达任务、提供资源、坐等结果,否则我会被自己累死。
昨晚下班大胖看到我一股脑的火气上车后,他平静地问我:“你有没有想过,除了你以外那个主管级的同事会常常加班?除了工作时间以外所有人的重心都是家庭。”这也是我需要转变思维的一个方向,工作之外皆归生活。
得闲的周末对于这俩月的我来说实属难得,大胖出门前把鸡用新买的砂锅炖上,走之前还一再嘱咐我要记得看火,千万不要睡着了或是忘记时间,这会儿又用“查找”提醒我记得看火(我工作时间外都处于静音状态时常会联系不上我),真是辛苦大胖了。这几年除了工作家里大大小小事情全由他操心,之前有个小辈借以关心为由,话里话外都怜悯我家大胖不能承担起对家的责任,我坦诚地告诉她一个家庭一人主内一人主外而已,家里那一摊子事也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和轻松,我女儿学校的所有事情我从未操过半点心,我很感激我家大胖为咱们这个家的付出和耐心。那以后她明显对我家大胖心生了敬意(之前她以为家里家外都是我忙活)。
曾经的我确实属于小辈认为的那种家里家外都得忙活的能干女人,结果家也没了。SO个人觉得一个家庭的参与感很重要,男人在家务方面的天赋会偏弱一些,但你得放手让他去参与,孩子也是同理,如果一个家所有的事情都归于女主人,那么女主人顶多也只能算个保姆,并且得不到其他家庭成员的心疼、体谅和照顾。男人和孩子起始一定是会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会不自觉地认为家务、孩子都是女人的事儿,你只有放手让他们去干,干得好不好不要去计较,时间长了以后他们自己会去找方法把事情做得越来越好。
大胖和女儿来莞之前的我独居了好几年,独居的几年里做饭是我、开车上下班是我、外面的应酬、所有的人情来往皆是我;现在几个关系不错的同事吃了两年我做的饭,个个对我做的火锅、糖焟鱼、鱼香茄子、水煮系列、煲汤都赞不绝口。大胖和女儿来了以后,对我做的菜各种挑剔,从那以后我再没进过厨房,往后的两年里厨房都是大胖的,洗碗和刷厕所是女儿的活儿,我每天早晨晾衣服、每周打扫一次卫生(平日)。自大胖到莞以后,有他在我只配坐副驾,无论是平常上下班、接女儿、还是长途旅行,而我另一个关系较好的朋友小俩口现在还会为今天谁开车绊嘴吵架甚至赌气互不搭理。如遇寒暑假,女儿除了洗碗和刷厕所的活儿,也要参与家里的大扫除,整理自己的房间、收拾阳台、替我扶步梯、帮我换洗毛巾等等。(我想表达的是只有让家人都参与到日常事务里他们才会有将心比心的换位思考能力,一个人参与付出的程度是=他(她)对这个家庭的在乎程度,参与感才会更加珍惜这个家)
我的另一个朋友T小姐(是在莞这些年最好的朋友)我是从她那里学习到这个“经验”的。她的老公(程先生)也比她小三岁半,她是四川家庭的女性版本,她上交工资,程先生打理家里所有的日常开支(水电、物业、停车费等等)、人情世故;出门旅游程先生做好功略,她和女儿只需要跟着她老公走,她们女儿从生下来到上小学前都是由程先生洗澡、讲故事、哄睡,SO程先生坚决不要二胎,说一个已经让他心力交卒,把一个平安健康的抚养成年就非常满足了。我们聚会时都是程先生安排订房、菜品,会提前告知我们那里停车位是否充足等等细节,会照顾到出席所有人的情绪,不会冷落到谁,会照顾到每个人的口味,情绪非常稳定。说到这里大家会觉得程先生是个家庭煮夫吗?程先生曾经在国企的单位,前两年自己出来开了公司,对家庭的重视是来源于父母辈的观念思维熏陶。程先生把老婆宠到扫码点餐都嫌麻烦。
聊聊我曾经的婚姻生活吧?23岁那年和恋爱三年的大胖正式步入婚姻,同年12月生下女儿,那时候的我活得很骄傲,很多事情都自认为会比大胖判断得更准确些,SO一直自我感觉良好地要求大胖凡事以我的意见为先,这也让大胖一度活得很压抑。他搞不定的事情我总能搞定,他理不清的头绪我总能理清,渐渐地他对家里的事情不再积极,开始躺平坐享其成,以至于我每天忙完女儿到深夜才发现还没洗把脸,还得帮他盘账,差货款我总是能这里那里帮他借到;女儿他更是不曾管过(除了我、我妈、还有他妈)女儿生下来一周哄过一次睡,2岁多带她去过一次超市,4岁给女儿买了件毛茸茸的小衣服外,直到12岁(其中有5年不在身边)未曾参与过养育女儿这件事,以至于女儿刚来莞时会很不愿意单独跟大胖相处,女儿会不知道跟他聊什么,会觉得尴尬。那些年我把自己活成了“寡妇”,心思永远在女儿、生意上,似乎从来未曾关心过大胖做为我的老公他的心理和生理需求,而那时的我常期处于易燃易怒体质,我总在为自己感叹整天累得跟个陀螺似的,可我从不曾看见大胖愿意去给我一大家人(娘家爸妈、爷爷奶奶)做饭、我烫伤立马买药膏回来给我敷药,出月子后第一时间带我去买情侣装,半夜趁孩子睡着带我出去吃夜宵的他。很庆幸我能在30岁前明白这些道理,在T小姐那里还学习到一个经验叫“示弱”,才能迎来目前还算不错的家庭生活。
男性和女性在婚姻里关注的点会有所不同,女性常常觉得结婚当妈以后就应该围着娃转,男性未曾经历生育之痛无法感同身受母亲对孩子的那份在乎,他更多还是关注自己的感受,自己是否被妻子在乎?关心?我记得在期间大胖曾问过我:“我和女儿你爱谁多一点?”当时觉得大胖好幼稚,女儿难道不是他的女儿?还跟自己的娃吃醋?但事实上因为男性未曾发生生理上的变化,他是无法一时间进入父亲这个角色的。有了孩子后男性会明显地感觉到自己被忽略被冷落,而此时的女性沉浸在当母亲的角色中无法体会伴侣的落寞。这时候女性可以试着让老公参与进来,自己成为辅助让初为人父的爸爸们成为照顾孩子的主力,当然这里的主力不是指老公放下工作直接带娃,而是工作之余你要让“依赖”他,这种“依赖”会让初为人父的男人体会到责任。
养娃这件事,在我看来要依赖于家庭其他成员,不能让自己当了妈以后所有的心思都花在孩子身上,如果是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那么孩子也只是我们人生中的一部分,要正确的看待这个问题,就像咱们现在很多家庭一旦有了小BB后,一大家庭人都围绕着一个娃,这样的氛围极可能养育了一个不懂感恩的孩子。有了孩子后的女性不可能像为人母前的那般洒脱,但我们还是要以自己为重,每天在收拾孩子之前先打理好自己,就算不化妆咱也得把基础的护扶做到位,就算不出门咱睡衣还是不能天天穿,小孩子的衣服我听很多老人或是宝妈都在建议手洗,现在科技是用来改变生活的,BB的衣服不能跟大人一起洗,咱就多买一台洗衣机专给小BB洗,解放自己的双手和时间,有条件在家待娃的宝妈可以在宝宝睡觉的空当跟着视频、网络把瑜伽或是跳操安排上,既不花钱还锻炼身体修复身材;家务能做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要为难自己,你的重点是让自己身心愉悦,你的宝宝才会健康成长,宝宝是能感受到母体的焦虑、烦躁的。对于不想做的家务有公婆的、父母方便的就嘴巴甜点,撒撒娇,卖卖乖让他们也参与进来,不要跟我说自己生的娃自己带这样大言不惭的话。公婆、父母都不方便的宝妈,就要引导老公来参与家务啦,除了撒娇(示弱)、嘴甜(正向交流),首先自己得先收拾起来,老公回家前洗个澡化个淡妆,饭做不做不重要,太累了就点外卖,但老公的情绪要关心到位,比如正向反馈(咱儿子今天干啥干啥啦?分享一些孩子有趣可爱的日常)负面反馈(你儿子今天一直闹一直闹也不睡,也不好好吃饭)男性工作一天回来或许有时候也会受到一些刺激听多了负面反馈,心里会有逃离或是逃避的念头,久而久之就不愿意回家或将回家成为一种压抑性情绪。总之有了BB后,你还是妻子、他还是丈夫,你们即便有了BB但还是不要忽略双方的情绪,要为彼此提供情绪价值。
工作、生活到底那个重要?对于大多数没矿不是富二代、管二代的我们如果没有工作,生活如何继续?但工作的最重要属性是为了生活,SO在工作的时候咱拼尽全力,工作以外皆归生活。男人女人到底那个更应该有话语权?我想盘古开天地以来男性有男性的领域,女性有女性的天地,大多数男性都还在延续家庭主力的这一重担,今天这个时代女性已经在社会价值层面有了更高的输出,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经营一个家庭一定是一人主内一人主外,主内的不要数落主外的在外光鲜亮丽而不去体谅人后受累的艰辛,主外的也不要去轻视主内的轻松自在殊不知家长里短的琐碎,主外的不一定干得好主内的碎琐日常,主内的不一定能受得了主外的委屈。平等对待彼此的工作、彼此扶持、体谅才能走得更长远。
习惯了,静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以“自私”展开的讨论
- 以【贺寿之名】的归家之旅
- 用爱浇灌未来的“妇女”
- 高三的女儿,恋爱了 (1人喜欢)
- 2024,这一年 (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