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姑娘们闲聊实录
一门课,18个人,北美、南美、欧洲、亚洲,齐全。我最近学韩语,上课时听到有姑娘介绍是韩国人,课间就去搭讪,凑巧她高中时学过中文。坐在她旁边的姑娘来自日本,她俩之前是课友。很自然的,仨人一起约了中午吃饭。这大概是女生间友谊展开的极其自然的方式。说是午饭,其实就在微波炉里转一下的简餐,因为下午我们还要接着上课。
开始时聊基本的话题,来自哪个城市,什么时候来这边上学,暑假有什么计划……简直像是两个美国人初识时的寒暄。年龄一般是不直接问的,这个问题也不重要。但是兄弟姐妹是个极好的聊天议题,浅一点可以聊怀念故乡,深入一点谈家庭关系,语言一点介绍称呼,政策一点讨论生育……韩国姑娘M说自己的brother四十多,在韩国工作。我接,那是哥哥呀。她摇头,说是弟弟。我颇不好意思,说哎呀我把十四听成了四十。她说就是四十。我张大了嘴巴,那你是四十多了?!她说是啊。她看上去真的和我同龄,脸上找不到皱纹,而且也没有什么彩妆。日本姑娘N补充,我也三十多了。本95后真心觉得,把我们仨放一块,我肯定不是那个看着最年轻的。她们这是什么驻颜术,把我丢到日韩回炉重造下吧。
之后某天就聊到了生育。大概因为东亚三国手牵手,生育率谁超1.5谁是狗,一个比一个低。婚恋议题在最开始也不会涉及的。不过M讲下个月父母会来美国,他们仨一起旅行一个月。我猜想到她应该没有结婚,后来M提到是single状态。N的无名指有戒指,这种情况下就可以提到婚姻。她结婚5年,还没有小孩。 和姐姐们聊生育,就接地气很多。我本以为大家会各自吐槽下大城市压力大,年轻人不想生。没想到,M说的是不少人想生,但是无法生育,自己的弟弟就是。N连连点头,说因为环境因素,很多夫妻,尤其是男性面临这个问题。我本来想补刀的,据中国医学调查,男性精子合格率连年下降。但是来不及插话,就听M说,韩国近年有很多双胞胎、三胞胎,因为很多是试管婴儿。我确实因为这段话焦虑了10秒,然后就let it go。
三个东亚人凑在一起会聊啥,不可避免地吐槽美国、德国和英国饭有多难吃(按难吃度排序)。日本护照大概全球含金量价值最高,去美国都不需要签证,韩国次之,也相差不远。韩国姐姐已经带父母去了欧洲、澳洲和加拿大。日本姐姐类似,她下个月回日本工作,9月和丈夫去匈牙利度假。M提起捷克,N就能立刻接上那里的饭怎么样。她俩得知我只去过中国和美国,真的特别惊讶。我现在理解所谓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其实要看中位数国民的日常生活。
另一个差异是兴趣爱好。韩国姐姐是跆拳道黑带,也会剑道和乒乓球,高尔夫打得不错,其中不少是大学前就会的。日本姐姐很爱剑道,从初中时开始练,到美国后还在继续,上完近7个小时的课,去健身房里锻炼2小时。我所有的兴趣爱好都是三脚猫功夫,来自本科及以后的自我培养。且,纵然挺经常跳操,但是被英文授课一天,整个人快要灵魂出窍,脑子和身体都不运转了。
结课这天,相约一起来我和日本姑娘的公寓吃饭。M做韩国凉面,辣酱恰到好处,N做咖喱饭,香味浓郁。我拿麻辣香锅的料炒鱼丸和虾。一桌东亚饭,赏心悦目。我们从1点讲话到5点,中间切了个葡萄柚,然后我们发现grapefruit在日韩的说法都是英文的音译。话题又不知道怎么就跳到了安倍,韩国姐姐说,那是安保不够专业,顺便给我们看女保镖身手敏捷给朴槿惠挡酒瓶的视频。讲遗产税,N搜出了日本的数据,说从10%-55%不等,原来不征收遗产税的中国是少数。讲租房、李政宰、带未来丈夫首次见父母和爱晒太阳的美国人……地缘真的是奇妙的因素,文化与生活,真的很大程度取决于我们被投放在哪个经纬度上。
国内疫情期间大家发现,戴上口罩,不少人变好看了。邻国原来也是如此,韩国有个词是口罩青蛙,形容戴口罩好看,但是摘口罩丑。日本有“口罩人”,指的是疫情后也不摘口罩的,多见于学生,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摘口罩不好看。容貌焦虑,东亚真是首屈一指呀。
刚认识时谈到过口罩。M说在疫情前我们就习惯戴口罩了,因为中国的空气污染,一到冬天,经常看不到蓝天。首尔政府还对私家车限号,限号只是杯水车薪,主要污染源又不是这个。疫情也有好处,很多中国工厂停工,我们可以看到蓝天了。N委婉地附和,说日本距离中国更远些,问题不那么严重。M好奇,“你们可以忍受这样的空气吗,会有人抗议吗?”。内心当然会有点不舒服,但是知道对方善意,我笑着拿日文和韩语讲抱歉,让氛围活泼点,然后解释近几年北京产业调整带来的变化。韩国姐姐也认同,接着给讲在美国买到的很多东西,基本是made in China,比如N手里拿的印着校徽的杯子。一看,果然是。
N说自己在这边修了很多经济学的课,一直很好奇为什么中国为什么不是浮动汇率,这样的话,经济会更有影响力。这题对我属实超纲,我为数不多的经济学素养都是微经,对中国的汇率制度基本一无所知。她对这些很感兴趣,分析了不少因素,我懵懂点头,脑子甚至链接到了高中课本“经济生活”篇,但是还没理清楚浮动汇率和固定汇率的差别,以及中国实际是啥汇率。刚才查了下,似乎答案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好吧。
学到了麦当劳在日语里是“Makudonarudo”,饺子在韩语里像是中文的“馒头”,日韩文喜欢把动词放在句末,听上去像是 I school go to。还有来自韩国姐姐的自家人吐槽“韩国男人最爱被叫欧巴,他们简直可以为此做任何事了。”M认真地说,如果要了解东亚的话,学日语和韩语固然有用,但是如果不了解中国的汉字,就很难彻底理解东亚的语言和文化。想起此前的口罩讨论,更明白对观点,要去政治化的理解。我们都在过日子,讲源自生活的话,“总有刁民想害朕”的想法多是臆测。
M遗憾地讲,自己爱爬山,已经爬遍了南韩所有的山。北韩有很多山,但是可能自己没有机会爬了。N笑着说结婚后随夫姓,自己的银行账号、护照都换了,真的特别麻烦。她们会在今年7月和12月,先后重返自己的公务员岗位,回到可以半夜坐地铁的大城市。那些英语之外的会意,留在6月初,北国小城凉爽的午后。
秦革故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听与说:站在东西方社会规范之间 (23人喜欢)
- 我不是大女主,在越过山丘之前 (29人喜欢)
- 美国大四学生的“求职季” (22人喜欢)
- 心理咨询等候室:我们不说话 (15人喜欢)
- 暴雨倾盆,覆巢之下 (25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