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巨星时代的开启与落幕
明星地位过于崇高,甚至高于导演制片,其实是一件坏事,也是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的。在好莱坞黄金时代,明星演员被导演制片骂得狗血淋头逼到崩溃哭泣都是常见的事。到了巨星时代就反过来了,明星演员可以把导演骂得狗血淋头颜面扫地。
黄金时代演员收入不高,又必须签约工作室,无论如何都无法跃然于大制片厂之上。而巨星时代大咖们纷纷恢复了自由身,自己开工作室当老板,用自己的名头拉投资,用经纪公司做宣传,只要找个制作方发行方就行了。
所以大制片厂的工业化造星以及用严苛的合同控制明星来赚钱那一套玩不转了,大制片厂衰落,旧好莱坞也跟着没落和走向尾声了。 明星尾大不掉的另一个坏处就是他们接戏不受公司约束,往往随随便便看钱接烂片。制作方因为付给他们过于昂贵的片酬而不得不在其他方面削减开支,制作质量也跟着下滑,所以好本子好导演也能产出烂片。
伯顿说,“初衷总是好的,比如这个剧本不错,比如这是一个著名的导演,比如这是一个很好的制片人……然而当拍摄进行到两周之后,我就会发现我又一次置身于一场灾难的制造进行中了。” 偏偏50年代以后电视兴起,在60年代以后走进欧美发达国家的千家万户,电视剧也很快把观众留在家里,而不是花费不菲的票价去电影院看一部烂片。久而久之,电影就干不过电视剧了。巨星、巨片、巨大投资这种风险极大的事就很少有工作室愿意去干了,这也是巨星时代匆匆结束的原因。
伯顿夫妇的崛起和衰落,正是巨星时代的最直观代表,从《埃及艳后》泰勒向20世纪福克斯狮子大开口要100万美元片酬被满足以后,巨星时代拉开帷幕。
接下来几年,赫本、罗兰、朱莉安德鲁斯这几位女星也达到了百万美元片酬,男星只有伯顿达到。但那些略次于他们的大明星片酬也跟着水涨船高,比如白兰度、康纳利、伊斯特伍德等人,片酬也达到了75万美元。
然而这些大明星参与的制作多数票房不理想,片酬膨胀的恶果引起的连环反应伤害了整个行业,最终也反噬到大明星身上。
70年代小工作室,小投资,用便宜的青年演员逐渐成了主流,这批大明星太贵了请不起,风险太大,行情也就跌了下来。加上他们年纪也大了,年轻观众肯定更爱看青春的面孔,所以过气也在所难免。
其实一个演员的创作高峰期也就是那么一二十年,明星能红足二十年的已是罕见,所以男明星五十岁以后,女明星四十岁以后有好作品的就极少了。有个别的运气好,老了赶上好制作能翻红一把,但是也红不了多久,毕竟观众永远爱看年轻的。
弦断秋风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讨好型人格也是有极限的
- 《理查德·伯顿去世,享年58岁》(全文翻译) (1人喜欢)
- 为什么人们爱看殉情 (1人喜欢)
- 《伊丽莎白·泰勒的最后一任丈夫讲述了他们的婚姻》 (5人喜欢)
- 《为什么女人无法抗拒理查德伯顿》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