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我们根本不懂沟通
前两天看了蔡康永的新节目,第一期嘉宾是孙俪,节目内容是去嘉宾喜欢的地方聊天。两个人在孙俪的菜园子里聊到一个话题:沟通。孙俪说,有了孩子之后,自己的沟通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会把所有的想法更简单、明了、清晰地告诉别人。蔡康永说,很多女生都会哭着说自己没事,就是不说自己为什么在哭。孙俪点头,说自己以前也会这样,然后别人就真的以为自己没事,一抬头人都走光了。
但是有了孩子之后,她发现即便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也照样常常不懂自己、听不懂自己在说什么。距离这么近的、有血缘关系的人,一句话没说明白,他们都会误解,更别说完全没关系的人,所以话一定要说得很明白,也许对方才能接收到80%。有时候自己都不明白自己在想什么,凭什么要求别人明白呢?

接着,蔡康永提出一个问题:有别人讲话你接收不到的时刻吗?孙俪有点心虚地说应该很少。蔡康永笑了,说这就是我们的问题,当我们觉得别人接收不到我们的时候,很少管我们有没有接收到别人。我也会问自己这个问题,说不定别人转过身就觉得蔡康永是白痴,接收不到我要讲的70%。
对比我们生活中那些认为自己放个屁别人都应该明白是什么意思的人来说,两位真的是非常好的示范了,起码他们会为沟通这件事反思,问自己有没有做到真的去理解别人,同时想办法更好地表达自己,减少不必要的误解。因为无论是谁,都一样常常表达不清或理解不了。
我从小就经常在生活中扮演「翻译者」的角色,并不是身边有很多外国人,即便大家都说着中国话,很多时候也会沟通不畅。我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稍好一些,懂得也稍多一些,所以每每身边的人出现沟通问题,我就得分别用双方能听得懂的表达方式进行翻译解释,以便聊天顺利进行,我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大概也通过这种方式得到了训练。
但是也有很多东西对我来说是难以理解的。比如读书的时候,数理化课下课后,我常常对同桌说:刚才那道题麻烦你再给我讲十遍,因为我知道一遍两遍自己真的听不懂,每个人在理解这个世界的时候都会遇到障碍。

我觉得自己算是擅长运用文字和语言的人,我会考虑到接收者的文化水准、理解能力、地域差异等等因素,每天都在尽力把文字写明白、把话讲清楚,但是依然避免不了被误解,更别说那么多不擅长运用文字和语言的人会制造多少误解。很多斗殴事件的发生,就是因为沟通不了只好动手。
所以我从不认为沟通是件容易的事,我也不认为世界上存在沟通天才,无论多会写作、多会讲话的人,都无法避免被误解,沟通需要终生地学习。当然学习的前提是愿意沟通,如果像某些人那样一直强调自己自闭、社恐,眼睛盯着手机而对面前的人视而不见,遇到问题就以各种借口逃避沟通,那只能继续做人类文明进步的绊脚石。大部分人都希望能更好地与人沟通,至少它可以节约时间成本、提高办事效率。我没有读过关于沟通技巧的书,但在与人往来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对沟通有帮助的事,它们可能是很多人都忽略的。
一、知道自己没想象中那么会沟通
最近两年通过练习冥想,我一直在努力学习「跳出来看自己」,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不带任何情感地观察自己,这样才会真正客观地看待自己。很多时候,我们没有自己想象得那么好;很多时候,我们没有自己想象得那么糟。
沟通这件事,就属于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好的范畴。只有明白了这一点,才不会认为自己每句话都表达得非常清楚,每个人都应该理解自己的想法,自己也完全明白别人在说什么,也不会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不存在任何沟通问题。学会把自己位置放低,就不会看起来那么傻哔。

很多公司的小老板和小领导,就完全不明白这一点,因为他们把自己看得太高了。拍脑门想到一个馊主意,就认为自己是宇宙第一人,一定会惊艳甲方或者大发横财,事实上说出来几乎没有人明白他们在说什么,看到大家一脸懵逼,他们还会气急败坏,以为是自己太高明了所以不被世俗理解。他们的存在就是让我们不断提醒自己,千万不要成为这样自以为是的人。
二、不要刻意制造误解
什么叫刻意制造误解?哭着说自己没事就是一种,明明可以解释清楚自己为什么哭,偏偏要矫揉造作地让别人猜,事实上,世界上并没有什么人有兴趣猜你心里在想什么。
我小时候也有过这种毛病,认为自己的亲人、朋友都应该明白自己的想法,因为我一直向往和幻想那种高度默契的情感,只要一个眼神,对方就能理解。现实中,这种情感存在几率很低,即便是每天生活在一起的人也很难做到。毕竟你不是我,我不是你,脾气秉性、知识结构、思维方式都不同,别人凭什么得明白自己呢?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幻想强加在别人身上。
之前有个喜欢我的人,就属于刻意制造误解的类型。有一天,他突然跟我说在刚发的一篇稿里向我示爱,然后抱怨我没有反应。首先我只是把他当朋友,其次他发的稿我也不会每篇都看,而且我看了一眼,也没看出来哪里在向我示爱,觉得非常莫名其妙。然后他就很生气,说以为我们建立了某种默契,结果我反应这么冷淡。
后来我发现,他不过是在文中插了一张图,图上是我喜欢的物品。我心想:这tm谁能看出来是在示爱?你贴张图我就得有反应?那给我写情诗的我还得嫁给他了?你要真敢在稿子里写你喜欢我,搞不好我还能高看你一眼,这种矫揉造作的行为感动你自己吧,我理解不了。再说我什么时候跟你建立过默契我怎么不知道?
还有一种我深恶痛绝的、最常见的刻意制造误解的行为,就是写错字和病句。确实这个世界上精通文字表达能力的人不多,但毕竟我们沟通的方式基本上就是语言和文字,能力不足就去练啊,不然要求全世界都来理解你吗?不需要描写得多么有文学水准,但尽量不写错字和病句,让人能看懂你想表达什么,这不难做到吧?稍微用点心就可以。

很多人不以为然地用错字和病句沟通,理直气壮地认为别人应该适应自己的表达方式,理解自己在说什么,凭什么啊?!更有甚者,本身就从事文字工作,但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处处都是错字病句,完全不知道反省,除了暴露自己的低水准,还不断给别人带来麻烦,没有一点羞耻心。
这就不得不再次提到用图片向我示爱这位,他就是个不合格的文字工作者。不仅写什么都是错字一堆,发个信息也常颠三倒四,我根本看不懂,问什么意思。他的反应却是:你为什么这么较真?这么挑剔我?就算我写错了你难道就不能理解一下吗?我tm隔着屏幕都想狠揍他一顿,我为什么非得看得懂你写的一堆乱七八糟的玩意儿?一个文字工作者让别人理解你的错字病句?脸呢?

习惯都是一点一滴养成的,从细节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水平。起码我认识的人里,个人水平越高的人越少写错字病句,哪怕是随便聊天的时候;水平越低的人越对这件事不以为然,文字和语言都让人难以理解。所以后来我每次遇到这种人,都会直接告诉他:如果不能好好写出一段话,咱们就不要聊了,我真的看不懂你在说什么,也没义务去研究你想表达什么,不要浪费我的时间。
三、对什么人说什么话
十几岁的时候去一个亲戚家,他拿出一个Zippo打火机给长辈点烟,然后长辈说这个打火机不错啊,看到上面印着英文,就问我是什么牌子?我说:芝宝。那个亲戚马上接话:什么芝宝啊,人家叫Zippo!事实上他学习非常差,英文单词认识不了几个。我问他:你对不懂英文的人说英文有意义吗?他不吭声了。
我小学的时候就读过一篇文章,说人要学会对不同的人讲不同的话,意思不是变得八面玲珑,而是要因人而异地调整自己的表达方式,比如和一个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聊天,就尽量用最直白的语言,不要拽文;和不懂英文的人说话,不要夹杂英文,不然你就说了个寂寞。但是长大了之后发现,很多人的做法恰恰相反,不然怎么能表现出他们那点儿可怜的水平呢?

另外就是不要对错误的人有错误的期待,否则沟通就是对牛弹琴。我从小就热爱文艺、追求浪漫,但身边像我这样的人几乎为零,有一些朋友甚至很庸俗,因为交朋友的原因也不都是有共同爱好或性格相似。我有一次写了封信给一个帮助过我的朋友,在结尾写了几句表达感谢的歌词,他过了几天给我打电话问:你写的是啥意思?我想了几天都没明白?我恍然大悟,自己是在对牛弹琴。对俗人就该说点儿俗话,永远不要期待他们能读懂你写的诗。
四、拒绝废话
很多时候,言简意赅、开门见山是最好的沟通方式。虽然文化水平有差异,但绝大部分人都不傻,事情清楚地讲一遍,大家都能听懂,不需要反复重复,莫名其妙地寒暄恭维,没完没了地东拉西扯,无非都是为了真正目的做铺垫,莫不如就有话直说,不要浪费时间,尤其是临时抱佛脚,有事了才拉关系,这种「废话」沟通真的没用且让人厌烦。
之前有个同事,节假日早上给我打电话,嘴里哥姐老师地叫着,先是跟我攀交情、打听我近况、跟我吐苦水,最后好不容易说到正题。不过就是想请我帮他写个小剧本,可能他觉得有难度,但对我来说很简单,我说你不用多说了,我可以帮你。
然后他还不罢休,一直劝我出去面谈,当时疫情严重,我周围全是高风险,我说出去了回不了家你负责吗?而且这么大点儿个事儿,该谈得都谈完了,根本没必要见面,浪费我节假日的时间本来就很烦了,怎么得寸进尺呢?
过了一段时间,他开始时不时地联络我说要准备写了,说有空我们谈谈,我说你确定好主题就告诉我,这么简单的东西没什么好准备的,不用反复跟我强调,我是说到做到的人。他确定了主题,并且给我讲了好几遍之后,我准备第二天写,当天晚上他又给我发信息说再聊一下,我以为有内容更新,说明早聊吧。

第二天我还没醒,他就不停地打电话发信息,我问他有什么新内容,结果他说:没有啊,就是再跟你聊一下昨天说的,你都听懂了吗?然后迎来的是我劈头盖脸的一顿臭骂,我说你要是不相信我,觉得你逼逼了好几遍的东西我都听不懂,就去找别人帮你,不要没完没了地跟我重复,浪费我时间!他赶紧给我道歉,说我这人是有点啰嗦,你千万别生气……
这种人误以为「脸皮厚、特能说」就是沟通达人,其实会沟通的人是用最短的时间把自己想表达的内容清晰地传递给别人,而不是用大量的时间铺垫、唠叨一件事,让人反感,这有点像很多家长和孩子的沟通方式,是非常失败的。
林忆莲的《词不达意》,我喜欢了很多年,讲的就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难题,歌词写得极为精准:有些人用一辈子去学习/化解沟通的难题/为你我也可以/我们就像隔着一层玻璃/看得见却触不及/虽然我离你几毫米/我无法传达我自己/从何说起/要如何翻译我爱你/寂寞不已/我也想能与你搭起桥梁建立默契/却词不达意……人生很多时候都是词不达意的状态,想好好沟通,必须得先看明白自己,明白自己的能力有限,明白自己的自以为是。
*声明:文字内容原创,图片来自网络,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如认同本文观点,欢迎点赞、转发、评论、关注,感谢。
*个人微信公众号:冷漠姑妈赵顺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