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人大新传考博院校分析:学科评估A+/含考博真题...
中国人民大学既是双一流大学,也是新闻传播学双一流学科。在教育部第二、三、四轮学科评估中,人大新闻传播学均获评A+。(第五轮学科评估虽然没向社会公布,但用屁股想都知道肯定蝉联A+)。可以说人大是中国人文社科领域的一面旗帜,人大新闻学院也是中国新传学界的一面旗帜。这里大师云集,有28人次入选国家各类重要人才项目,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人,包括但不限于方汉奇、郑保卫、陈力丹等老一辈学界泰斗,还有胡百精、杨保军、刘海龙、彭兰、王润泽、蔡雯、高贵武、邓绍根等学界大牛,以及可爱的董晨宇老师等青年才俊,可以说是中国新传学界顶流天团。对于这种院校,你需要考虑的不是该不该上,而是自己能不能考上,以及怎么样才能考上。
—01—

(图为人大西校门,来源@Chandler学长朋友圈)
学院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始建于1955年,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新闻教育机构。1958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科汇聚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燕京大学三校学科资源,经过六十多年发展,成为新中国记者摇篮、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研究重镇、新闻传播教育工作母机、新闻传播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者、全球新闻教育交流合作重要平台。新闻学院迄今培养毕业生万余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东方风来满眼春》等深刻影响中国社会进程的历史篇章皆出自人大新闻学院毕业生之手。学院现任院长为周勇教授,党委书记为张辉锋教授。
目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所在单位,是国家“985工程”、“211工程”建设单位,拥有新闻学和传播学两个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一级学科授予权。学院编辑出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国际新闻界》,影响力指标居国内同行前列。

(图为人大新闻学院明德楼:来源:@Chandler学长朋友圈)
招生情况
为了全面考察和选拔优秀人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招生考试自2016年起实行“申请-考核”制选拔模式。考生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报名且缴费成功后,需另行注册并登录新闻学院博士生报名材料网上审查系统提交申请材料的电子版。学院组织材料审核专家小组对考生的申请材料进行集体审核,综合考察申请人的基本素质、科研基础、研究计划及培养潜质等方面,然后确定参与综合考核大名单。
综合考核包括外语水平(满分100分,笔试和面试各占50%),专业知识(满分100分,笔试,考察专业基础和学术素养)和综合素质(满分100分,面试,考察综合能力、培养潜质、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其中外语水平面试考察外语听力和口语能力,与综合素质面试合并进行。最终拟录取人数与综合考核人数之比约为1:2。
1、2023年招收博士研究生的导师组名单

2.各方向导师组可匹配学生数与导师数大致相当,各导师组已接收直博或硕博连读生人数:中国特色新闻学1人、新媒体与社会4人、中国舆论学与公共传播2人、传媒产业与平台运营1人、视听传播与社会文化1人、国际传播2人。
2、部分招生博导简介(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研究领域:应用新闻学、新闻媒介研究
高钢
研究领域:新闻学、新媒体传播
研究领域:传播学与公共传播
研究领域:新媒体传播、风险沟通、环境传播
研究领域:传媒管理、传媒生产、传媒市场、新媒体效果等
研究领域:新媒体
研究领域:传播思想史、政治传播、传媒文化
研究领域:新闻评论
研究领域:新媒体传播
研究领域:新闻理论
—04—
考情分析
招生人数:2023年人大新闻学院博士招考报名人数未公开,通过材料审核人数为41人(包括对口支援计划人数2人);最终录取人数19人。
另有对口支援专项计划1人(指标需等学校批示)、递补候选3人(有拟录取考生放弃情况下依次递补)。
1、申请考核需要提交的材料清单

注:其中方框标红为材料评议主要评价类别
2、历年真题(综合考核环节)

3、参考书目
人大官方并不指定参考书目。但是笔试(综合考核)难度还是挺大的,每年都有一半考生被刷,所以还是要提前准备。从近两年情况来看,主要考察点是以基础理论+前沿研究为主,所以需要大家在复习书本教材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多看看相关老师的论文。
—05—
课程推荐
如果你对于中国人民大学的备考规划还不是很明晰,或者拿不准自己的复习应该从何开始,都欢迎大家随时添加助教老师的微信。也可以联系助教老师邀你加入胡师姐的新传考博公益群,群内有专门老师负责答疑,还有最全的考博资料,相互鼓励的博友,心动不如行动,还不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