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留驻,流动的凝固




如今,朱丽叶总是作为显赫艺术家族的后代而为人所知,她并未拒绝承认此中牢固的联系,然而,遗产是馈赠,亦是重负。实际上,新一代玻璃艺术所使用的电子炉和抛光机器已经让这种技术更新换代。自成年起,从方法技术到观念,她都有意挣脱家族传统,追随内心的个性和呼声,独立探索自己的道路。
她离开故乡,来到巴黎。在索邦大学,她学习到批判精神,艺术哲学课程帮助她把自己的创作放入思辨的坐标之中考量。而在职业艺术应用学校,她学习创作所倚赖的技术,为此,她修习了制作模型、绘图和确立视角的课程。最重要的是,她渴望抛开世代遗传的玻璃情结,尝试了许多其他材料:泥土、树脂、硅胶、胶乳等等。当她的触感熟悉了不同材质的各异属性,她重新为玻璃所深深着迷。



在巴黎学习8年之后,朱丽叶回到了自己出生成长的地方——诺曼底乌什地区孔谢。2014年父亲去世后,她从助手转而成为了工作室的继承者,她必须独当一面,继续开山立派。这是她生活的转折点。在她摩挲下的作品呈现光怪陆离却简洁利索的形状和线条,足以令人想见玻璃在熔铸过程中的灵动不拘,而这仅仅是关于艺术的真相的一端。相关报道时常用哲学、音乐、数学、物理乃至于爱情来解释她的玻璃艺术作品。
“为什么不呢?”朱丽叶回应道。她视角多元,直觉敏锐,好奇心强盛,丰富的跨学科元素给予她灵感,她每每把一种视角平移到玻璃艺术当中去观看和挖掘,这与她执着于发挥材质本身的潜能并不相悖,另一方面,多学科的视角也丰富了艺术诠释的可能性。她期待着,抽象的、无言的形状能够构建起一种普世的语言,满足从不同角度展开的想象。



-
后商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6-06 13: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