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 Laterns, Maxfield Parrish, 1908“我们去月亮上要干什么,我们是去取牛奶一样的月乳的。”——伊塔洛·卡尔维诺《宇宙奇趣集》
乔治·H.达尔文(1845-1912)是进化论奠基人查尔斯·达尔文的次子,也曾是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会长。在他的著作《潮汐》中,认为月亮曾经离地球很近很近,是海潮一点一点把它推向远方的。在卡尔维诺的幻想文字中,月亮的肚子甚至浸染了海水的潮湿:“那样子很像一条鱼的腹部,连那种味道都很相似。唯一的区别是,月亮腹部并没有那么柔软,更像是熏鲑鱼。”月亮的表面覆盖着一层尖头鳞片,身手矫捷的人甚至可以爬到月亮上翻跟斗。人们要去月亮上取牛奶一样的月乳。月乳的构成仿佛魔法女巫从森林的精灵手中抢夺走的绿色药剂:“我们用一把大勺和一个大木桶。月乳是很浓的,像是几乎凝固的炼乳。当月球掠过地球上的草原、森林和沼泽地时,植物的汁液、蝌蚪、沥青、胡椒、蜂蜜、苔藓、花粉等受月球引力影响,飞到了月亮上,在月亮表面的鳞片之间发酵。只要将勺子伸进鳞片之间,就能盛出满满一勺这种珍奇的乳液。”▲Midsummer Eve, Edward Robert Hughes满月时,夜光如昼,氤氲着着奶油色的光。在月亮的浪漫氛围之中,有一位船长夫人迷恋上了奔月的聋哑少年。夫人妩媚、神秘,温顺又不发一语。她日复一日地随船长出海,带着那些想在近月点跳上月亮的人们冒险。这些人中,有不少爱慕着夫人美丽的容颜,神秘的举止,却很少有人发觉,夫人在平淡的生活中日渐疲倦的灵魂:▲Weary Moon,Edward Robert Hughes, 1911她倦怠美丽的身姿像琉璃月般易碎,似水中月般朦胧;她渴望在满天星河中坠入深海,化作一弯银月,随海潮一点、一点地远离尘世的烦扰,直到成为悬在天边的号角。在这样的意志中,船长夫人奋不顾身地随聋哑少年一同奔上了月亮。可是谁也不曾料到,月亮在此时忽然远去,从海中跃起,在浪滔里升向夜空,带着奔月的两人,一去不返。月亮升空后,爱慕着船长夫人的人们遥想着她的模样。偶尔有人看见夫人和聋哑少年的身影,他们并肩而坐,双脚沐浴在牛奶般的月乳中,虽然不发一语,却心意相通。那是卡尔维诺笔下,一段不曾后悔的嫦娥奔月的过往。▲Evelyn De Morgan, the Chris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