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见证历史:保重,稳住,看开
任性地放了一个长长的假,没有更新。
4月上半个月,为了我的两周假期,疯狂熬夜通宵加班到上飞机前的几小时,搞定一个月的工作量。
4月下半个月,在大理躺平一周,治愈各种身心俱疲,去有风的地方,刘亦菲同款生活体验卡。然后一路高铁去见见几年未见的小伙伴,在四个省吃吃喝喝,继续躺平。
5月接着回来内卷,上班,下班,加班,无情的工作AI。
然后又一次搞定一件大工作后,华丽丽地二羊了——无处不在,避无可避,只能是不给病毒可趁之机,不要累,不要熬夜,不要着凉,不要免疫力下降。
无奈的打工人每一天,每天早上都觉得不如不上的班,实际想想,可能有一天也会变得求而不得。
虽然主要还是因为现实生活里不断内卷,没有时间和精力更新;但我确实不知道要表达些什么。
我生活的世界,在以一种加速度的方式,逐渐陌生,中年危机与日俱增。
我已经没有办法,只埋首于我喜欢的人事物,沉迷于奶嘴乐,想躺平而不能。
不由自主开始用剩余的精力,关注当下,搜集着力所能及范围内接触的真实信息,分析和判断一个不乐观的大方向,在自己生存的种种问题面前,依然迷茫,
没有人能放下海口,自信满满地说可以预测未来几年甚至是下半年的种种,再多的思考,到最后可能都是纠结,内耗过后,也只能坦然面对,过好当下。
毕竟这不是哪个个体的苦逼,我最近攒来的故事太多了,幸福都是比较出来的,听完真心会觉得知足常乐。
我总结下来,这个阶段太多不确定性,一不小心就被到处起飞的黑天鹅误伤,能确定的也就这些:
不在乎,没关系,不要紧。每天都多爱自己一些。
保重身体,调节情绪,尽量保护自己,不要发疯,一家人平安健康,整整齐齐,就挺好。
谨慎投资,刚需上车也三思,避免被消费主义裹挟,长远规划和当下体验的平衡自己把握,只活人生高质量的前半段还是可持续发展,没有定式,人生选择,尊重祝福,自己能承担结果就好。
多培养点不花钱的精神享受,一定还要保留些有的没的世俗爱好。
拿出工作中搞规划复盘总结的能力,多关注现实,至少尝试着掌控生活,认真经营自己的人生。
过一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只要不过分,想做的事,想见的人,都不要再等了。
最近我也很纠结,头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我可能会见证历史。
再多的话,说了也不合时宜。
人到中年,不得不走出舒适区,切换到未知赛道,更加深刻地理解小时候爸妈经历过的困难时期,包括他们当时的无奈和坚韧,也开始了一模一样的储蓄消费习惯——现在连年轻人都开始的神奇现象,除了上香,大概就是攒钱存定期。
2017年开始更新的时候,我也没想过,用爱发电的写作,居然坚持写了800多篇;
本以为今年一年就能实现坚持写1000篇的小目标,反而在接近尾声的时候,因为生存第一,节省着放电。变成漫长的过程。
不过不管怎么样,我还是会坚持写的。
因为人总要有一些世俗的爱好,不考虑投入产出性价比,才能挺过这种日复一日,复制黏贴的AI生活。
也是因为这些和生存完全无关的坚持,这些美好的虚度光阴,我才有种还活着的自由自在的感觉。
比如我最近的打气源泉,Seventeen,根本不在乎别人怎么看待,因为我感受到了非常实在的积极和快乐,有他们BSS 十分之一的精气神,我可能都会在事业上取得突破。
所以未来更加宝贵的时间,我对自己的生活,以及对大家说的内容,都会更加精挑细选。
我想做的还是,只给大家分享我认为值得分享的东西,只记录还让我觉得人间值得的东西。
有些正确的废话,只能增加焦虑没有任何解决方案的负能量,宁可不写。
接下来几篇,想写写在本地人的指引下,避开游客和网红景点,快乐自由出行的攻略:
比如,长沙,就不要劳心劳力,再去排长队去 文X友,橘子洲头,岳麓山,一定有别的快乐选择。
剧荒期,可能只有寥寥几部还值得一看的剧,以及不费情绪不费脑的美食日剧。
也可以聊聊真心话,毕竟也真切地做了一地功课,关于现生如何生存的思考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