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知道了自己要的到底是什么,一定特别棒 | 《给我翅膀》编辑手记
大雁学会了新的迁徙路线,获得了飞越山海的翅膀,少年也在这个过程中懂得了责任、勇气与热爱,与大自然缔结了契约,拥有了自己的翅膀。
没想到能写这么长的编辑手记
文:zoe
原发于豆瓣: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5101868/
年龄的秘密:十四岁,可不是闹着玩的!
十四岁的“网瘾少年”托马被母亲流放到父亲的农场,度过没有网络的复活节假期。父亲克里斯蒂安是个“怪人”鸟类学家,在远离尘嚣的自然保护区,他带领儿子孵化出一群濒危小白额雁,训练它们跟随超轻型飞机飞行,计划实施为雁群开辟全新迁徙路线的“奥德赛之旅”。
阴差阳错之下,托马独自带着雁群踏上了迁徙之旅,飞越北极圈,在这场尼尔斯骑鹅以来最不可思议的历险中,赋予大雁翅膀,也找到了自己的翅膀。
《给我翅膀》是一部关于少年成长与历险的小说,每一行都能闻到卡马尔格自然保护区的芦苇丛、北极圈的冰川湖泊的气息:
可以听到芦苇丛中吹过的阵阵风声,在水中的暗色倒影之上,芦苇沐浴在日光下,随风轻轻摇摆。少年无法判断眼前的景色究竟是让他高兴还是让他痛苦,想必是两者皆有吧。在这里,无边的日光如同无际的寂静一般,太多太多,在这一片全然平坦的土地上,有太多光,太多天空,让人觉得在这世界上孑然一身,愈发孤独。
面对这样一片未知又无从认知的自然,少年一开始时的排斥可想而知,托马的母亲幸灾乐祸地对父亲说:“十四岁,可不是闹着玩的!”
这句话在我编稿子前半部分的时候真的感同身受,跟这个叛逆期“网瘾少年”一起绕在“格鲁尔战斗机”“堡垒之夜”“约尔星球”里,不得不承认,十四岁,是一个既无法重返也无法恢复的遥远年纪,这个年纪对我来说已经成为一个秘密。

那时候突然想到昆德拉在《相遇》里写过:“我越来越这么想,人只存在于他的具体年龄里,一切都随着年龄改变。了解另一个人,就是了解他正在跨越的年龄。”
比如《天鹅之翼》里小女孩在吃完小牛肉后跑去母牛那里,心想“她知道我的肚子里正在消化她的小孩吗”,于是她开始张大嘴巴对着母牛的鼻子吐气,她九岁;比如《夏日永别》里道格在哭过之后走到镜子前面,端详自己的脸,想仔细看看悲伤是什么模样,他十三岁。
十四岁,代表着什么呢,看似独立,不再需要父母的时刻照顾,而是想要在真实的世界里寻找自己的位置,却始终与现实隔离,深感自己的无用与困惑。所以在父亲热情地宣讲他的“奥德赛计划”时,托马觉得:“他看起来像个先知。”一种既羡慕又悔恨的奇怪感受袭上他的心头:知道自己要的到底是什么,一定特别棒。
我很喜欢少年在父亲的“传教”下一点点转变的过程,从为鸟蛋戴上耳机用“放克音乐”给它们施洗,到亲手剥开蛋壳接生一只属于自己的小鸟,从坚持穿着胶皮靴子下水,打扮得活像个“中世纪的不祥之物”,到自然而然地披上爸爸准备的 “僧侣麻袋”扮演 “鸟妈妈”,直至在危急关头独自发动飞机,带领雁群冲向天空……
这个故事里有两对“父与子”的关系。
首先是人类父子,克里斯蒂安给沉浸在魔兽世界里的儿子一张通往真实世界的通行证,探索无限的可能性,也迎来喜悦和惊喜的时刻,这场极致浪漫自由的飞翔也是父子二人共同对教条乏味的成人世界的挑战。

然后是少年与大雁,他们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简单的拯救与被拯救,也是共同成长。大雁学会了新的迁徙路线,获得了飞越山海的翅膀,少年也在这个过程中懂得了责任、勇气与热爱,与大自然缔结了契约,拥有了自己的翅膀。
他感到,他既安然处于这个房间里,又同时栖居在世界的中心。在这里,万物有灵亦有声。男孩还没有完全体会到,他正在面临着某种“启示”,在他的心中,这还太抽象、太模糊。但他知道,这种感受与自然、与这个地方、与雏雁、与他感知其他生命情绪的能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如今会细品安静。


尼尔斯的铜币
在跟营销同事讨论腰封宣传语的时候,我们一开始定的文案是:“一对父子,二十只濒危小白额雁”,第二天早上我在工位上喝着咖啡突然想到,这样写不严谨,因为事实上是十九只小白额雁和一只白颊黑雁。

这只黑雁恰恰是这个故事的关键。它被混在其他小白额雁的鸟蛋里一起孵化,是托马亲手剥开蛋壳“接生”的第一只小鸟,托马为它取了名字:阿卡。担起这个责任有种奇异的感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似乎拥有了影响这个小东西一生的能力。
托马选择的名字来自《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家喻户晓到印在瑞典纸币上的故事,故事里骑着白色家鹅飞行的小男孩也是十四岁,他们追随的雁群头领的名字正是阿卡。在临近小说结尾的地方,托马在北欧的一座陌生湖泊遇到一个女孩,从她那里借到了汽油。当他提着油桶,身后跟着一排大雁,女孩笑起来,她舞动手指,假装在吹奏长笛,在沙滩上蹦蹦跳跳:
“你叫什么名字?” “尼尔斯……尼尔斯·豪格尔森。”
这是整部小说我最喜欢的瞬间,童话与现实不期而遇。

一天夜里,尼尔斯进入一座被诅咒的海底之城,这座城市每隔100年都会浮上海面一个小时,只要城里的商人把任何一件商品卖给来到这里的外人,就可以破除诅咒,永远留在地面上。但是尼尔斯没有钱,等到他找到那枚被他一脚踢开的生锈铜币时,城市已经重新沉入海底,男孩伤心地大哭一场。
这枚铜币是我对这个童话所有模糊的记忆里,印象最深刻的情节,因为读到这里时我也跟男孩一起心碎了,那枚铜币对小时候的我来说仿佛是参与这个世界、成为它的一部分的代价:必须经历许多无能为力的时刻。
书中的很多个时刻,都让我想到那枚铜币。
比如环保主义者比约恩的苦涩回忆:他曾把小白额雁的鸟蛋放在了黑雁的鸟巢里,希望借此让小雁走上新的迁徙道路,然而为了防止小白额雁跟黑雁交配,保护区的管理者杀死了所有小雁……
比如克里斯蒂安当下的铤而走险:“奥德赛之旅”一直得不到官方的财政支持:环保话题已经过时了,现在流行的是失业罢工。为了拯救濒危的小白额雁,他伪造了批准文书,却也不得不面对事情败露后大雁或许会被剪羽的命运……
进入真实的世界并不总是那样童话和梦幻,每一个动作都要深思熟虑,每一个选择都要承担后果,就像父亲一直念叨的那句奥勒留的话:愿我有力量承受不可改变之事,愿我有勇气改变可改变之事。
不过这到底还是一个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故事:阿卡最终冲了破暴风雨的云层,托马也带着他的雁群完成了迁徙之旅,找回了比约恩和父亲几乎遗失的铜币,也褪去少年的散漫,因为他有二十只大雁,二十个理由,每一个都独一无二,与众不同。

以上正文完,以下碎碎念
直到书印出来,坐在我邻座的同事还在问我,这是不是一部幻想小说。确实,在北欧的湖光山色里,小小的鸟笼一样的飞机飞越冰川森林,男孩坐在里面,后面跟着他的雁群,这个画面本身就有着童话的质地。
但事实上《给我翅膀》的故事是有原型的,灵感来自现年63岁的法国气象学家克里斯蒂安·穆莱克和他的“重建候鸟迁徙路线计划”。在近三十年的时间里,他以“母亲”的身份驾驶飞机引领雁群上百次横穿欧洲大陆,让鸟儿在迁徙的路线上不受人类的威胁,甚至把“与鸟共飞”做成了一个旅游项目,以此募集资金拯救濒临灭绝的珍稀物种。成年人的童话更戳人了……
在之前,我从来没想过“与鸟共飞”原来可以这么梦幻,甚至去法国官网上去查了价格加入心愿清单。包括同名电影,我也是在去年疫情封控期间看的,看着少年默念“我带领着飞机,也被风带领着”,飞过数千头驯鹿奔袭的平原,真的体会到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的感觉。
另外,作为一个未婚未育编辑,最开始在营销文案上写亲子沟通、少年成长云云其实是很没底气的。跟猫奴朋友聊过之后,豁然开朗:虽然我没有孩子,但我喜欢小猫啊!我们不约而同被戳到的一个点,是托马与黑雁阿卡之间,那种“我给你取了名字,你就是我独一无二的小鸟了”的关系,就像小王子和他的狐狸,也像我朋友和她的小猫。所以在父亲提出最好不要将不同种类的大雁混杂在一起,要将阿卡踢出雁群的时候,托马才会化身鸟类平权斗士对父亲大喊:“这是种族主义”。
没有一只小鸟注意到 (爸爸) 和 (妈妈)的腿是那么长,手是那么奇怪,嘴巴总是那样滔滔不绝地说着话。雏雁觉得自己和养父母是同一物种,这件事始终让托马惊讶不已。换句话说,阿卡认为自己和他是一样的,他们之间没有区别也没有高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的宝贝们因此而显得更为弥足珍贵。

它们不再是普普通通的小鸟,更不是游戏结束后可以复活的NPC,而是独一无二,有血有肉,有心有情。
所以,这本书可以是当成一部少年成长小说来读,也可以是一部关于人与自然动物的生态小说,甚至飞越北极圈的飞行公路小说(疯狂打广告)。
(完)

《给我翅膀》 作者:[法] 尼古拉•瓦尼耶 译者:吕如羽 上市时间:2023年4月
一对父子,二十只濒危大雁 飞越冰川湖泊的瑰丽冒险 生命与自然、责任与勇气的觉醒之旅 同名电影豆瓣评分8.8 青少年科学教育研究专家不刷题的吴姥姥、 儿童青少年心理教育专家陈默、 作家格十三倾情推荐
内容简介: 《给我翅膀》是法国知名导演、作家、探险家尼古拉•瓦尼耶创作的长篇小说,并由他本人改编为同名电影,也被称为法国版《伴你高飞》。 “网瘾少年”托马来到父亲的农场度假,在远离尘嚣的自然保护区,一系列阴差阳错的事件后,十四岁的少年像《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中的小男孩一样,独自带着一群濒危小白额雁踏上了迁徙之旅,飞越北极圈,在赋予大雁翅膀的同时,也找到了自己的翅膀。 小说灵感来自法国气象学家克里斯蒂安▪穆莱克的真实经历,三十年间他培育了一群又一群野雁,驾驶飞机为它们领航,作者本人也曾参与其中。他在真实故事中融入了亲情、友情、社会分歧等,又让这些分歧随着大雁和孩子的成长,演变成新的希望。
上海译文新文本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在春天里,一起读书吧!| 一份春日书单 (15人喜欢)
- 因欢乐而怦怦直跳的心 | 毛尖评波伏瓦《青春手记》 (14人喜欢)
- 谁懂啊,编这本书的每一天都在笑!| 埃科《米兰讲稿》编辑手记 (8人喜欢)
- 在野蛮社会里,文明、美和善良都是罪 |《华氏451》 (7人喜欢)
- 八百公里的圣雅各朝圣之路,居然还是“欧洲最佳骑车路线”?| 《不朽的远行》 (6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