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热点分析|笑果文化、找搭子热潮、吴谢宇事件...
时间已经进入五月,大家的热点案例是真真真真的要积累起来了。要知道,热点不仅可以作为我们评论、论述时的关键案例,同时也有可能直接成为试卷真题,看看去年这些题目↓
真题
1.电视剧完美关系中的公关原则的看法(中央民族大学学硕820,论述)
2.结合元宇宙的发展和应用,分析虚拟数字人伦理困境和应对策略(北京邮电大学学硕617,论述)
3.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天津外国语学硕870,评论写作)
4.卡塔尔世界杯中的“中国制造”无处不在(山西大学专硕334,评论)
5.解读《孤勇者》作为儿歌走红的现象(辽宁师范大学440,综合分析)
......
需要提醒的是,大家在积累热点的时候,除了要搞明白事件的基本要素之外,一定要对其进行知识点的分类,即搞清楚这一个案例可以应用于哪些知识点的答题/论证中去。
下面就让播播带着大家一起看看五月份都有哪些热点值得关注吧!各位爱宝们还不抓紧拿出小本本记好!
1
笑果文化事件
事件概述:
5月15日,笑果文化脱口秀演员House(李昊石)因在线下演出中涉及侮辱解放军的不当言论被立案侦查。5月17日,北京市文旅局对笑果文化作出处罚,随后北京、上海也对笑果文化提出停演要求。同日,笑果文化表示接受处罚,同时解除House的合同,全国演出全面整顿。

事件解读:
近年来,有着“冒犯的艺术”之称的脱口秀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众视野,以《脱口秀大会》为代表的脱口秀综艺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喜爱。脱口秀是一种特有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形态,它以其批判风格,淡化了大众文化的平庸特性与消极色彩,成为媒体文化中需要珍惜和研究的宝贵资源。从文化研究的角度来说,脱口秀本身具有极强的亚文化色彩,蕴示着当代年轻人的反叛性。
需要指出,脱口秀的基本形式是语言,其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语言的消遣,体现了一种语言的游戏性。利奥塔曾指出,语言游戏性包含两个维度:一是由“不断地发明句式、词汇和意义”所激发的巨大快感;二是因“战胜根深蒂固的语言或内涵”而带来的成就感。网络脱口秀往往通过对语言的编排将事件重新脉络化,它借用插科打诨的形式,仿效相声、小品、评书等语言艺术形式的表演手法,敢于触碰敏感话题,释放人们压抑的本性,在漫不经心的过程中直指要害。因此,我们经常可以在脱口秀节目中收获很多有趣的观点和好玩的“梗”。
但正如有观点指出,“冒犯”与“侵犯”是有明确界限的,在造梗、玩梗的同时也要注意度。在本次事件中,脱口秀演员把人们尊敬的群体拿出来当做“消遣”,不仅没有达到所谓的“笑果”,反而引起了公众的不满。更为重要的是,侮辱人民子弟兵已经涉嫌违反《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这已不是“冒犯”的问题,而是肆意突破法律红线的严重问题。
从某种角度来看,“人人都能讲五分钟脱口秀”意味着脱口秀行业门槛较低,“野蛮生长”意味着泥沙俱下。实际上,这绝非个例,近年来脱口秀演员“翻车”的案例比比皆是,这也提醒我们,面对质量参差不齐、鱼龙混杂的网络脱口秀现象,不仅要加强规范管理,同时作为观众的我们更应该擦亮双眼,善于甄别。毕竟,脱口秀的最终目的是引起观众对于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思考,让演员分享关于热点议题的洞见性看法,而非无界限的调侃。
关键词:亚文化、约束与自由、吐槽文化、行业规范
2
找搭子成热潮
事件概述:
“学术搭子”“游戏搭子”“羽毛球搭子”“旅游搭子”,甚至网友们还发展出了相亲“搭子”,最近互联网上掀起了一波找搭子的热潮。
事件解读:
所谓“搭子”,就是主打一个细节领域的精准社交,彼此未必是朋友,只是共同参与某一件事,比如“饭搭子”“游戏搭子”“旅游搭子”“健身搭子”“考研搭子”等等。
近日,中国青年报对1335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8.9%的受访青年认为找“搭子”是踏出社交舒适圈,寻求新型社交模式的勇敢一步。
搭子正逐渐成为一种社交新趋势——在上班与上进之间选择上香、在搞钱与搞对象之间选择搞笑的年轻人,在陌生人与亲密朋友之间选择了搭子。
有观点认为,“搭子”其实是一种轻资产型友谊,彼此没有那么多牵绊,也没有太多情感付出,联系只是那么一点共同爱好,随时断掉也不可惜。说得直白一点,这也是一种工具化的友谊,对彼此的需要很具体,只为了某一件事。
播播认为,“找搭子”这一行为实际上反映了当代年轻人的“短平快”社交:一方面,它源于一种社交焦虑,反映出当代年轻人对于拓展社交圈的期待和尝试;另一方面,它也体现了当代年轻人对于社交的不信任,当人与人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时候,不用负责随心随遇的“搭子”便成为一种逃离社交失败plan b,在这点上,搭子实际上就是一个陪伴与疏离的矛盾统一体。但是,大家也需要注意,在找搭子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
关键词:社交焦虑、社交风险、精准社交
3
神舟十六号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事件概述: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5月30日9时31分,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值得关注的是,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是首个由三种类型航天员组成的飞行承租,他们分别是:航天驾驶员景海鹏、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和载荷专家桂海潮,这也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开启了非飞行员出身航天员进入太空执行任务的新阶段。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也专门对此进行了报道,称之为"marking another step forward for the country’s ambitious space program"(“向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更进一步”)。

事件解读: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出舱活动,从单船飞行到空间站巡天……30多年来,中国航天人挑大梁、担重任,坚持向科技创新要答案,在逐梦太空的征程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不断刷新中国高度、创造中国奇迹。此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不仅意味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次飞跃,更极大地振奋了民心,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
除此之外,在此次事件中播播还关注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后,网上一组对话火了↓↓
“你导师呢?”
“上天了”
“03,你还有七个学生没毕业”
“问题不大,天上可以开组会”
放在这个研究生界也是相当炸裂的,不过实话实说,这种宏大叙事下的个人叙事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事件本身与受众的距离感,突然就有一种大佬竟在我身边的奇妙体验!不过天上开组会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啊,好想知道。
关键词:媒介事件、官方叙事、民间叙事
4
吴谢宇事件宣判
事件概述:
2023年5月30日,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吴谢宇故意杀人、诈骗、买卖身份证件上诉一案二审公开宣判,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事件解读:
从某种程度上看,吴谢宇弑母案挑战了人们对于传统母子情深、血浓于水的价值观,其社会影响可想而知。有报道指出,在看守所的这两年,吴谢宇写了数百页的自述材料,详述了个人成长史以及杀死母亲的心路历程。另外,他还给亲友写了总计超过5万字的信件。
随着人们对于此次事件了解的深入(吴谢宇),关于案件背后的一系列问题如原生家庭、家庭教育等也被人们讨论。但播播始终认为,对于悲剧发生原因的讨论固然十分有必要,但不应当模糊事件的焦点,更不能以此为理由为犯罪者开脱。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此次二审宣判之前,围绕吴谢宇事件的相关报道也再次发酵,其中有两篇报道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其一是《南方周末》的《弑母者吴谢宇的心理档案》,其二是《三联生活周刊》的《吴谢宇弑母案:最后的悲剧发生之前》(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这两篇)。有观点认为这两篇报道过于私人化,不够客观,也有观点将矛头对准吴谢宇的母亲谢天琴本人,指责她的教养方式,还有观点认为这是一个社会的悲剧。为此,《看理想》邀请了学者方可成就两篇报道及其可能涉及的新闻伦理问题进行了讨论,感兴趣的同学们可以去看一下(播播墙裂推荐!!!)。
关键词:法律与伦理、新闻伦理、非虚构写作
5
学术妲己事件
事件概述:
6月2日,网络传言一名女博士介入顾姓博导婚姻,顾姓导师帮助女博士发表多篇核心期刊论文,给予其丰富的学术资源。事件引发巨大关注,女博士被网友称为“学术妲己”。目前,涉事院校及相关单位高度关注此事件,并已展开调查。“学术妲己”一词也被从多角度重新讨论。
事件解读:
一直以来,关于学术不端的行为之所以为人所诟病,在于其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学术公平,影响了整体的生态平衡和其他人的利益。因此,提到“学术妲己”这个词,大家一般都恨不得张口就骂。
但我觉得有一个观点讲得很好,那便是“既有妲己,必有纣王”。当我们痛骂“学术妲己”的时候,隐藏在其后的男性角色就被巧妙地遮蔽了——妲己利用纣王平步青云应当被批判,那么纣王的所作所为就合理了吗?“学术妲己”一词聚焦于女性本身的不当行为,“学术纣王”便藏匿在这巨大的声浪之下了。“学术纣王”滥用职权,丧失学术道德,又何尝不比“学术妲己”影响恶劣?
因此,当我们使用“学术妲己”这个标签提升事件热度的时候,其负面效应也十分明显:严肃的学术不端问题,容易变成娱乐化的“桃色”传播,从而消解了个体事件背后的公共意义,也使得权力高位者和男性当事人“神隐”其中。更进一步地,“学术妲己”一词的泛化,也是对其他女性学者的不公。
所以说,在讨论学术不端的问题时,我们确实需要更加理性,对于当事人的批判确实无可厚非,但我们也要注意分寸,不要被标签化的说法模糊了视听,放过了其他需要收到惩罚的人。
关键词:学术不端、女性、标签化
6
国泰航空空姐歧视乘客
事件概述:
5月22日,有网友实名举报国泰航空空乘人员歧视非英语乘客,并附上现场录音。从相关报道看,国泰航空工作人员的歧视性行为主要集中在三点。一是有乘客想要毛毯,但不会英文表达,结果遭到嘲笑;二是有乘客用英文询问填写入境卡,得到了“无比不耐烦的回应”;三是有空乘用粤语和同事说“他们听不懂人话啦”。
事件解读:
空乘行业作为服务业,歧视非英语乘客本身就背离了其行业初衷,更别说本身英语/非英语背后所蕴含着的民族身份的问题。从小了看,一个在全世界都有业务的航空公司对乘客抱有地域性歧视,而且据相关网友反映这并非个案(该事件发布后,有相当多的人也选择在网络上晒出自己乘坐国泰航空时感到受歧视的经历),这暴露出来的并非国泰航空某个员工的个性问题,而是整个企业价值观和管理制度的深度弊病;从大了看,作为中国香港居民的空姐在自身工作岗位上公然歧视祖国和内地同胞,暴露了有些人的国族认同偏差、心理扭曲以及文化、专业素养之极度欠缺。
关键词:地域歧视、企业管理、认同偏差
7
小冰公司启动“GPT克隆人计划”
事件概述:
5月16日,小冰公司宣布启动“GPT克隆人计划”,现已在中国和日本启动报名,首批“克隆人”在一个月内正式上线。
据相关报道显示,该项目的核心技术是小冰框架大模型,这是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能够根据大量的文本数据生成各种类型的文本内容,如对话、故事、诗歌、歌词等。小冰框架大模型不仅能够理解和生成语言,还能够捕捉和表达语言背后的情感、知识和逻辑。除了小冰框架大模型之外,GPT克隆人计划还利用了神经网络渲染和超级自然语音技术,分别用于生成克隆人的外貌和声音。也就是说,GPT克隆人不仅是个人的数字化复制品,还是个人在平行虚拟世界里面的数字生命体。
事件解读:
随着AI技术的发展,“AI分身”“数字虚拟人”“数字永生”都成为可能,这固然让人们欣喜,但同时我们也不应当忽略技术背后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以此次“GPT克隆人计划为例”,该计划宣称:“该计划的目标是通过仅采集三分钟的数据,为明星红人、专家学者以及普通人创造基于其本人性格、技能、声音和外貌的AI克隆人。同时,我们还将提供一个平台,方便个人将经过认证的克隆人有偿或无偿地分享给他们的受众。”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是否存在隐私侵犯的问题,是否会存在一些灰色地带等等。
尽管AI的发展已经是不可撼动的历史趋势,但在面对巨大的社会变动时,提前对这些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关注、思考和警醒,总归会让我们变得更从容些。
关键词:数字分身、AI技术、克隆人、元宇宙
8
清朗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
事件概述:
据央广网报道,按照“清朗·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专项行动要求,3月10日以来,各级网信部门严肃查处各类违规“自媒体”账号92.76万多个,其中永久关闭账号6.66万多个。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5月22日,重点平台累计清理违规信息141.09万余条,处置违规账号92.76万余个,其中永久关闭账号6.66万余个。
事件解读:
当前,在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交织赋能下,各种网络信息深入到大众生活方方面面,也带来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新矛盾,诸如谣言、网暴、色情等内容,既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网络秩序,也给很多网民造成了利益损失和身心伤害。
在此次活动中,各级网信部门从严打击发布传播谣言信息、有害信息和虚假信息的自媒体;严肃查处假冒仿冒官方机构、新闻媒体和特定人员的自媒体;全面整治蹭炒热点、博取流量和违规变现的自媒体。这些举措不仅对于现阶段存在的一些不良媒体进行了很好的清理,同时也是为当下所有媒体从业者敲响了警钟,让大家清楚网络并非法外之地。
当然,清朗网络空间的维护不应当是国家、社会、个人等某一方的力量,只有从个人到组织共同努力,进一步畅通投诉渠道,建立灵敏、高效的核查和处置机制,才能够真正拥抱清朗的网络空间。
关键词:清朗专项行动、互联网治理
好啦,五月份的热点就是这些,你还知道哪些新传人值得关注的热点事件,欢迎在评论区跟我们交流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