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焦虑恐惧,向自然学习,发挥自己的能量让人生变得轻松
文章首发在微信公众号:金刀慧见孙娟的书房,欢迎关注!

人在城市中,在钢筋水泥和车水马龙中,很难察觉自己其实是地球上的一员,慢慢很多事情也就不容易想明白了。
向大自然学习,你会发现蚂蚁不搞“与天斗其乐无穷”,总是在大雨来临之前搬家。
江上的好船夫,也不会迎着浪头硬上,而是仔细观察水流的走向和力量,让自己的船尽量借用江水的力量。
如果你经常到处走,就会发现,海拔高的西藏和冬季时长超过半年的北方,动植物的品类和数量,远远少于气候适宜,水土丰沃的江南地区。
你会发现,这个世界从某个角度来说,是一个无限循环的系统。
桃树吸取土地的养分,长出了桃子,山上的猴子和农舍的鸡吃了以后,产生的代谢物和自己死后的肉体产生了肥料,复归土地。
迁徙的羚羊经常被猎豹捕杀,看上去弱肉强食吗?但是,如果把时间线拉长一点,就发现,自然界不会因为猎豹猎杀羚羊,最终羚羊消失,猎豹数量增加。
各种动物的数量比例一直保持动态平衡。
好吧,看上去这些只是小学的自然课堂上的知识。
但是你有没有发现,长大以后,我们的脑海中对自然界的认识却逐渐的被后来的一些思想替换了,那就是:斗争。
似乎,你只有在挣扎中,和别人对抗,和世界对抗,才能为自己谋的更好的生存。
于是,每天活的焦虑而痛苦,被生存的恐惧控制着,也没有太多的心量将目光放远一些。
也会被秉承同样理念的其他人莫名其妙的伤害。
很多人觉得,为什么自己辛辛苦苦一辈子,却一直没摆脱为生存而挣扎的层次,为什么永远都在压抑中活着。
这样度过人生的人太多了,以至于大家以为,活着的本来样子就是这样的。
以为人成年之后的生活就是一地鸡毛的, 就是充满处理不完的烂事琐事的。
从小到大,书本里教你的是“无私奉献,牺牲自己,奉献他人”。
你照着做了,发现果然牺牲的是自己,自己陷入了苦海时,无人能拯救你。
生活中的人们教你的是,“得学会求人送礼,说好听的话,如何赢得他人好感,号称人情世故”。
可是你发现,自己绞尽脑汁琢磨别人的心思和说话技巧,可是获得的别人的垂怜只有一点一滴,而且自己的尊严都握在了别人的手里,一辈子活着压抑憋闷。
其实,这类做法,离世界的本质实在太远了,基本都是恶知识。
只要多向大自然学习,就会发现,作为同样是大自然中的一员,你只要看到自然循环的原理,在任何一个系统中,本质是一样的。
那就是,系统在利用资源使自己进化的更好,人作为整体的一员,必须遵循系统整体的规律,自己才能受益。
那就是为系统付出,尽量的发挥自己的微小的能量。 在这个同时,也就能获得来自系统的能量。
如果你觉得现实错了,那一定是你的认知错了。因为人的认知,就是对现实的认识程度。
有人会说,我不琢磨挣钱,只要能自己心里安宁,幸福就好了。能说出这样的话,不是自欺欺人,就是不负责任。
当老人生病时,当孩子本可以选择更好的教育环境时,当自己的另一半想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当自己的人生境界和思想层次想更进一步时,都需要用金钱来支持。
把金钱和幸福对立,是某些阶层对大众洗脑的结果。
看一个人是否能大大方方的谈钱,就能判断他是否从被洗脑中清醒过来了。
简单的说,只要你挣钱不是为了暴富,只是为了在系统中能活的轻松自由,挣这个量级的钱并不难。
只要搞懂挣钱的本质。
目前之所以有人觉得难,是误解了这个本质。
人们以为,只要自己能吃苦,自己就能挣到钱,过上好日子。于是日夜不停的在无用的事情上死磕,还安慰自己“皇天不负苦心人”。
人们以为,只要情商高,会说话,能给领导同事留个好印象,自己的收入就能提高,结果发现机关算尽,自己的职位没有晋升,收入也没有增加。
人们还以为,只要遵守规则,做一个新闻联播里说的“道德标准”的好人,那么就会“好人有好报”,最后发现好报还是没来。
于是总结了一条“钱难挣”,好人挣不到钱,有钱人都是心眼坏了的人。
实际上,不排除有钱人中有些人坑蒙拐骗,那种挣钱的方式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之内。
但是,确实还存在一些人,真正看透了自然和社会运行的本质,那就是身在系统整体中的一份子,只要做到真正的利他,就能改善自己的境地。无论从物质,还是精神,都会得到丰裕的回馈。
因为,金钱只是资源的显化。
正确理解“利他”的意思很重要。利他不是指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付出去,而是指他人从我这里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
例如,看到一个口渴的人,我递给了他我珍爱的宝贝,一个足球。我可能被自己的奉献感动了,但并没有利他。 给他一杯水才是利他。
从我所在的出版行业和教育行业来说,真正的大师都能做到利他,而部分老师和作家就做不到利他。
例如,有的人自己写了书想出版,对出版社的老师讲:我这本书是我内心的情感,我自己总结的经验,我多年的爱好,没有人研究这一块。
出版社的老师只问一句:你这本书能给读者带来什么帮助?如果读者能从你这里获得很大的帮助,必然受市场欢迎,我们可以无偿帮你出版和宣传。 如果没有帮助,不受市场欢迎,即使你出钱,我们也不会出的。因为出版社不是靠作者的钱盈利。
这一句就能劝退部分人。
例如,学校里的老师,一个老师讲课通俗易懂,学生听完以后觉得自己收获非常多,那么依靠口碑,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位老师会越来越受欢迎。
加入一位老师,一张嘴就是晦涩的学术语言,背人名,背学术名词,背书单,哪怕自己再高深,学生听不懂,自己也不会受欢迎。
为没人从你这里得到帮助。
常读书的人都知道,真正大家写的书籍,往往非常通俗易懂,就像在和你拉家常。因为他懂得真正的利他,也就获得社会对他的正向回馈。
不仅在教育界和出版界这样,在商业领域也是如此,一家厂商,只要给市场提供一种商品,能让消费者切切实实的得到好处,那么就能生存下去。
不能被从小学校里灌输的理念洗脑,利他不等于牺牲自己。
利他的同时,得到正面的回馈,获得恰当的资源,让自己活得更好,是整个世界运行的本质规律。
是客观现象,不需要进行价值判断。
有人说,现在的经济环境和正字环境不好。
实际上,如果你了解世界各国的人类历史,哪怕只是了解中国这三四千年的历史,就会发现,社会冲突和社会控制,永远都存在。放在宏观环境下看,这也是自然运行在局部体现出来的一种状态而已。
在这种不断变化,又一直存在的社会控制形态下,社会中也一直存在着无数小人物的生活状态和社会地位财富的起伏变化。
因为,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并不是简单线性推导。
宏观层面的短期趋势确实会波及到微观层面,但是人有主观能动性, 只要你的大脑没被外界的规训束缚而不自知,只要你在有清醒的认知下,能审时度势,必然能找到微观层面上,个人生活中能发挥自己能力的地方。
毕竟社会不是铁板一块。 个人的活动也不完全依赖整个社会环境配合。
阅读更多好文,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金刀慧见孙娟的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