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札记之买不到的演唱会门票

前段时间在抖音上看到张信哲来西安开演唱会,想到儿子还没有看过,随手打开美团买了两张票,本来是买最贵的场内票没结果打个岔发现没货了,就买了看台上最贵的,也算省点钱。没想到等待期间,全家首阳,病毒估计是儿子从学校带回来的,三口人直接在家开始渡劫,症状最轻的是儿子,一周就回去上学,我和老婆慢一些,一周后也断断续续开始上班,就在西安连续降雨的日子里,老婆带儿子去看了演唱会,现场好大雨,内场做的人回来说都被泡肿了,看台上反倒没淋雨,儿子看完感觉很好,激励再踅摸着给他买其他的演唱会门票,注意力集中在了许巍和任贤齐演唱会,早早预定,填好信息坐等抢票。开票当天我专门坐在手机前等,结果居然一秒没,实在让人想不通,许巍的也是一样,西安人的消费能力这么强了吗?而且大家都是网络快手,秒结账。

带着疑问,我去咸鱼看了看,结果发现已经有人翻倍出售门票了,实在有点不可思议,只能怪自己运气不好了,手速慢。问题是真相是这样吗?演唱会的票就这么难买吗?是歌星赚的太多,还是黄牛太黑?事实上两者都是都不是活力最大的一方,歌星要卖力流汗唱歌娱乐大家(伍佰除外,他的演唱会基本都是观众唱),黄牛要承担票卖不出去的风险,回报率看起来高,亏一笔前面的利润就没有了,遇上突发事件就要血本无归。获利最大的就是主办方。

主办方在每次门票销售中拿出20%的门票让大家拼手速是行业潜规则,你能抢到绝对运气爆棚,毕竟还有专门用程序抢票的职业代买,我上次能买到张信哲的票,主要是当时都在抢张杰的门票,张信哲是第二选择,我蒙着头上就买到了。剩余的票主办方会加价卖给第三方代理,结算价要高于票面价值,为什么不直接调高票价,因为这样做,歌星会不会同意,市场监管会不会同意,社会舆论会不会发酵,规避风险就是倒给第三方,第三方又会进行加价批销,我们能遇见的黄牛至少都是第三级以上的代理商,严格来说也属于被剥削的,还要承担卖不出去票的风险和买不到、买不起高价票观众的怒火。解决一票难求的手段非常简单,只要加上人(刷脸)、票、证(身份证)三合一检验就行,客运站、火车站、飞机场都是这么做的,甚至一些单位的门禁都是这样的,技术要求不高,大型群体活动公安本来就配合的。这次任贤齐西安演唱会就是第一个实行强制实名的,网上黄牛哀嚎一片,票贩子都在看风向,说是7.3才能确定有没有票,咸鱼上已经有通过网络抢票的倒卖者略微加价急售,条款中注明如果因实名不能进场概不退款,想想挺解气,转念思量,主办方还是赚了,网上流出去的票不能转卖,退票费30%,这属于纯利润,二次销售一点也不亏还博得歌迷的喝彩,里外里都是稳赚不赔。

PS:西安强制实名之后,北京开卖梅西领衔的阿根廷队足球赛门票,事前预计一张票会炒到天价,结果网上售票用时20分钟,也就是说只要想看基本否能买到票,最多就是位置不满意,也许这就是现任买不到任贤齐门票的连锁反应。
健忘的鱼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读书札记之日内瓦谈判
- 幽闲岁月念港片之万能配角谷峰 (1人喜欢)
- 读书札记之坚决不跳舞 (1人喜欢)
- 和平年代看战争之《异域》
- 读书札记之文化输出三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