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吃什么?
查看话题 >吃过这么多鸡,有兴趣听听鸡的感情生活?

“全球每年超过六百亿只鸡被端上餐桌。从来没有任何一种食物,像鸡一样和人类保持如此亲密和长久的关系。”
今天在地球上,除了梵蒂冈和南极洲——从中国极北地区的小鸡炖蘑菇,到非洲接近赤道地区的马拉松鸡,鸡的身影无处不在(梵蒂冈是因为太小,而南极则是因为担心活禽身上病菌会影响到企鹅的健康)。无论是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是炖炸烤炒还是鲜补甜辣,鸡肉无处不在,风情万千。

鸡遍布得如此广泛,我们对鸡如此习惯,使得当我们真去思考“鸡怎么传播到世界各地”时,很多思路竟然不自觉卡壳了!
不然你想想:牛还能驼货,马还能载人。鸡既没法拉动巴比伦的战车,也不能从中国运输丝绸,肉也没比鸟多多少,还不能像鸟儿一样组队,往更远的地方飞去。它是怎么传播开来的?人类为什么要选中它?
这本《鸡征服世界》,就能帮我们了解鸡成功背后的故事。作者安德鲁·劳勒,是一名记者、科普作家、也是《科学》等杂志的撰稿人。这本书里,劳勒走访了世界各地,一步一步,帮我们拼凑出了鸡从南亚雨林的“野鸟”变身地球餐桌共通美味的全过程。
“老鹰和人类都吃鸡,只不过老鹰越多,鸡越少;而人越多,鸡越多。”美国经济学家Henry George如是说。
最初的鸡一定不生活在人类创造的笼子里。
人类其实早已破解“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简单地说,是先有水中卵,再有陆地蛋;先有水陆两栖动物,再有纯陆地爬行动物。而鸡,就是爬行动物恐龙的后代。
在历经亿万年演变后,初代鸡诞生在了南亚的森林里,后世人给它取名“原鸡”,主要分为红原鸡、绿原鸡、灰原鸡和斯里兰卡原鸡四种。

观察过野生红原鸡的探险家曾如此描述:(野生红原鸡)身上布满了大面积的蓝色、红色和黄色的羽毛,在灰暗的天空下显得格外耀眼…(模样)仿佛难以驯服的美洲豹,低垂着尾巴,四腿微屈;低着头,时刻满怀急切地渴望,侧耳倾听,虎视眈眈,岿然不动…(受到惊吓后)急速冲出,在山谷里飞翔了近一公里后,稳稳当当地停在了高高的树枝上。
无论敏感度还是敏捷度,都好似低配版的鹰,显然抓捕是有难度的。
那红原鸡好吃么?据说也不好吃。原鸡的肉并不比别的鸟多,产蛋量也不高。一只母原鸡每年平均只下6个蛋,相对绝大多数野鸟来说要低很多。
所以…人类为什么要驯养原鸡?
人类和原鸡一开始并不是猎人与猎物的关系,而是类似爬山虎与墙,是种逐渐摸索出的共生关系。
“原鸡倾向吃草茎、比如竹笋,以及谷粒、草本植物或者是腐肉上的活虫。而这样的习性对早期的农民而言十分有益”,作者劳勒说。“因为这些恰好是人类会丢弃,或者本身就想除掉的东西。”
原鸡就好像是水缸里的清道夫,可以帮助人类清理院子。

其次,原鸡因为自身可以规律产出褪黑素(一种激素),对日光极其敏感,拥有日落就睡,日出就鸣的习惯,而这种生活节奏也与农业社会的人们非常相似。外加“雄红原鸡感知危险的能力极强,习惯性通过啼鸣发出警告的行为”,一不小心,成了早期人类聚集地的闹钟和有效报警机制。
最后,原鸡还恋家,一旦定居,很少远离住所。
一来二去,鸡就和人类产生了特别的羁绊关系:原鸡乐于在人类附近安家,人类也乐于为原鸡提供食物,让它们帮助守卫家园。在《鸡味风情说》中,无论是北红村村民还是非洲部落的男孩莫西,都仍然和鸡保持这样相存相依的关系。
从印度河文明开始,鸡成为了人类家园的守卫。它们被善于经商的波斯商人带去了新月沃土,并在那里作为异域神物被供养了起来,最后被打败巴比伦的波斯国王赋予信仰和图腾的价值,被带去了西亚和欧洲。但直到那时,鸡都还不是食物,而是一种代表太阳和力量的符号,是好未来的使者。
原鸡变身肉鸡的过程,源自于一次意外和一个必然。
劳勒在走访了各地考古学家和遗传基因学家后发现,原鸡在演化过程中,发生过某次突变,导致部分原鸡开始肉质变多。
按理说某些个体的突变是不会波及整个族群的,但必然就在于,原鸡是一个非常热爱交配的物种,而且不存在生殖隔离,也就是说:奶奶辈可以跟孙子辈交配,火星种可以跟地球种交配…
这种不挑食且高频率的交配特性,使得鸡的族谱变得异常复杂且难以溯源,并且由于这种混乱,产生了更多的突变:原本2磅重的红原鸡既演化出了仅20盎司重的班塔姆矮脚鸡,也演化出了10磅重的梵天鸡,以及一天下一个蛋的白色亨鸡…
再后面的故事,大家就知道了。面对多产多肉的新鸡种,人类开始了圈养过程,并且逐渐解锁了鸡的更多可能。
用劳勒的话,“鸡就像一把长了羽毛的瑞士军刀,用途广泛,能够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里为我们提供所需要的一切;而人类呢,伴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也将鸡单独拎出来,当做通往世界城市化未来的饭票,同时将它踢出了我们的生活。”
今天的星球上,时时刻刻都生存着200多亿只鸡;一个不到1000平方米的鸡舍,可以同时养一万只鸡。只要人类还是地球食物链的主宰,鸡的地位就几乎不可撼动。甚至如果人类未来登上火星,第一个携带的动物也会是鸡。
鸡也在这样的发展历程中,稳固了人类物美价廉晚餐的地位,并在数千年后,依旧承载着“大吉大利”的寓意。
对了,除了鸡的发展史,书中还介绍了人类对鸡的各种实验和秘密使用,还有更多有趣的内容等待挖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