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的大厂攀登之路

从引发行业地震的黑天鹅事件,到一个被临时收紧的 HC、一份热情不再的工作,职场中的种种变数无可避免。今天是平淡的干活开会打卡下班,明天是否依然如此?谁也没有答案。
或主动或被动地,当我们走到了职场的十字路口。面对是否出国/回国、转行、转岗、跳槽等重大问题时,要如何与不确定性共存,乃至共舞?这一期活动的嘉宾乔安娜,一位朋友口中“总能做出意料之外的正确选择”的前金融从业者、前海归算法工程师、现抖音电商供应链专家,将和我们分享她丰富的职场经历,以及她如何通过几次关键抉择,开辟出一条不同寻常的职业发展快车道。
本场嘉宾
乔安娜: 从京东到抖音的智能供应链专家,文科背景的STEM毕业生,转码后再次潇洒跨界的算法工程师
活动内容
分享几个关键抉择背后的故事,如何倾听内心感受+理性分析决策?
- 抉择一:该不该回国,要不要换赛道
- 抉择二:能不能适应,要不要转岗
- 抉择三:是不是中意,要不要跳槽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在做选择的时候都会结合自身的主观情况和客观处境来做判断,一定是会遵循说,从我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展开出去,然后来看我们的职业生涯和人生选择。
多探索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花更多的时间去做一下内观,每过一个阶段都会做类似于MBTI等等这些性格测试,心理测试,通过心理咨询不断的去摸索自己,再结合自己的性格特点,在做一些决策和选择的时候,遵循三条基本原则:
- 第一条原则,Follow my heart,按照自己的本心,把自己的需求摆在第一位来做出决定。因为只有这样的决定才是坚定的,是能够持久的,无论最后选择是对还是错,对的,就是自己眼光好,错的,那也愿赌服输,但至少在将来的时候不会抱怨任何人,也不会埋怨自己。
- 第二条原则,充分发挥自己差异化的优势。读书的时候会比较追求木桶理论,能装多少水取决于这个木桶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长度,就会比较追求得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工作以后,这个想法就会要发生转变,可能就会更加注重在追求长板效应,把自己擅长的那一面发挥到极致,那么可以在这个行业里面做到一个专家的角色,甚至可以在行业里面会有一些影响力。
- 第三条原则,不去设想这个选择,不去判断和预设这个结果好坏,只专注在当下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选择时的感受,以及在当下的一个判断。因为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因为害怕结果不好而放弃了现在做选择。 同时也会减少,现在当下在做选择的时候,决策要素过多,变量太多,导致当下的判断出现错误。
用这样的方法不断地践行,坚持这样的原则,为自己在每一个不同的节点,做出决策的时候,去做出相对应的动作和一些判断。
抉择一:该不该回国,要不要换赛道
留学生朋友们要去判断我们是要留在海外还是要回到祖国,对于在国内打拼的异乡的游子,也会要考虑是离开北上广回老家,还是去另一个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城市。
在2017年年底的时候,我会选择回国,是由以下的几个因素是叠加在一起的:
首先是宏观的环境,2015年到2017年这几年当中,中国发展的速度特别快,国内新兴的产业冒出来的速度之快,在民生领域里面有很多的应用的,那几年国家形象宣传的也蛮好的,就觉得那个时候中国制造业很强,要弯道超车,相比于说2016年川普上台后的美国,就是觉得国家以后好像会有很大的发展,自己也不想错过祖国这个大发展,所以当时就基本上已经确定是想要回国发展,能够参与到这个过程当中。
非常确认应该在什么时间点回来,是在2017年年底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2017年十月份的时候,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一个指导意见,这个指导意见是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那么这个也是国务院首次发布指导新文件,感觉国内的供应链时代应该是要开启了。所以就是基于这样的一个大的信息的背景环境,如果早晚都要回国的话还不如就尽早的回来,参加到行业初期发生变革和未来可能会有大发展的这个过程当中来。
对比了一下当时在美国的工作机会,或者回国去京东做算法工程师,算法工程师主要的业务场景就是京东自营供应链,而且京东在那几年也开始很重视供应技术,同时这个平台也拥有庞大的供应商和品牌商的基础。京东这个平台如果能借着他所有的这个业务链路,把供应链技能,技术能力去赋能给整个行业,从而带来整个产业的供应链的升级,这就很符合对于我对自己未来职业、事业发展的一个设想,所以就很坚定的在2018年的春天就选择回国,然后立马就加入京东,开启自己的北漂的生活。
抉择二:能不能适应,要不要转岗
2018年的时候京东发生了大事件,当时的组织架构和人员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个阶段,能够主动选择的机会其实是很少的,更多的是只能被被动的安排。在2018年年底的时候,部门做了一个很大的变革,同时也把我的岗位做了一些调整,需要另外学Java,做一些工程类的事情,这件事情就成了我当时主动想要转岗的一个诱因,毕竟我个人的学历背景没有IT相关背景,再加上自己个人未来想要工作从事的方向的一定是供应链业务,而不是IT相关的,于是,在入职一周年的时候,我就主动选择了转岗,转到了可以离业务更近的岗位上去。
总体来说当时还是践行了选择三原则的。第一个就是先审视自己是不是开心,这条路是不是应该要走下去,答案是不开心,也不应该走。 第二个事情是有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那很显然这不仅是没有发挥自己比较优势,而且还是完全用自己短板来PK,那完全就是没有任何的优势可言。第三条,当时做选择的时候也没有去设想万一再选一次岗位还是选择的不对,会有什么后果,当时没有这么去考虑。只是在想,这个选择,这个岗位,是不是可以离业务更近了,之前积累下来的技能、经验,在未来的供应链业务当中,是不是有更多可以落地的地方,是不是可以起到一个做加法的作用,可以的话那就转,就干。
转岗以后,可看到自己的工作更加贴近业务,而且所涉及的产品功能,产出的策略,输出的解决方案,其实都能够很切实的帮助到业务部门去提升它的业务的,形成一个很明显的正循环的效应。
抉择三:是不是中意,要不要跳槽
在北漂了近四年以后,开始思考自己是不是以后就直接定居北京了,那如果确定说不是的话,接下去应该要怎么做?考虑了一些宏观微观、客观主观的原因加在一起,就非常坚定的选择了要回到上海,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个是天气原因,北京的天气对我来说实在是太不友好了。第二个是,口罩事件,非必要不离京,基本上就困在了北京,回家都挺难的。第三个是个人家庭和父母的原因,每一次回家都觉得父母老了,而且他们是在加速的苍老,爸妈生病之后也没有给到更多的照顾,会觉得自己挺不孝顺的。基于这些,基本上这都不用理性决策了,就跟着自己的内心走。
京东整体的氛围,业务发展,感觉都还蛮不错的,是个很好的平台。但是在内部去找上海岗位的机会,其实并没有发现有太合适的,所以就只能向外看看别的公司在上海的工作机会。
还是按照刚刚的原则,基本上梳理了一遍,应该怎么样去做先后逻辑的判断和行业的选择,首先一位是要遵循自己本身的想法内心的。肯定是会继续在供应链的相关的领域里面去深耕的,不会换行。
第二个点,是不是要在互联网或者电商的领域里面找工作,互联网相对来说节奏还是比较快的,自己的年纪也在逐渐往上涨,那是不是还可以有足够的精力,在互联网领域里面继续下去。如果找电商领域的工作,是很好找的,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只要看准好时机就可以了,但是非电商领域,相关的行业很多,行业是如何的,发展前景如何,岗位,机会,这些都需要更多的时间去了解。
最后基本上手里面是有这样几个机会。第一个机会是有朋友直接内推的机会,但不是互联网行业,也不是供应链相关。第二个就是几个互联网公司的offer,第三个是其他行业的。其他行业聊下来以后,发现这个意向是不太合适的,无论是发展前景也好,还是发展“钱”景也好,最后就变成了怎么样在这几个互联网公司的offer当中去做选择。
这个选择的时候还是会回到选择三原则,是不是喜欢,是不是可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是不是当下最好的选择,那基于以上这三个,最后就选择加入了抖音,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过去几年在京东所经历的,积累的一些能力,完完全全是可以让我在抖音发挥的,因为抖音要开始做电商,是把电商业务作为重点方向的,我觉得自己在这个平台上面也是大有作为的。再加上也评估了一下抖音做电商是不是能够做的起来,随着大家生活方式的改变,有没有可能大家也开始会用兴趣电商和内容电商。目前看结合各个要素,站在现在这个时间节点,觉得是当下比较好的一个选择。所以我最终还是选择了加入抖音。
以上就是我自己在过去这五年到六年,经历一系列的变化选择,在一些关键节点上面自己做的一些决定和做决定时候的一些想法。
但是虽然有三原则,也有一系列思考的过程,但是总会有一些赌运气的成分,要么就是赌自己的运气,要么就是赌国家的运气,每个人的命运也是不同的,也很希望,大家可以在每个时间节点依照自己的眼光,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嘉宾:乔安娜
编辑:Anna
【我们是谁】
Ladies Who Tech Digital是基于线上分享活动的科技女性交流平台,全部由志愿者无偿在业余时间组织推广,邀请科技领域各行各业的女性,分享她们的专业项目和经验实例,以增进不同行业、不同资历、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学习。目前已成功吸引了数千人次的观看和参与,分享内容涉及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产品、设计、创业、能源、制造业、职业发展等。
【欢迎大家关注我们】
B站:https://space.bilibili.com/1506450
微信公众号:LadiesWhoTech Digital
小宇宙播客:LadiesWhoTech
小红书: LadiesWhoTech

© 本文版权归 She Rewires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
wonderstruck19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6-12 1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