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03
又是一年了。虽然对什么特殊日子没有伤春悲秋的感怀,告別什么,迎接什么。1月1号那天还是跟往常一样,在家里码码论文,玩玩游戏,看看视频,做个饭跳个舞,没有刻意地想怎么过。然而到了昨天,2017年第一场雪下下来,感觉,好像是有什么不一样了,像一条分界线一样,提醒我需要对上一年说再见,对新一年说你好了。好吧我还是那个需要仪式感的人,感觉好中二........
仔细回想,去年今日,刚刚从威尼斯回到耶村,开始筹划着搬家,要到巴黎,开始一段新的旅程,期待着也惶恐着。回看2016年年初的日记和各种留下的痕迹,我还是挺紧张的呢。然而那样的日子,过的很快又很慢。然后就是5个月在大城市的紧凑生活,然后3个月悠长假期在欧洲独自或带着人一起浪,然后1个月在家浪,然后3个月重新回到耶村,回到那个熟悉,但毕竟大半年没见而变得有些陌生的地方。室友从和蔼的德国妹子,到鸡同鸭讲的法国妹子,再到现在再没有室友。讲真我还是很享受独处时光的,feelmyselffree。然而曾经觉得自己很能适应孤独,其实经历了真正的孤独之后反而觉得自己是个离不开人的人,嗯,离不开熟悉的人。还是更加喜欢一回头有人在身后的感觉。曾经觉得这样的自己很特立独行,然后到了这边发现其实人人都这样,而且甚至个人空间更大,也因此人更容易寂寞。才知道那种所谓的倔和孤傲,不过是井底之蛙的一点可怜的骄傲罢了。又一次可悲的发现自己的中二.........所以嘛,世界这么大我要去看看确实不无道理的,不出来走走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浅薄。
我不知道很多年之后回看这一年,它会在我的人生路上扮演什么角色,但趁着现在,我还能记起这一年的吉光片羽,先记录一下。从破天荒挂了第一篇论文,到兩篇论文都出了成绩而且都还是不错的成绩,心情可以说从谷底忐忑着走到了顶峰。感受到来自骄傲的巴黎人的种种或许是不自觉的恶意和排他,当然也碰到一些很不错的人帮了我很多;法帝的人确实比德村浪漫,有更美味的甜点更富韵律的语言还有更华丽的城堡花园,更加优雅更有风韵,风花雪月天马行空,但更着重经济实用型的我依旧更喜欢踏实无趣的德村——额如果说真的要住下来的话。
两个实习导师,朴素踏实的德国女纸和活泼美丽的俄罗斯姑娘。(包括我在内)只有2个学生的课堂和课堂上大约是接到什么坏消息的俄罗斯导师的崩溃。学会在表达Mitleiden的时候比眼神更有效的是结实的拥抱。带着我们读了一个学期《Deutschland,einWintermaerchen》的,我到最後还是搞不清楚他到底是德国人还是法国人的文学老师,在(包括我在内)一共3个学生,每周却有3个小时的课堂上讲的唇干舌燥,发现海涅那个时候还是向往憧憬着乌托邦一样的社会主义。嗯毕竟马克思主义当时还只是理论,连巴黎公社还没有冒头呢,这样的理想国还是很吸引文艺青年进行各种美好想象的。对于去国怀乡的海涅,更突出的是内心深处对家国的归属感,跟中国对月思乡的文人墨客还是颇有共通之处的。教女权主义的英语老师虽然瘦小但真心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咖啡色(?)的眼睛很漂亮,低调谦逊但不经意流露出来的自信和骄傲,这是人们在谈论自己所擅长的领域的时候才会散发出来的所谓个人魅力。虽然法国妹子老吐槽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强调女权,从小到大都在说着女权,但毕竟男权了这么多年,有些東西是潜移默化的,如果之后没有很长一段explizit甚至于像现在这样矫枉过正的强调另一面的崛起,大约很难真正的实现“平等”吧。反正看着这个理论从简单粗暴的二元论进化到现在的多元论,觉得这个世界真是越来越多彩了呢~
对于我的第一批“学生”吧,非主流的小男生,永远杀马特的造型,身体各处用圆珠笔细细描摹的纹身图案,初见时包裹着保鲜膜的手臂,却不可否认他是我所有学生中德语学的最好的。圆圆脸的18岁法国妹子红扑扑的脸颊。永远带着一包零食进入课堂堂而皇之坐在第一排拼命大嚼最后老师终于忍无可忍跟他们说“GutenAppetit”的情侣。认真学习的黑人小哥,默默地申请了到德国交换实习的机会和相应的奖学金实在让我刮目相看,感慨自己如果有他一半的努力,大约我的德语就比现在好多了。
3个月的悠长假期呢,对于即使高考之后享受过无压力大假的我而言,依然是难得的奢侈的。实习报告写写停停,中间穿插的各种环湖跑,暴走花园博物馆,在大巴黎各种玩乐的经历才比较美好。看着自然公园的草悄然变绿,杜伊勒里花园渐渐春意盎然,连神话雕像都有了活过来一样的气息,拉丁区里脑补出10000字校园小说,玛黑区的吉普赛风情,Hoehepunkt自然是六月阳光下罗丹花园肆意生长的茶花和月季,那真是我见过的最美丽的景象之一。没有朝阳明月山川大海的震撼或者琼楼玉宇的奢靡,似乎平常的触手可及的,却是蓬勃的充满生命力的场景。好像有一丢丢明白了卡蜜儿这个有着小鹿一样忧伤双眼的美女把自己最灿烂的年华和最终的心智奉献给了渣男老文青罗丹的原因,养出来这么些花朵雕出来《吻》这样张力十足的雕塑的人大约还是有激情燃烧魅力非凡的一面的,就像灿烂的花火,这样的存在,吸引扑火的飞蛾也还是可以理解的。然后的旅行,蔚蓝的海岸,亮紫的薰衣草,金黄的向日葵是南法风情。看过了高迪就觉得百水大概只学了高迪的光怪陆离,不知道他有没有学到高迪的Umweltfreundlich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那些碎瓷片马赛克真的太喜欢了!同样是天人合一,真的很难想出来为什么能出现高迪那样的Interpretation。难得的是这样飞扬跳脱的风格竟是合了西班牙人的胃口。而至于南西班牙融合了阿拉伯世界的那种一边各种纯白象牙白但一边各种繁复的对称的回环往复的雕花显示那种低調的精致,就像阿拉伯妇女们宽大黑袍下不经意流露出来的奢侈品一样,并不符合我的审美,最喜欢的依旧是阿拉伯风格花园静谧的淙淙流水。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这些摩尔人留下的遗产,总觉得那后面大概有着很不可言说的惨烈的历史,就像在青岛看到那些日式的德式的建筑一样,本不属于这个地方的东西突兀的站在那里,之前大约都有一个痛苦的过程,而现在那里毕竟不再是摩尔人统治的地方,那么他们退出的时候大约有时艰苦卓绝的斗争吧。
年度汉字,对于我而言,默?觉得自己更多的处在一个默然的状态,静静地看着周围的变化,我自己好像却变得不多,并不是一个突然飞速成长的过程,但确实是变了一些的,看清楚了一些事情,却不再愿意评价,不愿意下定论,我不知道这叫做宽容还是叫做没有观点。从亚洲到欧洲辗转了那么些地方,见了更多的人经历了更多的事,却变得越来越淡漠,这大概就是认识了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然后把愿意奉献出来的热情分给有限的人吧。虽然内心深处还是有一丢丢圣母情結的,但大约在权衡很多事情的时候,天平倾斜的方向会和以前不一样吧。
新年,不如就这么默然下去?似乎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