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五月的手机照片,几分恍惚,这好像是个非常遥远的月份。而四月似乎更从记忆中“消失”,如果不借助手机相册,我甚至很难回忆起有什么具体鲜明的事。
日子一天天过去,关于时间的感觉变得迟钝。四月,五月,多少时日似乎都在重复,那些无意义的庞大流逝被压缩成薄薄的一瞬。
本期目录:
01
关于五月
五月的第一天,从一场婚礼开始。我的同事朋友菲菲结婚了。同时,五月,也从一场重感冒开始。疫情三年我一直没发过烧,这次就有点严重。虽吃完了药退了烧,但病一直没好利索,好几天我的声音都完全改变,鼻音很重,同时头蒙蒙的,整个人处在一种云里雾里的状态。于是我就在这种生病的状态参加了这场婚礼。在之前,对于别人的婚礼我没太多感触,去参加也只不过是吃席罢了。也许这是第一次经历同龄人婚礼的缘故,我抱着一种参观学习的心态,认真地看完了整场婚礼仪式。期间台上的人们有笑有泪,或许泪水更打动我,观看的某一瞬间我突然觉得,这种人类的仪式也挺有意义。当天下午回到家我妈便要给我安排相亲。我说我的病还没好,状态不是很好,不太想去。我妈说人家就这两天有空,让我先加上好友,今天不见明天见。于是我就加了好友和她约好了2号晚上在河边随便走走。谁知第二天我的状态更差了,早上醒来好一会儿几乎说不出话。我好像被关进四面密不透风的墙,说出的声音像是从另一个世界传来。虽然这样的状态非常不适合出门进行这种社交活动,但我还是决定赴约。可能因为我的整体状态很差,自己的内心反而比较放松。相亲的过程就不说了,回去的路上她给我推荐了一本余秀华的《且在人间》,今天突然想到,但一直忘了读。其实这是我第三次相亲,每次倒也简洁明了,见过一次面后就不会再有联系。对于爱情,我内心没有多大期待,但偶尔也会向往小确幸。说实在的,我不太喜欢相亲这种方式,为了寻找另一半而进行的社交活动,功利性太强,我可能更向往自然生长的爱情。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陌生人从相识到结为夫妻,真是一种奇迹。同事菲菲比我还小一岁,她和她老公从中学时代相识相恋到结婚,已经在一起了八年,而我从未经营过一段这么长时间的感情,也许时间不能证明“爱”,可是我羡慕这样的时间。关于爱,到底什么是爱,我一直只有模糊的感觉。我的病持续了好几天,五一假期结束后还向校长请了一天的假。我记得那几天都在下雨,阴雨绵绵,伴随着生病的感受,心会变得麻木,我可以不用在乎那么多,只是沉沉地睡去,也许做了很奇怪的梦,也许只是困在迷宫里焦灼。第二天早上好一点了,去上班正好赶上学校举办合唱比赛。歌声、嘈杂声,我的头实在受不了,于是又请了半天的假,回家继续睡觉。那天又下起了雨,梦里听见雨声,或者雨只下在梦的深处。五月的雨总带给我特别的感受。气温逐渐升高,总有一场又一场的雨平复炎热躁动的心,每场雨后又是更加地热烈。清冷的雨飘在空中,让人仿佛进入到另外一个世界,时间的流逝与雨的降临不谋而合,它也许会随着雨落变得匆匆,也许因为思绪的辗转而开始迟慢。虽然我喜欢雨,但在雨天出行仍是不方便的,想起大学时的北京之行,在雨中逛故宫因为踩了好几次坑两只鞋全部湿透,双脚被水浸泡了一路……五月底,和小伙伴又经历了一场雨中出行,但这次的总体体验还好。那还是五月中旬的时候,和朋友提起想去“只有河南”,朋友说他也想去这个地方,于是我们就计划着五月底的周末自驾去。朋友做了好几天的攻略,但出发前一周看天气预报发现中牟县那几天正好有雨。我有些犹豫,毕竟雨天开车上高速不太安全,但朋友比较坚定,说路上开慢点就行了,没想到那天早上的雾气也很大,能见度不足50米,我开着车上了高速,全程开着双闪提心吊胆,这也是我第一次在高速上开这么远,手紧握着方向盘,一趟下来竟有些发酸。我们大约是早上七点出发,十点多到达地方。进入景区映入眼帘的便是整齐的麦田,麦子已是金黄,随着风轻轻摆动。我很喜欢风吹麦浪这样的景象,有一段时间在读关于“土地”、“故乡”这类的文学作品,我时常会梦到这样的一片麦田,虽然我并没有在那里真正地生活过。“只有河南”的每个剧场我都感觉不错,也许是因为我第一次现场看剧的原因。之前读《雷雨》这种戏剧文学时感觉很过瘾,但在现实中看戏剧表演又是不同的感觉。读作品需要调动自己的想象,也需要一定的期待视野,现场看剧则是一种视觉的直观呈现,我认为“被动接受“的成分大些,但这样的声色效果刺激了人的感官,在其中也能让人获得一种极大的沉浸感。那天几乎整一天都在跑来跑去赶剧场,之前听同事说看剧需要排队,没想到下雨天人也这么多,一些比较热门的剧场最好要提前半个小时排队才有可能排到比较好的位置。来之前觉得近300的门票有点贵,逛了之后只觉得不虚此行。如果说有什么缺点,我觉得有两点:1.需要提前排队占好位置,看完这个要赶紧赶下个剧场,过程很匆忙;2.回收纸质门票,对我这个纸质票收藏者很不友好。一些照片:
五月匆匆而过,月初时生的一场病,到现在偶尔还会发作几声咳,除此之外,这也算是一个比较沉默的月份。生活是一首首连续不断的小诗,平淡的遣词造句,也许需要过了很久后才能发现其中惊艳的某一两句。有时我习惯了随波逐流的生活,有时又渴望在平静中激起水花。在此地我会向往远方,等到了千里之外我又会怀念故乡。所以,人总是不停地矛盾…李娟说,什么样的生活都只是经过而已,经过大地,经过四季,经过一生,经过亲人和朋友,经过诸多痛苦与欢乐….
02
生活碎片
○在垃圾桶旁边发现的纸条,所以这应该是个悲伤的故事...●怎么净在班里搜到这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孩子已经收拾了
●去餐厅吃饭的路上
03
读书思考
四月只读完了一本书,就是那本《十三邀:我们时代的头脑与心灵》。其实它算个合集,内容上可以分为四本书。四月,基本上整一个月我都在读它,随时读都能进入节奏,很喜欢。①《十三邀:我们时代的头脑与心灵》★★★★★: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之前没看过完整的节目,或许只有几眼片段,节目并没有吸引我,但这种文字的对话我却一下子爱上了。每个人物访谈前都有一段许知远写下的文字,关于谈话的感受,亦或是对这个人的理解,充满感性又有一种直击人心的理性判断。虽然在镜头之下,人会有伪装或表演的成分,但“谈话自有其逻辑,它逼迫双方勾勒自己的轮廓,探视自己的内心。”而作为他们之外的读者,感受阅读不同的人生,看到对生活不同的理解,也许也能接近几分关于生活的意义。
五月,没有完成给自己定的平均每天读一小时书的目标,我作检讨...分析上面这个时长分布图,应该是五一假期期间生病了所以耽误了几天的阅读,后来也一直没有补回来,就导致平均时长没达标,争取下次不再有这种情况了...五月读完了三本书,钟爱黄锦树的《雨》,有些地方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读这本书适合在一个雨天,读时更重要的是去感受,而不是去“理解”。喜欢其中《后死(Belakang mati)》这一篇。
①《刀锋》★★★★★:拉里这种人似乎只存在于传说之中,拒绝庸常的人生轨道且清楚自己的路,他温柔优雅坚定自信,每每读到他的部分都如沐春风。
②《面纱》★★★★:“用面纱遮蔽他人的窥探,自己也难以一睹世界之真实。”
③《雨》★★★★★:耳畔只剩下雨声。或细细洒洒,或只是做一夜喧哗的梦。那皮肤紧皱的寒冷,也不止是雨带来的感受,是情爱,是失去,更是无意义时间的流逝。漫长的夜,漫长的雨,好在一切还是会过去。所以,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