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
威海卫设立于明朝洪武年间,就是朱元璋在位的最后一年。与天津卫,金山卫,镇海卫,并称为明朝四大卫,最初是用于抵御倭寇犯境,威海,意思是威震海疆。
北洋水师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
1861年1月11日,爱新觉罗·奕䜣会同桂良、文祥上奏《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推行了一项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1861年辛酉政变后,慈禧重用洋务派,洋务派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1894年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历时30余年的洋务运动破产。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
1872年到1875年间,由容闳倡议,在曾国藩、李鸿章的支持下,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学生赴美国留学。这批学生出洋时的平均年龄只有十二岁。这批幼童原计划留学15年,但由于政治文化的差异,9年后就中途撤回,以失败而告终。
1881 年,李鸿章通过赫德向英国订购的两艘撞击巡洋舰「超勇」号和「扬威」号交付——清朝真正拥有了可以出海作战的军舰。
1885 年,清朝向德国定制的两艘一等铁甲舰交付,这就是著名的「定远」号和「镇远」号。这两艘船身长度超过 90 米,排水量超过 7300 吨的军舰,当时虽然在世界上还不能排第一,但在亚洲已经是绝无仅有的巨舰了。清朝在短短 10 年时间里实现了「大跃进」——一支近代化的海军俨然成形。威海卫是北洋水师的海军基地。
甲午战争
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

1895年,清政府派李鸿章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赔款2.3亿两白银,割台湾岛、辽东半岛给日本。
英租界
1898年3月3日,沙俄与清政府签订了《中俄会订条约》,出租旅顺、大连及附近水域给俄国,为期25年。
1898年7月1日,中英签订《订租威海卫专条》,日军撤出威海卫,英国获得了25年的租期。主要出于军事及外交目的,以威海卫为军事基地,牵制租占胶州湾的德国和租占旅顺大连的俄国。并无长期占领的意图。
1905年,日俄战争后,旅顺、大连从俄国手里转交给了日本。俄国撤走,英国租借威海卫的理由不存在,但是为了对抗德国在胶州湾的势力,英国不还。
1919年,一战结束,在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提出收回威海卫,英国态度强硬,不还。
1921年,英国作为战胜国根据巴黎和会夺取德国的前殖民地,领土面积达到3400万平方公里,覆盖了世界陆地的四分之一,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庞大的国家,领土遍布包括南极洲在内的七大洲、四大洋,在大英帝国的领土上永远有太阳照射之地,所以有“日不落帝国”(the empire on which the sun never sets)之称。大英帝国是被国际社会及历史学界视为世界历史上最大的殖民帝国,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历史上面积最大的帝国。
1924年,中英达成了《中英交收威海卫专约草案》,但英国借口中国政局不稳,拒绝签字,还是不还。
1930年,中英达成《中英威海卫交收专约》,威海卫交还中国政府,但也留了个小尾巴,中国允许英国继续租借刘公岛十年,1940年到期。
但在1940年之前,威海早就被日本占领了,刘公岛上的英国建筑也有很多毁于日本空袭。这时英军才撤走,而还有部分英国居民,是解放后才被清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