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个人时,生活是怎样的?
查看话题 >最大化感受内在世界的碰撞
去年对我影响最深刻一部电影《娑婆诃》,坦白来讲,它就是我的命中之电影。我觉得我的命里有它。
为什么影响最深刻,还是因为这部电影以一种具象的形式将佛教里的”此生彼灭“的概念很好的表达了出来。
这一年来的时间,我领悟到最深刻的一个道理就是,不要给自己造神。客观点来说,不要对现实世界里的某一个具体的人和事物,有一种过度的迷恋和相信。有些书看不下去,就别看,甭管它被世人所津津乐道说这是xx经典,也甭管它是被你所追随的人强力推荐,比如我就看不下《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这本书,当时是被大张伟老师推荐的,因为大张伟老师是我很喜欢的一个人,喜欢他身上的一种豁达和清醒,所以当时在图书馆读这本书的时候,心里有一个声音仿佛在告诉自己,这是大老师推荐的,肯定很棒。但实际上这本书,我实在读不下去,反观看到我自己的微信读书,放了很多书在上面,但是实际读了的,却没有几本,内心总有点挫败感,只能以“是我还没有到读它的时间罢了“来安慰自己。
或许是现在社媒上总有一股声音在影响着我日常当中一些行为,为了聊下去,我暂且称这些声音为“理智的声音“。比如理智的声音总是在告诉你,刷短视频是一种奶头乐,是不能给你带来任何的帮助的,比如我们总是要多看书,多看经典。比如我们总是会说要接触到第一手信息源,不要看什么二手资讯,比如我们要消费降级要极简主义,不要迷恋消费带给我们的快感,比如最近很火的“松弛感”。
这些声音,在现实世界里,起到的作用,可能更多的是,帮我更好的开采社会资源,比如拿刷短视频放送的时间来去多刷几道题,说不定就能考研上岸,但是当我结束了一天繁忙的工作的时候,想刷点奶头乐放松大脑的时候,我往往会产生一种愧疚感,总觉得自己在浪费时间,蹉跎岁月,而这种愧疚感带来最坏的结果,就是,我在当下刷短视频的时候,我不能活在当下的沉浸式刷短视频。看似理性的声音,从另外一个角度其实是一种认知障碍。让你不能很好的活在当下,这种当下就是,你的身体和意识都想放松,可是你“超我“意识却在过度干扰你。
三维世界里的“场”其实是一种磁场,好似于宇宙间行星之间的相互吸引力。matrix无处不在,跳脱出出来看很重要,真相很重要,真实很重要,但“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但事实真相只有亲历者才知道“。过度去追踪别人嘴里所谓的真实,往往会忘记,判断什么是对自己才是真实的主动权在我们的手里。
这一年里,到处走走,遇到合得来的人就保持联系,遇到合不来的人也就随风而去,随着接触的人越来越多,渐渐打开了我对赚钱这件事情的认知和感知。想起一个月前在上海的时候,经常去家附近的一个商场的书店办公,有天早上去得早了,门口的保安抬起手示意我还有几分钟才开门,我也心领神会,在门口呆了几秒钟,心里想了想,要不就顺势绕着商场走走吧,走了走,到了商场另外一个门口,发现这个门口是开的,内心窃喜,这种喜悦不比考前压中了某一道大题激动。这件小事对我触动很大,在离开传统的上班模式一年后的今天,让我反思上班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如果上班就是为了赚钱,那么是不是赚钱的途径可以有很多种?
希望你我都能找到另外一扇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