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人鼠之间》读后感
王小波: {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 Ta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就像公众号【笨读木心】简介所说的,是想从阅读木心先生作品开始,培养自己阅读的兴趣,积累文学的知识,感受文学的教养;


最近读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人鼠之间》,作品描绘了大萧条时期的美国社会,聚焦于两个男性主人公乔治和朗尼的生活。
乔治是个聪明而富有责任感的农民,朗尼则是一个智力有缺陷的体型高大有力的青年。两人成为了互相依赖的伙伴,他们为了生存四处打工,但经常遭遇挫折和不公。他们梦想着拥有自己的农场,但最终计划失败。
故事达到高潮时,乔治不得不面对艰难的抉择,做出了一个令人痛苦的决定。小说以朗尼的悲剧性结局收尾,他在乔治的指导下一步步被乔治枪击而死。
《人鼠之间》通过这个残酷而令人心碎的结局,展现了社会不公、友谊与牺牲的主题。
这一篇读后感想,算作第一次尝试。

《人鼠之间》 读后
笨读木心
是对美好事物的缺失和渴望,孜孜以求,心心念念自己喜欢的柔软,伦尼一次次握紧舍不得放手,酿成了悲剧。
免于他害和累赘,最终乔治亲手杀掉了伦尼,除掉了总是可能伴随出现的麻烦,同时却也亲手结束了生活的前途和希望,陷入四围无际无边的烂泥。

人生原来会有这样的可能,却原来也有这样的绝望,如"人与鼠"的题目,为自己而劳作,自由生活的人,和一个在黑暗中乞食,肮脏混乱,动动手指就能捏死的老鼠,只有如此微妙的差别,中间就隔着一个希望。
没有什么比亲手杀了朋友,扼杀希望再残酷的事情。

我还记得伦尼迫不及待,想要乔治一次一次再讲一遍的话,乔治描述的农场风景如诗如歌,让他们如痴如醉。 他对伦尼,对认为是痴心妄想的坎迪,也是对自己说,“我们和他们不一样”。

作为读者,在杀了伦尼之后,我倒更希望乔治能给自己一枪,可是他没有。 可想而知,乔治此后终生只能像又老又臭的狗一样,靠着酒精和妓院度过余生,和其他人再没有任何不一样。
本来他可以不必这样,本来他们都为着美好的生活努力,他们想要田园土地,想要农场牧歌,想要养兔子,想要做主人,做自己生活的主人,再也不为了忍受而忍受。 可是一切都只能落空。

他们不是第一个怀揣希望又亲手扼杀了希望的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按照木心的说法:这种事,以后多着呢。【详见木心散文作品《哥伦比亚的倒影》<童年随之而去>】

动动小手点个 在看 呗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