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最后阶段,你会选择什么样的生活?
六月的长沙,湿热难耐,日落之后,行至湘江边上,找了一块大石头,坐下,吹着凉风,有些小困,然后思绪飞散,我仿佛穿越到了2000多年前的一个春天,看见庄子正在破旧的院子里,熬着粥的场景。接着,一个又一个我熟悉的书中的人物依次闪现,然后还看见王阳明在生命的最后尽头,在担架上拼命的呐喊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 ...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年过四十的我,父母还在,闲暇时候,总是不自觉思考如何度过人生的最后1/3。
那些古人他们是如何度过人生的最后阶段呢。
庄子的老年已经没有文字可查了,但是他的“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这些词句是何等洒脱。我死了,也不想要墓地,就骨洒苍山,以风花雪月为伴吧。
陶渊明,远离世间喧闹和争执,富足安稳,一生无忧无虑,一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已道尽人生态度。他晚年身染痁疾,诗词略显悲伤,但终究没有卷入任何是非之中。
李白,长安城里大街小巷流唱的传奇,深藏功与名仗剑天涯的九中青莲,是盛唐的骄傲与荣耀。50多岁,依然热衷政治,做为失败的一方,蹲监狱半年,而后流放,郁郁而终。
王阳明,前半生一路坎坷,后半生都在打战,最后一次平叛胜利后,带病返回故里,死于路上。
徐霞客,一辈子几乎都在远行,留下大量文字和笔记。最后一次远行来到了云南大理,宝山,腾冲等,我每次去荡山寺都会看看他的游记。 1641年病逝家中。四年之后,也就是1645年,江阴抵抗清军八十一天,被屠城。
李清照,张爱玲晚年都是比较孤寂的,才女似乎总容易遇见渣男,随着年老色衰,愿意给她们提供情绪价值的男人几乎都会带着自己的目的,自然而然,一个人过似乎更好。
一个成功交易员,已有屠龙宝刀,在交易江湖驰骋,自然经济毫无压力。但是他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呢?
如陶渊明一样,找一个老院子,隐在小村里,每日花草为伴,忘却年月;
还是如徐霞客一般,找个喜欢的事情,一辈子做下去,坚持到死的那一天;
或者如王阳明一样,去商场钱海,去政治权利中心,成为一代豪杰,一生奢华闪耀。
也许每一个选择都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