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安的日记
周末在家陪孩子,整个过程中发现几个现象:
1、从我的角度感觉到,孩子越长大力气越来越小和平衡感越来越差。
一周岁后,孩子能拎着二斤的酱油桶跑,现在让他拎着二斤的豆腐,他都不能稳当走路,甚至很容易失去平衡。也许是,平时大人们对孩子过于疼爱,连水瓶子都不舍得让他拎着,所以孩子越长越弱。
2、孩子处于模仿期,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我发现孩子时时刻刻、处处都在听着我们说的话、我们的行为动作,然后模仿;甚至我们的口头禅、也成了他的口头禅。
这个时候孩子是没有对错、好坏的观念,他觉得,他人说的做的,就是他能被允许的。
3、孩子的开始能表达自己,但是吐字不清楚,我们大人听不清楚,要去询问、要去求证,要务实,要做到事事有铁证,不能武断和片面,更不能自己以为;
吃中午饭的时候,电视没关,正播放的节目不是孩子想看的,所以他大声而又含糊的说着“换台”,重重复复说着,可是我们却听不清楚,也没有去询问,主观的以为孩子又在淘气。
4、大人不能因为气愤对孩子使用暴力,也不能因为其他情绪去用力捏孩子,更不能用力掐孩子的屁股、大腿、胳膊等地方,这会对孩子造成阴影;
甚至我以为孩子在骂街,训斥了两句之后,孩子还是大声的要求“换台”,我有点生气的捏了捏孩子的脸蛋说“别说了昂,好好吃饭”。
5、孩子在这个阶段,对自己想要的或者想表达的,比较坚持(亦或者说是在发育自己的主见时期),他对自己坚持的,大人不要以暴力、嘶吼、愤怒等情绪去对待孩子,不要因为大人的错误方式,养出一个没有主见、怯懦的孩子;
可还是没有作用,孩子依旧是大声呼喊“换台”、“换台”。也许是我有点听清楚孩子说的什么,亦或许我灵光一闪,然后我问了一嘴“是不是想换台”,孩子说“是”。听到是以后,我一下子走到遥控器那,翻找动画片并问孩子“这个行不行”。
一边翻台,一边后悔和自责,同时又很欣慰。后悔/自责的是自己的行为,这种言行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很容易把孩子弄成怯懦的性格。欣慰的是这一次,孩子没有退缩,勇敢的坚持自己的想法。可是以后呢,大人们会不会经常犯这种错误,导致孩子一点点的失去自我,走我们那个年代的老路,成为第二个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