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外遇到的印象深刻的事情
查看话题 >为什么欧洲人比我们更爱笑?
这个问题真的是在问问题,是想用来大家一起探讨的。(不要有敌意)
上次我分享了在伊斯坦布尔遇到的本地人都非常热情友好,反而是遇见的中国人比较冷漠,当时我理解为可能是他们在外被坑怕了由此变得谨慎(因为网上总是有很多当事人现身说法的讲述遭遇的各种骗局)。
然后也有其他人表示赞同,说自己也有同样的感受,但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当然也有运气和概率的原因,我正好就遇到好人了)
今天突然又想起这件事,然后顺便又想到了另外一件事。
也许这是我的偏见。(也是因为恰好遇到这种概率事件了)
这一次欧洲之行,去了九个国家,让人惊喜的是所到的每一个地方都遇到了非常温暖的人,不知道是不是上天垂爱我,还是因为这些地方的人本来就是这样。反正最终我落得的最大感受就是——欧洲人真的非常“友好并且爱笑”。友好这点我也不好说太绝对,因为不知道他们是浮于表面,还是发自内心。但爱笑确实是毋庸置疑的,这一点让我感触非常深刻。
想起在国内旅游,不管去哪,大多时候看到的情况是,很多人走在路上就只是走在路上,脸上基本毫无表情,有时候会露出疲惫、劳累、不耐烦的神情,要么就是板着脸,感觉就像是这趟出门并不是一场快乐的旅行,自己也没有那么开心。尤其是那些拖家带口的,明明一家人聚在一起出门玩,似乎更应该其乐融融皆大欢喜,但是他们却并没有表现出这种氛围和情绪。总之,就是,出来玩并不很开心。当然肯定也有人是开心的,会在路上高兴地交谈打闹之类的。
其实一直以来我并没有觉得这有什么问题,或者有什么可奇怪的,因为有时候我好像也是这样的呀,我们就是一直这样生活的呀。
但这次欧洲之行,我发现欧洲人在这方面就跟我们很不一样。出门在外,他们都很开心,都很享受当下,所呈现出来的整个状态就是轻松愉悦,哪怕是那些带着小孩、推着婴儿的家庭,脸上表现出来的也都是快乐轻松(也许是他们在逞强)。
他们不光是自己享受着这份快乐,也会对外展示。比如我走在街上,只要一抬头看向对面走过来的人,不管是老人小孩,还是年轻人、中年夫妻,他们都会马上对我微笑。那种一致的反应,迅速又自然的反应,就像是他们都被训练过一样,就像是他们从小就被这样告知被这样教育要对他人微笑一样。不然我还真的很难理解,为什么他们都会这样,那么默契统一。
说实话我很喜欢这样的微笑,尽管是来自毫无交集擦肩就过的陌生人,但却让我感受到了极大的友好,就像是在对我说:你好,很高兴见到你,祝你愉快。
路过广场上的露天咖啡厅,坐在餐桌前正在享用美酒的优雅女士,会分出神来对我微笑;在餐厅里啃三明治的小男儿会腾出一只手,挥向我对我说哈啰;瘫坐在椅子上看起来行动都比较困难的胖大叔,也要努力挤出一个wink。感觉怎么全世界的人都在跟我打招呼,他们都看到了我,并且好像都很高兴看到我。
这确实会让我有一瞬间的受宠若惊,也会让我每一天的旅程变得特别开心。后来我也忍不住想每天微笑,不是刻意做出笑的这个动作,而是心里想着这些事,嘴角就忍不住上扬,看见这些鲜活友好的人,也想对他们回应微笑,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身处在这快乐轻松的氛围里,整个内心都是抑制不住的开心快乐,同时我也的确很想像他们那样大胆的去笑,大方的向陌生人示好。
这趟旅行我收获了很多开心快乐,也是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度假的意义。以前觉得旅行就是去没有去过的地方,看看没有看过的事物。但这一次有了新的认知——旅行就是要在这个地方快快乐乐的度过一天二十四小时。
这里插播一个题外话,为什么会说这次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度假的意义?之前我认为的度假就是去一个地方玩,我也是一直这样做的。当然玩的时候肯定是有快乐的时刻,但那个快乐是当下发生的那个事情带给自己的,而并不是源于自己。如果去的地方不好玩不好吃,状况百出,我肯定就会觉得一点都不开心,这趟旅行就是浪费,我没有从这段旅行中得到快乐。
所以,其实我是在寄希望于那个地方的事物给我带来快乐,而不是出于我自身,不是我自己去发现快乐,不是我自己去制造快乐,也不是我自己觉得应该为此感到快乐。
在我看国外电影时,里面总是会出现度假这个词。恋爱初期男孩邀请女孩去度假,夫妻约定在他们的纪念日去度假,妈妈定期安排全家去某个湖边度假,这些总是电影里经常出现的场景。虽然他们有些的度假场景看起来平平无奇,做的事也很普通日常,但他们却表现出了一种无以言状的沉浸式享受和快乐。当时我不太理解——觉得这也能那么开心?但又有一种说不清楚但又明确的非常羡慕的情绪——为什么就这些事情他们都可以做到那么认真的享受和快乐?
现在亲眼见证过,我终于明白了。对于他们来说,度假就是去开心的,去享受这一天,不管那个地方是哪里、如何,不管那天会不会有额外的惊喜发生。度假就是一件非常重要且理应为此感到无比开心的事。他们在出发时,就已经带着一种度假的心情,享受的心情,觉得出门度假这本身就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情,所以他们自然而然的就会拿出一种非常放松的状态。
虽然中国人也知道自己是来旅游的,也知道这是在为自己的假期做的休息,但其实大多时候我们内心深处并没有真正的放松下来。虽然人来到了这个地方,但还是紧绷着神经,可能是心里还想着什么事情,还挂记着某个未解决的问题,或者还有某种情绪没有放下,所以无法真正的放松下来,也就无法由内而外的开心起来。这些都会通过脸部展示出来,他人看到的就是板着脸、毫无生气、心事重重、郁郁寡欢。就算我们心里并没有什么难过的事情,但我们也不会在脸上表现出喜笑颜开(除开拍照比耶的时候),替代的是一脸严肃或毫无表情,或许这又是我们的含蓄内敛导致,但如果含蓄内敛,为什么丧着脸又要直接表现出来。
放松就是我想表达的词。放松不光是指自己的状态是轻松快乐的,对他人也不会紧绷着情绪和神经,对陌生人也没有很重的敌意和防备。
既然是度假,那就是把你自己从平常的生活和工作中解放出来,让身体和内心都不用再像之前那样运转,要停下来,要休息,要放松。
欧洲人是深刻领悟到了这点,但我们却很难做到。但我觉得我们中国人这样也是有原因的,毕竟我们不是西方国家,我们一向都是比较传统内敛含蓄的,又深受忧患意识熏陶,生活在这样的文化环境和氛围中,久而久之,大家也都习惯这样。
比如——在中国你一个人笑嘻嘻地走在路上,对面来人了,你马上对着他笑,会让别人怎么想?大多时候,别人不会觉得那是友善,是打招呼,反而会疑问这人为什么要对我笑?是不是不太正常啊?我要不要跑啊?而且打招呼也是对认识的人,哪有对大街上擦肩而过的陌生人打招呼呢?
所以吧,这个也是无可奈何的事。
欧洲人不吝啬笑,对谁都可以笑脸相迎,对陌生人、路人都可以用微笑来示好,那已经成为他们礼仪的一种。但中国人习惯了严肃,习惯了面无表情就是最好的表情,笑也只是在某些特定的场合,而不是有事没事都笑。
可能也是这点,总的来说,给人的感觉就是——欧洲人在对待他乡之客或他人时,很友好热情礼貌,而中国人不善言笑,就会让人觉得冷漠。
我一直以为是中国人这样,但这次在欧洲遇见更多的亚洲面孔是韩国人,没想到韩国人更是夸张,基本上看不见笑的,哪怕你跟他对视两秒,他也仍然是一张面无表情的脸,连个假笑都没有。不止是不笑,好像连脸部上的神经都不会动一下。要么一张脸波澜不惊,严肃到深不可测,看起来像大佬;要么是苦大仇深、愁容满面,看起来压根不像是来旅游,更像是去追悼会。
尤其是早上出现在梵蒂冈城墙下的韩国人,本来是排队进景区,但他们眼神里没有期待的光,脸也僵硬得像是被冰冻了很久。一眼望去,那乌泱泱一大片的韩国人,都是一张脸,那画面活生生像他们的某些电影。连我这个同为东亚人的中国人都忍不住同情起他们,真的,相比之下,我们又好了很多。这种情况看久了之后,竟然会让我冒出一种奇怪的想法,我总觉得他们里面没有好人。(罪过罪过)
这才让我更疑惑——韩国人很喜欢旅行,欧洲各个国家遍地都是韩国人,说明他们也舍得花钱消费享乐。既然如此,何不更快乐一点呢?既然钱都用了,人也千里迢迢来了,为什么不暂时脱下苦瓜脸,融入当地嗨起来?
我一度怀疑,这是长相问题吗?是不是我们亚洲人天生就是一副严肃、生人勿进的面相?
是不是跟生活压力也有一点关系呢?全世界都知道东亚人总是活得那么累,总是更容易焦虑。
希望以后我们都会更喜欢笑一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