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练习转念,从此告别事与愿违
你会不会常常有这样的困扰:
明明觉得自己工作能力还不错,也在尽心尽力地工作,但领导却总是对自己不满意。
明明是出于善意想要帮助朋友,反过头来却只得到了朋友的误解。
明明想要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却总是控制不住地拖延。
我们的生活就像一辆会自动前进的车一样,无论愿意与否,车总是会不断向前,但抵达的位置却总是和自己期待的不一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事与愿违。
但你或许没有想过的是,正是我们自己的念头带来了这一切。结果是由行为造成的,而行为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基于特定的一些观点而下令实施的,这一切的发生其实都是为了满足我们的某些需求,虽然有时候最终的结果并没有做到这一点。
这就构成了一个因果链:人格核心的基本需求对每个人的观点产生影响,大脑作为一个转换器,将观点转化为具体的行动。
这就是弗劳克·伊恩在《练习转念》一书中提出的重要思想:五星原则。这是基于她在咨询、培训领域的实践经验,发展出的一个帮助人们自我成长、相互理解的理论模型。

五星也就是上面提到的:需求、观点、大脑、行为和结果。
明白了事与愿违的结果是怎么来的,我们就有机会去调整,创造令人满意的五星级结果。
01 五星原则
五星原则是一个人格因素的因果关系模型,因果关系意味着每一个星级原则都是下一个阶段的先决条件。
第一颗星:需求
包括基本的生存需求,以及社会需求。心理学家史蒂文·赖斯总结了人类的16种生命动机,很好地概括了常见的核心需求。
第二颗星:观点
包括一个人的视角、信念、信仰、思维方式等,象征着他对世界的看法,受个人动机结构、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等因素的影响。
第三颗星:大脑
大脑是五星原则生效的基础,也是将需求和观点转化为行动的中转站。
第四颗星:行为
受前三颗星影响,大脑根据需求和观点最终决定进行某个行动,但由于很多情况下这一过程是在无意识中进行的,因此行动并不总能帮助我们达成目标。
第五颗星:结果
无论我们是否采取行动,最终都会产生某个结果。受前四颗星的影响,最终达成的结果也常常与我们的预期不符。

02 改变观念以获得更好的结果
要想将我们期待的五星级结果变成现实,就需要对因果链进行调整。
导致结果产生的直接因素就是行为,要想达成期待的结果,就需要采取与之匹配的行为。比如说我想考出更好的成绩,就要努力学习,不能整天摸鱼。
但这并不一定能解决问题,尤其对于行为改变需要持续较长时间的场景。我也知道我该努力学习,可是坚持不了半天又忍不住开始摸鱼。这并不是因为不知道应该怎么做,而是有一些观点在阻碍自己努力。
比如我可能认为努力了还不出成绩的话,就等于我这个人真的很差劲,这太可怕了。或者我可能认为我应该一学就会,否则就说明自己很笨,结果遇到难题卡在那里怎么也搞不懂,瞬间信心全无,再也不愿面对如此惨烈的场景。
为了让行为改变更顺利,就需要顺着因果链往前找,也就是要改变观点。看到自己有哪些观点阻碍了自己更好地行动,多问一问这是真的吗,是否还有其他的观点可以做替换,怎样的观点能够帮助到我实现目标。
可是观念的改变也时常遇到困难,今天下定决心改变观念,明天遇到类似的情况一不小心又回到老路上。
继续沿着因果链往前推,那是不是就要改变需求。但这里又遇到了新问题——需求是无法改变的。就算我想要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学习,我吃饭、喝水、睡觉的需求总还是雷打不动,并不以我的意志为转移。
这意味着,归根结底,我们最终还是要满足自己的需求,只不过要在各种需求的满足程度上做权衡,为自己做更合适的选择。另外,需求改不了,我们只能从改变观点入手。

03 练习转念
当我们想要不同的结果,就需要以不同的视角来看待问题,那么我们的大脑就会自动确保行为发生改变,从而达成预期结果。
有的时候我们很喜欢推卸责任,我也想如何如何啊,但是我没办法啊,我做不到啊,我不能行啊……
会不要说你不能,要说你不想。因为如果你真的想要什么,你就真的可以做到。
你是真的不可以吗?还是你从来不相信你可以?
改变观点的决定取决于你自身,而不是其他人。
首先我们需要觉察自己:
- 我想成为谁?
- 我需要哪些观点和行为?
- 我需要改变什么才能成为我想成为的那个人?
- 哪些情况会引发不良情绪,阻止我以结果导向的方式完成任务?
- 我怎样才能改变基本条件,使注意力集中,不受干扰地实现目标?
- 谁或者什么能够给予我必要的支持?
然后可以将自己置于这种情境中,去感受自己的新观点和应做的行为与之前有什么不同。常常在意识中练习和体验这些新的部分,你的实际行动也会随之改变。
另外,也可以更多地了解别人不同的想法,试着不要把不同观点当成敌人,而要接受因为每个人自身的基因不同、成长背景不同,人们会拥有不同的信仰和行为。
当然,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容忍他人的不同,而是要通过这些不同之处帮助自己进步,学着逐渐包容、接受、欣赏、融入各种不同的观点,怀着开放的心态,让更多观点融入自己的生活。
伊恩说,“只做自己习以为常之事的人,得到的也只是他已拥有的结果。只有转换自己视角的人,才能改变行为方式并获得全新的结果。”